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仲

✍ dations ◷ 2025-04-27 18:06:41 #1925年出生,2013年逝世,王姓,滕州人,中央美术学院校友,中华民国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

王学仲(1925年9月23日-2013年10月8日),原名王mǐn,字黾子,一作字黾,笔名夜泊、呼延夜泊,号滕固词人,晚号黾翁,斋名泼墨斋、己出楼,男,山东滕州人,中国书画家、诗人、文学家、文艺理论家。曾师从吴镜汀、徐悲鸿、李可染等书画家,擅山水、人物、花鸟。在诗词、文章、书法、绘画上皆有造诣,是“黾学”的创始人。

王学仲于1925年9月23日出生于山东滕县(现为滕州),其认定自己属于琅琊王氏的后代的一个分支,与西晋的王羲之同祖。其名“黾”源于《诗经》中的“黾勉从事”一句。其曾祖王启方是清末秀才,能诗善书;父亲王安履是一位长期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平日里喜欢诗词书法,专攻魏碑。王学仲五岁学写字,六岁学画,七岁入学,在十几岁时常随其父到曲阜、泰山、邹县等地访碑问古,积累了大量的碑帖资料。

1942年考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随邱石冥、吴镜汀、容庚等学习山水画,1949年应徐悲鸿之邀入北平国立艺专墨画科,1950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年画及油画,曾受过徐悲鸿、李可染等画家的传授指点,被徐悲鸿誉为“诗书画三怪”。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大学任教。

1976年,王学仲参加了“中日书法作品展览会”,并在会中提出了“世界美术思潮东移”的观点。1979年调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从事美术创作,并为人民大会堂的厅馆创作巨幅作品。

1980年应聘为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数年,此后曾9次赴日讲学及文化交流,又到欧洲写生考察西方艺术。期间出版有《三只眼睛看世界》并获世界和平文化奖状。又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天津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九三学社成员、天津市文联主席团成员、天津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大学教授。1986年天津大学接受日本友好人士捐资,建立王学仲艺术研究所“黾园”,王学仲任名誉所长。2006年,王学仲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2013年10月8日上午7时17分,王学仲在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逝,享年88岁。王学仲临终前称“不要惊动领导、组织和弟子们,不搞封建迷信那一套,不设灵堂,不要吊唁,不接受花篮,不搞孝子谢,只在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设立接待站”。其去世后,其生前好友冯骥才等人前往祭拜。

呼延生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秉赋不凡,盖由天授,与之古人,在唐则近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

看到王先生的画,就像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就像听到中国国歌一样,使人心情振奋。先生真可称当代大师!

王学仲诗、文、书、画四艺皆精。其书法取法广泛,真草、隶书、篆书等书体皆擅。王学仲在国立北平艺专求学时,其师徐悲鸿评价他的书法:“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禀赋不凡,盖由天授,与之古人,在唐则近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

绘画上,其画种多样,融会中西,擅长中国画与油画。其中国画多作山水画和人物画,主张“重、拙、奇、旷”的艺术风格,亦偶为花鸟画题材。

其诗词上擅长古体诗,创作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充斥着其强烈的思想感情。其诗以咏物、抒情、怀古为主,如《辞庐山》一诗:

青云步步出人寰,

朝夕苍崖陡壁间。

肩上诗笺和画稿,

担回五岳与三山。

又擅长题画诗,因其亦擅画,时常是自画自题。如题《江镜》画诗句“乘舟忘却临江镜,错认青峰倒着生”。其一生共创作两千余首诗词,曾出版过《王学仲诗词选》,而他的诗集《三只眼睛看世界》被认为“内容新、体裁新、语言新、意境新”。

周汝昌评价王学仲:“世人皆赏学仲先生的丹青翰墨,我独以为他的文才实居首位。他的文才,包括诗、词、曲、赋诸多文体,这在当今尤其是可贵的罕例。”王学仲文章擅长骈文,作品有《吊司马迁墓文》《长城赋》《滕州怀古文》《采石矶吊李白》《吊李白墓文并序》等;又善作散文,出版有《王学仲散文选》。2003年,王学仲出版长篇小说《吼哈》,描写和反映了20世纪初期鲁西南一带的社会生活与风俗人情。

