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蟠尾丝虫症
✍ dations ◷ 2024-11-05 16:38:11 #蟠尾丝虫症
蟠尾丝虫症或蟠尾丝虫病(拉丁语:Onchocerciasis),又名河川盲、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一种因感染蟠尾丝虫引起的疾病。病状包括严重搔痒、皮下肿块,以及失明。是全球仅次于沙眼、可造成失明之第二大感染症。蟠尾丝虫会透过蚋属(英语:Simulium)的蚋(又名黑蝇,Black fly)叮咬而散播。通常需要经过多次叮咬才会感染。这些黑蝇生活在河流旁,这就是这种病得名河盲症的原因。蟠尾丝虫成虫一旦进入人体后,进行有性生殖产出微丝虫,接着移行至皮肤,眼睛等其他器官,接着在皮肤感染下一只叮咬病患的蚋。有几种方法能够用来诊断蟠尾丝虫病:将皮肤组织切片置于生理食盐水中观察有无幼虫出现;裂隙灯检查眼睛前房内有无发现幼虫;或是从(手术移除的)皮肤结节中发现成虫。预防此疾病的疫苗尚未问世。预防措施就是避免遭受病媒咬伤。方法包含使用蚊香、穿着合适衣物。其他努力方向包含减少喷杀虫剂病媒的栖息。在世界上许多区域为了根除此病,而每年两次对整个族群投以治疗。对感染者的治疗方式通常是每六到十二个月一次投以伊维菌素,这种治疗方式可杀死体内幼虫却不能杀死成虫。使用多西环素可杀死微丝虫(英语:microfilariae))体内的内共生菌(英语:Endosymbiont))沃尔巴克氏体,并可减弱虫体活性,此治疗方式也受到部分医生推荐。另外也可以透过手术移除皮下肿块。大约有170万人到250万人受到蟠尾丝虫症感染,约80万人因此视力受损。多数感染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少部分案例在也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偏远地区被发现。1915年,鲁道夫·罗伯斯(英语:Rodolfo Robles)医师首次联结了眼疾与蟠尾丝虫的关系。这个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被忽略的热带疾病清单。蟠尾丝虫的生活史始于受到寄生之蚋属(Simulium)的雌性蚋(Black fly)吸血的过程,唾液含有第三期的幼虫(larva,非nymph),顺其口器进入下一个宿主体内,幼虫会从叮咬处移动到皮下组织或其他部位(如眼睛),并且形成椭圆形突起的结节(nodule),经6至12个月后化为成虫。身型较小的雄性成虫会从结节移行到皮下组织其他位置,随机遇上体型较大的雌虫进行交配,受精后的雌虫每天可产下1,000至3,000个卵,且可在人体内活上约15年,惊人的虫卵数量造成治疗时程漫长;而卵的成熟会在卵内形成第一期的微丝虫(microfilariae),再由母体一次一只排出至宿主皮下组织。正常的微丝虫在人体内则可活上1至2年,这些第一期的微丝虫又将在下一次受到蚋叮咬时被带走,而在这种昆虫体内,经过1至3周的发展形成第三期幼虫。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对蟠尾丝虫而言是唯一的最终宿主(definitive host),也就是说,人类如果消失,这种寄生虫就会随之灭绝。成虫停留在皮下结节,因此宿主免疫系统受到限制;微丝虫则可以诱发强烈的发炎反应,尤其当它们死亡时更为剧烈,近年发现死亡中的微丝虫会释放抗原性的物质Wolbachia,这会启动先天性免疫反应,并产生发炎和相关病变。Wolbachia相关衍生物曾被证实是蟠尾丝虫成虫和微丝虫的内共生生物(endosymbionts),而病症的严重不只和发炎程度正相关,也和微丝虫的数量成正比。典型的皮肤病变包含异常发痒、水肿、发炎。角膜表面是微丝虫移行的另一个部位,在此免疫系统仍可作用,当该部位受损、发生点状角膜炎,随着发炎消退,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清除;但如果是慢性感染,角膜可能硬化,使得邻近区域模糊或无法透光,导致失明。治疗蟠尾丝虫主要用药为伊维菌素(Ivermectin,商品名:Mectizan),患者每12个月需接受一次治疗,利用药物瘫痪微丝虫,并避免它们所造成的痒,此外,由于该药物无法杀死成虫,却可以避免他们产下后代,因此这种药品可同时阻止病变和传播。1974年,第一个针对河川盲的蟠尾丝虫症控制计划(Onchocerciasis Control Programme, OCP)帮助11个国家,花费3千万美金,使用杀幼虫剂larvicide喷洒河川,控制蚋的数量。该计划动员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988年,由于新制药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研发成功,OCP将蟠尾丝虫症正式由公共卫生问题移除。1988年起,默克公司(Merck & Co.)藉药物捐助计划免费提供伊维菌素,偕同美国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在河川盲地方病流行区发放。1992年,美国开始推动蟠尾丝虫症根除计划,使用药物伊维菌素。1995年,非洲蟠尾丝虫症控制计划的推动扩及19个国家,使用药物伊维菌素。2002年,OCP计划告终,但并未完全解决河川盲的问题,因此未来仍需持续监控避免该传染病再度扩大。
相关
- 血管运动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是一种非过敏性鼻炎,它有很多的症状跟一般的鼻炎相同,比如慢性的流鼻涕,伴有间断性喷嚏、鼻溢、鼻尖粘膜组织充血,血管运动性鼻炎与鼻窦炎以及其他应激性反应是有
- 下呼吸道呼吸道是指人体内呼吸过程中空气所要通过的所有器官的总称。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呼吸系统还包括空气不必通过的、但对呼吸过程依然非常重要的器官,比如横膈膜。呼吸道可
- 瘟病毒边界病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 古典猪瘟病毒瘟疫病毒属(Pestivirus)是黄病毒科的一个属。瘟疫病毒属的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包括牛科和猪科的动物。瘟疫病
- 战壕热战壕热(英语:Trench Fever)是由五日热巴尔通体(学名Bartonella quintana)引起的传染病。特征为突然发病:发热、头痛,肌肉、骨及关节痛,胸、背出现皮疹。经体表寄生虫在人群中传播。
- ICD-9编码列表 (240–279)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Templat
-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系指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农药的作用。生物农药包括虫生病原性线虫、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植物衍生物和昆虫费洛蒙等。生物农药在
-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 P. Karst., (1881)蕈伞凸面子实层连生美味蜜环菌(学名:Armillaria mellea),又名榛蘑、臻蘑、蜜蘑、蜜环蕈、栎蕈,分布于全球各地区,为小皮伞科真菌,也
- 选择性缄默症选择性缄默症(英语:Selective mutism)是一种社交焦虑症,患者有正常说话的能力,但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说不出口。《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把选择性缄默症描述为儿童的罕见心理失调
- 输尿管输尿管(拉丁语:Ureter)是位于腹膜外位的细长肌性管道,左右各一,约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长约20~30厘米,平均管径0.5~1.0厘米,最窄处口径只有0.2~0.3厘米。输尿管的主要
-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Dyspepsia或Indigestion)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常见表现为上腹、胸部疼痛或肠胃不适,例如上腹痛、饱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