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导游

✍ dations ◷ 2024-12-22 14:57:01 #维基媒体工程,旅游指南,Wiki社群

维基导游(英语:Wikivoyage)是基于Wiki系统,由志愿者撰写的免费互联网旅游指南。项目于2006年9月由德国的同名组织Wikivoyage e.V.发起,于2006年12月10日上线,2012年8月加入维基媒体基金会。项目内容使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协议授权,因此可供其他用户自由地用作商业用途。同时访客可以免费访问任何内容,并可以自由下载离线版本。对此类计划有害的商业性影响,例如来自旅游业的影响,被排斥于计划之外。

维基导游的历史可以回溯到2004年。当年的10月7日,维客旅行(Wikitravel)的许多作者和管理员希望创建起该网站的德语分支。但由于维客旅行的运营权已于2006年4月20日告归Internet Brands所有,wikitravel.org这一域名也不能被再次使用。德语作者们的不满最终导致了维基导游以复刻Wikitravel的方式运行。

准备了一年半之后,Wikivoyage e.V.正式创建。这个新创建的组织既是wikivoyage.org域名的拥有者,也是服务器的所有者。2006年12月10日,维基导游正式以从德语版维客旅行数据库获得的资料开始运行。在运行了七个月后,有了40%的新条目,十个月后这个数字更是增长到了50%。虽然此时的维基导游仍然在所涉及的领域在分类上有不当之处,但创建起了像和埃及、泰国和瑞士等有关的条目及自行车运动的分类。

2007年12月10日,意大利语版维基导游也正式上线。多媒体数据的组织和由用户担任的管理员已准备好创建其他语言的分支。

该项目引来了一些媒体的报道,特别是瑞士的广播和报纸。苏黎世报纸《Tages-Anzeiger》和瑞士电台DRS1报道了这个项目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这个项目主要受德国和瑞典的编者支持。

2012年,在经过了对维客旅行及Internet Brands长时间的不满后,有人提议把维基导游合并到维基媒体基金会的诸多项目中。此后,维基导游的用户们同意将Wikitravel e.V.时代的内容再次复刻到新网站中。

为了准备2012年8月2日的迁移,维基导游和其资源(包括图片、媒体等)被作为数据库的dump文件下载。MediaWiki软件支持复刻,然而维客旅行预先阻止了这个进程。8月23日,维基媒体基金会的一次投票以540票赞成、152票反对通过了基金会创建旅游指南Wiki的决议。作为合并的一部分,Wikivoyage e.V.组织的名称被保留。

2012年9月,Internet Brands向维客旅行管理员Ryan Holliday、维基百科管理员詹姆斯·海尔曼提出诉讼,称维基导游此举侵犯了前者的商标权,而且在决议中有商业上的不当行为影响到他们的网站。而被告人及基金会均以SLAPP(就是以看似合理的法律依据制止、压制或阻挠人们从事完全合法活动的初衷)的案例拒绝。2012年11月1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区联邦地区法院判决Internet Brands败诉。

采取Wiki模式的维基导游由全球贡献者共建。条目涵盖不同层次的地理特殊性,从大陆到城区,逻辑上联系到层次结构上,小地点被大地点的条目覆盖。该计划还包含旅游话题、会话手册和建议行程。

文章条目依照地理层次安排,并大致基于“该地是否能够住宿”的简单规则,分出不同目的地。

层次包括:

在各目的地文章条目中,多有列出各余兴去处,如:酒店、餐厅、酒吧、商店、夜总会、旅游运营商、博物馆、雕像等艺术品、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或街道、节日或活动、交通系统或站点、水体、无人岛等等。

旅行路线提供景点参观建议逗留时间和相关路线,有些路线跨地理区域,但定义明确。

会话手册包含:

旅行话题的条目专用于介绍特定旅游景点、不同地区的主要活动、区域指南及水肺潜水地点等专业旅游资讯,旨在引发游客的兴趣。旅游提示几乎适用于所有景点。

和维基百科一样,维基导游使用的也是MediaWiki软件,使用这个软件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够使用上自由的旅行指南。