王学仲还是一个文艺理论家,曾撰写书论《碑·帖·经书分三派论》一文,对摩崖刻经进行了深入考究,于碑学、帖学二派之外,增列经派书法。其又提出“世界美术思潮中心东移”,主张“东学西渐,欧风汉骨”“西洋为风、东洋为鉴”“中学为骨”“西学为饰”,主张中西结合。

此外,王学仲亦通篆刻,其曾自刻两枚印章:“美院三度”、“刺股十年”。

王学仲曾提出“黾学”主张,以其原名“黾”命名,是一个包含其对哲学、美学、书学、画学和文学等理解的立体式的学术体系。

王学仲“黾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画、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学、七艺”。“一画”即文人画,“二合”指意象合一,“三怪”即徐悲鸿对他“诗、书、画”奇特性的评价,体现了其“艺必己出”的艺术思想,“四我”即“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五象”即“表象、意象、气象、空象、色象”,“六学”即文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哲学、历史学,“七艺”即“绘画、书法、诗词、治印、雕塑、散文、小说”,其认为诸门样样通晓、融会贯通后,可以“卓然成家”。

天津市天津大学建有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山东省曲阜市建有王学仲绘画馆,其故乡滕州市建有王学仲艺术馆,江苏省徐州市建有王学仲美术展览馆。

相关

  • 辅助技术辅助技术(Assistive Technology),泛指运用科技的方法,或研发科技的装置,协助身心障碍者,重建或替代他们的某些能力或身体机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而任何能够增加、维持、改进或促
  • 刺客暗杀或称行刺、密裁指因为一些原因而进行的谋杀,常常是政治因素;执行暗杀的人称为刺客。一些恐怖组织(最早为中世纪的阿萨辛派,其后则有近代的爱尔兰新芬党、意大利烧炭党、俄罗
  • 凯拉洪区凯拉洪区(英文:Kailahun District)是塞拉利昂14区之一,首府凯拉洪 (英文:Kailahun).
  • 文安立文安立(挪威语:Odd Arne Westad,1960年1月5日-)挪威历史学家,主要研究的是冷战史和当代东亚史。曾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史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李成智美国-亚洲关系讲座
  • 回辉话回辉话(Tsat、Utsat,或Utset)是居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回辉社区、回新社区等地的回辉人所使用的语言。该语言属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与占语相近。回辉
  • 沿山闽语沿山闽语是语言学界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闽语分片,其下包括闽北语和闽中语,全部分布在福建省中北部内陆地区。因该地域多山,故而称为“沿山闽语”。20世纪初,语言学家们基于研究福州
  • 鸢形六十面体在几何学中,鸢形六十面体(与五角化六十面体完全是不一样的两种多面体)是一种卡塔兰立体。由60个全等的筝形(亦称为鸢形)所组成,每个鸢形的长边与短边比为1:0.64208933503(短边比
  • 虵皇后虵皇后(?-397年),后秦开国皇帝武昭帝姚苌的皇后,文桓帝姚兴的母亲。虵氏是羌人,在姚苌称帝前就是他的妻子。建初元年(386年)夏,姚苌称帝,册封虵氏为皇后,姚兴为皇太子。建初九年(394年),姚
  • 佐藤三郎 (陆军中将)佐藤三郎(1881年5月28日-1964年10月5日)日本山形县人,日本陆军军人。最终军阶为陆军中将。佐藤三郎是佐藤丑松的第三个儿子。1902年11月,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14期)。翌年6月,升步兵
  • AMD K6-2K6-2是一个由AMD制造的x86处理器,也是AMD整个奔腾时期最成功的一个处理器序列。K6-2可以在200至550 MHz的时钟速度运行。它有64Kb一级缓存(32KB指令集和32KB数据),在2.2伏特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