伊泽修二

✍ dations ◷ 2025-07-04 03:54:07 #1851年出生,1917年逝世,贵族院敕选议员,台湾日治时期人物,日本教育家,长野县出身人物,东京教育大学教师,大学和学院建立者


伊泽修二(日语:伊沢修二いさわ しゅうじ ,1851年7月27日-1917年5月3日),号乐石,日本长野县人,教育家:136。他同时是第十任台湾总督伊泽多喜男之兄,1895年-1897年担任台湾总督府学务部长。他对于日本近代师范教育、音乐教育、聋哑教育、口吃矫正等领域有重要贡献:17。他曾创立国家教育社,主张国家主义教育:17。

伊泽修二是士族身份,出身自高远藩。他于嘉永四年六月廿九日(1851年7月27日)出生,文久元年(1861年)11岁时进入高远藩藩校进德馆(日语:進徳館 (高遠藩))就读,娴熟四书五经与和汉历史书。明治三年(1870年),20岁的他以高远藩贡进士之身份到东京的“大学南校”学习西洋学问。然而明治五年(1872年)9月伊泽修二出任文部省中学监事,而从大学南校退学。期间有发生中学生在东京九段坡地扔雪球的事件,学生遭警察罚款。但伊泽修二认为学生并未对往来行人、交通工具投掷而妨碍到交通,要回警察课征的罚金。然而这件事后来变成司法省与文部省之间的对立,最后以文部省同意对伊泽修二处以罚金作结。陈文添〈日治时期来台湾名教育家伊泽修二〉一文认为后来伊泽修二以24岁之姿出任爱知师范学校校长,或许有补偿的意味在。

明治七年(1874年)10月12日伊泽修二担任爱知师范学校(日语:愛知第一師範学校)(今爱知教育大学)校长,任内曾改建校舍、设立类似幼稚园的设施。他这时所写的著作《教授真法》,便提到幼儿期教育的必要性,并谈到教师如何应对的方法。明治八年(1875年)6月19日伊泽修二退下校长一职,于7月8日为了考察师范教育而前往美国留学,于麻塞诸塞州的桥水师范学校(Bridgewater Normal School,现为桥水州立大学(英语:Bridgewater State University))就读师范学科。在此同时他还向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学习视话法(英语:Visible Speech),向路德·惠亭·梅森(英语:Luther Whiting Mason)学习音乐教育。陈文添〈日治时期来台湾名教育家伊泽修二〉一文写说他与贝尔后来成为终生好友。而在明治十年(1877年)7月他从桥水师范学校毕业后,该年10月又到哈佛大学学习理化等科,但次年(1878年)就因故退学,于5月21日返日。回到日本后,同年(1878年)6月17日离开文部省,到东京师范学校(现为筑波大学)任职,之后在10月16日出任“校长补”,10月25日兼任体操传习所(日语:体操伝習所)主干。明治十二年(1879年)3月22日,出任东京师范学校校长,对日本音乐教育颇有贡献。

明治十四年(1881年)6月2日,回文部省任书记官。后来在明治十九年(1886年)3月3日,出任文部省编修局长一职。当时日本文部省在文部大臣森有礼支持下,打算改成由文部省统一编辑教科书再廉价供应。但森有礼遭到暗杀后(1889年2月11日),第二任文部大臣榎本武扬 废掉了编修局。之后伊泽修二将工作重心放在东京音乐学校(日语:東京音楽学校 (旧制))(现为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校长与东京盲哑学校(筑波大学附属视觉特别支援学校(日语:筑波大学附属視覚特別支援学校)、筑波大学附属听觉特别支援学校(日语:筑波大学附属聴覚特別支援学校)的前身)校长等职上,并在明治廿三年(1890年)2月创立国家教育社。然而因为有文部省作法有欠统一的发言,与文部次官发生口角,最后离开官界,但仍有东京区会议员及国家教育社的职位。

伊泽修二等人成立的国家教育社是研究“为了国家发展要如何进行教育工作”的团体,成立之后伊泽修二被选为社长。该社主张国家主义式的教育政策,并鼓吹忠君爱国的思想:17。主张义务教育对日本的重要性。1895年,日本获得台湾新领土。伊泽修二以该社为名,发表《台湾教育意见书》。该意见书表示日本统治台湾之后,最重要工作正是以免费的义务教育方式来普及日语。

