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木星撞击事件

✍ dations ◷ 2025-04-18 09:29:41 #2010年科学,撞击事件,木星,2010年6月

2010年木星撞击事件是2010年时在木星发生的大陨石撞击事件,撞击物可能是直径约8–13米的小行星、彗星、半人马小行星、熄火彗星或被木星引力临时捕获的卫星。

此次撞击事件的过程是由澳大利亚天文爱好者安东尼·韦斯利(Anthony Wesley)在2010年6月3日发现并第一个报告。菲律宾天文爱好者克里斯托弗·郭(Christopher Go)也拍摄视频而同时记录这次事件。

这次撞击事件的观测持续约2秒,位于木星大气层的南赤道带区,距离中央子午线约50度。。撞击物的直径约为8–13米,质量为500-2000千吨。 木星每年都会被这种级别的天体撞击数次。 2010年8月20日,又发现了另一次新的木星撞击事件,而在8月23日,又有两个天文爱好者观测到撞击事件。

相关

  • 排名前20种语言以母语人口排序的语言列表使用母语人口数量来排序各种人类语言。至于母语使用人口最少的语言列表,请参阅濒临灭绝语言列表(英语:Lists of endangered languages)。下表涵盖了200
  • 心血运动论《心血运动论》(拉丁语:Exercitatio Anatomica de Motu Cordis et Sanguinis in Animalibus),全称《关于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是英国生理学家、胚胎学家威廉·哈维于1
  • 慢性食物过敏慢性食物过敏,通常是指一些人无法正常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过敏症状,慢性食物过敏来源有蛋、奶、花生、海鲜等等。对海鲜过敏者,通常是甲壳类,如螃蟹、虾子,上面的蟹黄或虾膏会引
  • 俯式冰橇俯式冰橇在1928年,1948年和2002年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维基共享资源中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俯式冰橇比赛相关的分类
  • 核蛋白体核糖体(ribosome),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由一大一小两个亚基结合形成,主要成分是相互缠绕的RNA(称为“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简称“rRNA”)
  • 马蝇见内文虻科(学名Tabanidae),又名马蝇,是双翅目下的一科,其中昆虫主要靠吸食哺乳动物的血液维生。根据ITIS,虻科分为: 下科Chrysopsinae: Merycomyia Chrysops Neochrysops Silviu
  • 尹 鸿尹鸿(?-),中国大陆作家,电影影评人。现任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批评《十面埋伏 (电影)》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成名。
  • 费雪原理费雪原理(英语:Fisher's principle)解释了为何大多数物种的性别比接近于1:1。 此原理最初由Düssing在1887年提出,之后在罗纳德·费雪1930年的巨著《自然选择的遗传理论》中提到
  • 袁树三袁树三,或作澍三。清代河南项城人,袁世凯的祖父。子袁保中为候补同知、另一子袁保庆官至二品金陵盐道观察使。树三幼年即与弟袁甲三两人苦读八股文,甲三中进士,但树三科举不利,仅
  • 保税港区保税港区是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商品展示、出口加工、口岸等功能的特殊经济区。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