维基导游的文字内容使用的是CC-BY-SA 3.0协议,而非GNU自由文档协议。使用这一授权的目的是维基导游上的内容可能来自纸质资源,而媒体内容仍然使用知识共享和GNU的双协议。

在维基导游,内容被以MediaWiki分类的形式安排,而导航则采用“面包屑导航”,使内容能按照地理顺序排列,还可以显示出条目之间的关系。名字空间的使用也使内容层次更加分明。主名字空间被用来存放旅游目的地。“每月目的地”和“特色旅行话题”名字空间则以存档的形式揭示目的地之间的关系。此外,维基导游的主页设计是社群讨论的结果,而不是由组织规定。

维基导游现有21种活跃语言,即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瑞典语、荷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波兰语、越南语、罗马尼亚语、乌克兰语、希伯来语、希腊语、中文、波斯语、芬兰语、印地语、普什图语和孟加拉语版本;而阿拉伯语、印尼语、马来语、挪威语、日语、韩语、泰米尔语、吴语、粤语等版本正在测试之中,用户可通过维基孵育场访问这些测试版。

以下为2019年2月1日12:00更新:

根据维基导游的内容协议,对该网站内容的镜像处理属合法行为。存档按每周一次更新。这些存档均具有合法的授权(如作者的署名)。网站正在开发一个显明图片作者的插件。而相同方式共享的方式便于简化分发过程,这样就无需在分发时对法律文件做出声明。

相关

  • 孢子体孢子体(sporophyte,/spɔːroʊˌfaɪt/)是陆生植物与多细胞藻类世代交替过程中的多细胞二倍体阶段。起始于两个单倍体的配子融合(受精)形成单细胞的二倍体的合子。合子再经过有
  • 甲酸甲酸(英文:Formic acid)又称作蚁酸,化学式为HCOOH。蚂蚁和蜜蜂等膜翅目昆虫的分泌液中含有蚁酸,当初人们蒸馏蚂蚁时制得蚁酸,故有此名。甲酸无色而有刺激气味,且有腐蚀性,人类皮肤接
  • 太古元太古宙(英语:Archean)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宙。太古宙起始于约40亿年前 内太阳系后期重轰炸期的结束(由对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确定),地球岩石开始稳定存在并可以保留到现在,而结束于25
  • 烯胺烯胺(英文:Enamine)是醛或酮与二级胺失水缩合形成的一类不饱和化合物,可看作含氮的烯醇,通式为R2C=CR-NR2,见右图。若氮上的两个取代基中,有一个为氢,则形成的烯胺与亚胺互为互变异
  • 雷诺氏症雷诺氏综合征(英语:Raynaud syndrome),也作雷诺现象(Raynaud phenomenon),是指由于血管痉挛(英语:vasospasm)而引起的一系列血管血流减少的情形。一般手指更容易受到影响,脚趾有时也会
  • 巨颅兽属吴氏巨颅兽(学名:Hadrocodium wui)被看作是最早的、目前已知的哺乳动物。这个动物的头颅只有12毫米长,生活在侏罗纪早期。其化石早在1985年就已经在中国禄丰出土。但是由于其头
  • 紫貂紫貂(学名:Martes zibellina),也叫黑貂、林貂,为哺乳纲食肉目鼬科动物。紫貂形似黄鼬,体长30-40厘米,尾巴短而粗,长约11-19厘米,末端毛很长,耳朵大;身体为暗褐色,头部颜色较浅;爪很尖利,适
  • 气味色情气味色情(英语:olfactophilia或osmolagnia)一种对于身体(特别是与性有关的部位)散发的气味的性欲倒错,或指由其产生的性刺激。 词源:olfactophilia(拉丁文=olfacto,闻,与嗅觉相关,希腊
  • 酸碱反应酸碱理论指阐述酸、碱及酸碱反应本质的各种理论。在历史上曾有多种酸碱理论,其中重要的包括:拉瓦锡是最早提出酸碱概念的人。他在1776年左右提出一套酸碱理论。在那时,强酸主要
  • 二氧基二氧基盐指含有二氧基阳离子(O2+)的一类不多见的化合物,氧的氧化态为+1/2。该离子由氧气失电子得到:以上的反应需要很大的能量,约为1165kJ/mol,即氧气分子的电离能。O2+离子呈顺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