明治廿八年(1895年)4月,伊泽修二代表“国家教育社”到广岛大本营向已内定为首任台湾总督的桦山资纪提出建议,而后因桦山资纪力劝,伊泽修二才决定前来台湾从事教育开拓的工作:51。而此时伊泽修二便主张台湾应该施行国家主义教育,要推广日语的使用:51。同年5月12日,伊泽修二成为陆军省雇员,任命为“大本营附”,之后在5月16日任台湾总督随员,5月21日任代理学务部长:5。而伊泽修二是在该年6月7日,从日本宇品港(今广岛港)出发来台,并在6月17日抵达台北:6。之后他于6月18日在大稻埕(今台北市大同区)一间民宅开始办理学务部业务:6。

来台担任首任总督府学务部长后,伊泽修二主张同化教育,由总督府出资办理小学、中学与师范学校:17。在大稻埕开设学务部(后迁至士林芝山岩,并附设芝山岩学堂,为全台第一所现代小学),推行日语教育,设立“国语传习所”,同时也主张,来台日人应该也要学习台语。

另外,他提倡“音乐教育”,借由歌唱学习日文。后来发展出“学艺会”,举凡文化、音乐、艺术皆与此相关,实行于小学,并在校庆等重大节日中,邀请长官与家长,一同观赏成果发表。

1897年,伊泽修二提出了“公学校”的构想,计划将原本的国语传习所改成小学科六年、中学科四年的公学校:2、3。而他所构想的授课科目除了国语(日文)、地理、历史、算术、理科之外,也有儒家经典在内:3。但该年7月29日,他因教育经费缩减等因素离职,回日本续任教育行政工作:2、362。后来虽然台湾总督府成立了公学校,但其内涵已与伊泽修二的构想有所出入:3。

许佩贤认为在台湾教育史上,常放大伊泽修二的角色,但其实伊泽修二在台湾的任期很短,总督府也并未全盘接受他的教育理念,然而总督府日后却经常利用其同化教育理念来粉饰其殖民教育的本质:17。而另一方面,比起伊泽修二,主导《台湾教育令》的隈本繁吉对日治时期台湾教育的影响或许更大:17。

相关

  • 制糖制糖是制造食糖的产业,原料来源为甘蔗或甜菜,因其产品的体积远小于原料,是一种原料区位的产业,目前生产糖最多的国家是古巴。全世界糖业的大规模发展与地理大发现有关,欧洲人在西
  • 四甲尿酸四甲尿酸(Theacrine)全名是1,3,7,9-四甲基尿酸,是由古布阿苏(英语:Cupuaçu)及茶树叶子上提炼的生物碱。四甲尿酸有抗炎性及镇痛的效果,其结构类似咖啡因,也会以类似的方式影响腺苷
  • 内疚内疚,是一种在背离自定的行事准则或公认的道德标准后,因自己的信念或理解而产生在认知或情绪上的经验。该情绪与自责或自我产生的愤懑(英语:Resentment)等概念有密切关联。
  • 鞠 躬鞠躬(1929年11月22日-),原籍安徽绩溪,生于上海。中国神经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现为第四军医大学教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 中国森林面积中国森林面积20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1.63%,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平均的1/7,资源少、分布不均。由于中国
  • 沿岸漂砂沿岸流(英语:longshore current)是指波浪推向岸边,有时波峰列(波列)并不平行海岸线,两者形成的夹角,一波一波的波浪推动成一股贴岸而行的海流。近岸水流的流动方向与碎波区底床地形.
  • 总统专用座驾美国总统座车是美国总统所使用的官方座车。自1930年代末,美国联邦政府就已专门派定车辆供总统使用,并常指定要配有先进的通讯设备、特殊的便利功能、配备装甲、以及防御性的反
  • 小黄山文化小黄山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1984年,嵊州市文物管理处在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200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嵊州市文物
  • 广西菜广西菜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当地的地方菜系,简称桂菜。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云南和广东之间,北方大部接壤贵州,所以饮食习惯也受上述地区影响,其中受粤菜影响最大。粤菜的清淡,滇菜的
  • 三氧化碲三氧化碲〔TeO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碲的化合价为+6。三氧化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红色的α-TeO3,一种是灰色的β-TeO3。α-TeO3的结构与三氟化铁相似,由加热碲酸至300°C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