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错觉

✍ dations ◷ 2025-11-21 16:27:01 #月球错觉
月球错觉是对出现在低空的月球感觉比在高空时要大的一种光学错觉,这种光学错觉也会出现在太阳和星座上。这种现象在古代就已经知道,并且在许多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纪录。如《列子·汤问》中所载的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月亮错觉最早被提出来的解释是:接近地表的月亮,周围有很多的建筑物可以作为对比,让我们具体觉得月亮很大,相反的,高挂天空的月亮,周围没有什么具体让我们觉得很大的东西当对比(就算有云,云的大小对人们而言是不具体的),因此我们无法具体感受到月亮的大小。这是月亮错觉的一种解释。一般都相信,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斯多德就认为,在地平线附近的月球看起来比较大是地球大气层的放大作用造成的。但这并不是事实:虽然大气层可以造成月球颜色的改变,但并不能放大或扩张它。事实上,当月球在地平线附近时实际上会比在高空中看到的小1.5%,这是因为它的距离远了一个地球的半径,加上大气层的折射使得影像在垂直方向上缩小了一些(注意对不同的满月,由于地月距离的变化,月球的角直径会从在近地点33.5角分到远地点的29.43角分之间变化著 - 可以造成10%的不同。)观测者可以使用经纬仪直接测量满月的大小,并且会显示无论月球是升高或降低,它的角度大小是恒定的(忽略由于物理作用提及的非常小的变异)。当月球在不同的高度时所拍摄的照片,也显示它的大小依然是相同的。用一个简单的方法也可以证明这是一种错觉,即拿一个小物体(就说是1/4英寸宽)并将手臂伸直(约25英寸长),并且闭上一只眼睛来观察。调整该物体在手臂上的位置使它的大小看起来正好与月球相同;等月球升到高空后,该物体在相同的位置上依然与月球一样大,这就显示月球的大小没有改变。在我们的眼中,一个物体的“大小”可以用角大小(它对向眼睛的角度)或实际大小(真实的大小测量,像是米)来量度。例如,两个相同且熟悉的物体,分别被放置在距离5米和10米的距离上,则较远物体的角大小大约是较近物体的一半,但我们并不会觉得远处物体小了一半;但若远物有着一样的角大小,我们就会觉得远物大了一倍。月球错觉的来源是来自认知上角大小较大、还是认知上实际大小较大,或者是两者兼具,目前仍没有一致的解释。近代,大多的研究是由专精人类认知的心理学家来进行。在回顾了许多对月球错觉不同的解释之后,罗斯和Plug在神秘的月球错觉(2002年)这本书中指出“没有任何一个理论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由Hershenson在1989年编辑的月球错觉(The Moon Illusion)书中,列出了由不同的错觉研究者撰写的24个章节,也有类似的结论。托勒密曾在《天文学大成》借由大气层折射来解释月球错觉,之后又在《光学》中说此错觉肇因于视距离,但其解释仍有争议。海什木在其著作《光学手册》中(《Book of Optics》,1011-1022 CE),也采用折射做为解释,但也提出了以人类认知为基础的论点。他认为人是借由观测者和该物体之间一系列不受干扰的其他物体,来判断一个物体的距离;由于地球和月球中间没有其它物体,因此人无法精确判断月球的距离,在地平线附近的月球会显得较大。基于海什木的解释,培根、John Pecham和Witelo等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在17世纪后月球错觉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现象。另一种理论称为参考点。当月在地平线附近时,通常是用比较常见的背景(像是树木、电线杆等)做为参考点,因此观测者看到的月球在这些参考点的比较下显得较大。而当月球升高以后,观测者失去了这些作为比较用的参考点,因此会觉得月球比它贴近在地平线附近时要小。大约在公元200年左右,克莱门德(Cleomedes)首先清楚的阐述视距离假说的理论。理论认为在地平的月球看起来大于在高空的月球是因为它看起来感觉比较远。当我们观察像是天空中的云、鸟和飞机时,它们离地平线较近时,总是比那些在头上的远。这也许导致了一个印象,天空是平坦,也许略有弯曲的一个平面,当物体朝向地平线移动时,总是远离我们而去的。叔本华在1813年写道,“月球错觉完全是理性,而非光学或感官错觉”。大脑从眼睛接受到视觉讯号,决定月球在靠近地平线时变大是因为“直觉上认为靠近地平线的的物体都较远,所以比较大”。叔本华也指出,大脑惯于处理在地面上的视角,在水平方向测量物体大小,并同时受到了透视的影响。如果我们觉得月球是与我们在天空中看见的其他物体邻近时,我们会期盼他在接近地平线之际也会后退,因而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小的图像。但是,不论它在天空中或是地平线的附近,它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是一样大,我们的大脑,试图做透视上的补偿,便假设在低空的月亮有较大的实际尺寸。在1962年,考夫曼和洛克在这方面做了广泛的实验,显示出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即距离模式上的暗示造成了错觉(参见庞佐错觉、远近认知、线性透视、材质梯度)。视觉上,处于遥远地平线月球,其周遭是遥远的树、建筑物,这一切都暗示了月球的距离是遥远的,而这些暗示是处于天顶的月球所没有的。许多其他研究员的实验都发现了相同的结果,如果减少暗示远距离的物体,则本来看起来较大的地平线附近月球变小了。当照片对在天顶的月球增加一些距离遥远的暗示时,它会显得较大。视距离理论的潜在问题是有少部分的人(大约5%)觉得在地平线附近的月球是既大且遥远的。多数人(大约90%)认为在地平线附近的月球比较大并且比较接近(Boring, 1962, Hershenson, 1982, McCready, 1965, 1986, Restle, 1970);剩下的大多数认为它看起来较大,但距离是一样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完全没有月球错觉。然而,那些觉得较大但没有较近的人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月球不可能在靠近地平线时变远”,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改变了他们的认知。另一种说法也赞同了这个看法,距离并非一个有意识的认知,尺寸及空间感是潜意识的结果。尽管如此,视距离假说是在教科书上最常看到的一种解释。赞同视距离假说的人,可能会觉得庞佐错觉中的线段要不都一样远,要不在水平线附近比较远,因为曾在水平线附近出现的物体真的都比较远。(对一般高度的云,在地平线附近的云比头顶上的云的远100倍)历史上,最能够与“视距离假说”理论对抗的是“相对大小假说”理论。这种情况阐明了一个物体的大小不仅是它在视网膜上的大小,还与他周遭的物体大小有关。在月球错觉的情况下,邻近地平线的月球周遭的物体(也就是那些靠近地平线的物体)显示出的细节使月球看起来较大,而天顶的月球被广阔空泛的天空所环绕时,使它显得较小。艾宾浩斯错觉的经典说明图显示在右侧,在较低处中央的圆圈被较小的圆圈环绕着,代表着在地平线附近的月球被许多陪伴着的小物体环绕着;在上部中央的圆圈代表在天顶附近被浩瀚的天空环绕着的月球。虽然在中央的两个圆圈实际上是一样的大,但许多人认为在低处的圆看起来比较大。根据关注角度假说,月球错觉是伴随着仰角高度变化导致月球在眼睛中位置的改变造成的。这假设曾经很流行,但现已没多少支持者。这假说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当一个人改变观看的角度时(像是躺在另一人的背上),根据这理论月球错觉将有所改变甚至消失,但事实上其非如此。月球错觉与头部仰角无关。

相关

  • 表位抗原表位(英语:antigenic epitope),简称“表位”,也称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是指抗原表面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化学基团。抗原表位可被免疫系统(尤其是抗体、B细胞
  • 淋巴球淋巴细胞(英语:lymphocyte),也称淋巴球,为白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直径6—8微米;在人体约占白细胞的20—30%,圆形细胞核,细胞质很少。某些疾病可以影响淋巴细胞数目的增减,如患肺结核
  • 罗塞林贡比涅的罗塞林(拉丁语:Roscellinus Compendiensis,Rucelinus ,法语:Roscelin de Compiègne,英语:Roscelin of Compiègne,Roscellinus,1050年-1125年),又译为络瑟林、洛色林、若瑟林,法
  • 法兰克人法兰克人(拉丁语:Franci 或 gens Francorum,英语:Franks)是对历史上居住在莱因河北部法兰西亚(Francia)地区的日耳曼人部落的总称。早期法兰克语已无确切证据可考,但在古法语和拉丁
  • 解释解释(explanation)是对事物的现象、过程、状态、道理等进行描述,以说明其含义、原因、理由等。这样的描述可能是建立在一定规则(如逻辑推理、科学分析)、法律基础之上的。解释也
  • 灾变论灾变论(英语:Catastrophism)是一个地质学理论,认为地球曾经遭受许多短暂的灾难,其中有些是世界性的。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圣经中的大洪水故事。直至十九世纪早期,仍有学者主张灾变
  • 视觉艺术视觉艺术(英语:Visual Arts),简称视艺,是一种艺术形式,是指本质上是以视觉目的为创作重点的作品,例如素描、绘画、摄影、版画、灯光和电影。而牵涉到三维立体空间物件的作品,例如雕
  • 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简称空滤,是一种用来滤除空气中固体颗粒(包括灰尘、花粉、细菌、霉菌等)的装置,通常由纤维材料制成。化学空气滤清器采用吸附材料和催化剂来去除空气中的分子污染物,比
  • 哌迷清双氟苯丁哌啶苯并咪唑酮(Pimozide;哌迷清;匹莫齐特;商标名 Orap)是二苯丁基哌啶(英语:Diphenylbutylpiperidine)类的抗精神病药药品。它于1963年由杨森制药公司(英语:Janssen Pharmace
  • 千岛寒流亲潮((日语:親潮/おやしお oyashio,英语:Oyashio current)),或又称为千岛群岛洋流(日语:千島海流/ちしまかいりゅう chishima kairyū,英语:Kuril Current),是一股北太平洋亚寒带(英语:Su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