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自净

✍ dations ◷ 2025-08-08 08:14:06 #水自净
水自净、水自净作用、水自净能力(Water Self-Purification),是指水体依靠自身能力净化污染的现象。水体本身都具有一定的环境自净能力;污染物排入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可使污染物浓度递减,水体逐渐净化。其中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类型净化,彼此之间可相互影响。主要发生于河口和内湾。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等而使浓度降低。污水排入水域,浓度高的污水被比较洁净的水所稀释;其次,污染物质在水流推动下,发生平流输送;同时,污水排入河流,水流中产生污染物浓度差异:高浓度水流便向低浓度水流方向扩散。水体中易沉降的浮游污染物质,在水域流动不显著的地方开始沉降,直至河底。污染物质沉降使河水污染浓度降低,但使河床底质的污染物增加。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化合、吸附和凝聚等,使污染浓度降低。流动的水体依靠表层波动将大气中的氧气不断融入、使水中污染物与氧发生氧化反应。例如,某些重金属离子(铅、锌、磷、汞等)可由氧化或硫化而生成难溶物质,在水中沉降、析出。水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对污染物质均有去除作用,例如,某些元素在一定酸性环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可随水迁移而稀释;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某些元素可形成难溶化合物而沉降。天然水中含有各种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这些物质多呈微粒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和凝聚污染物,使其随水流迁移或沉降,从而起净化作用。也称生物化学净化,以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最为重要。有机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域后,消耗水中溶解氧,发生腐败性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腐生微生物利用有机物为养料而进行繁殖,使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细茵(原生动物的食料),一部分则转化为无机物。水中有机物逐步转化为无机物和高等生物,即可使水体净化。如果水中的溶解氧耗尽,则有机物分解由好氧分解转为厌氧分解,水便变黑、发臭,水质恶化、自净效果逐渐消失。

相关

  • 明胶明胶又称鱼胶或吉利丁(从英文名“Gelatin”译音而来,音译基准为粤语),是以动物皮、骨内的蛋白质即胶原蛋白制成,带浅黄色透明,无味的胶质,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明胶通常用于食物、药
  • 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Christiaan Hendrik Persoon,1761年2月1日-1836年11月16日)为真菌分类学家。
  • 尿道综合征尿道综合征(Urethral syndrome)为较低段的泌尿道感染之一组病症。然而,尿道综合征是不同于其它的泌尿道疾病、由于其没有传统上的病原体菌尿(bacteriuria)显著的症状呈现。典
  • 图拉真图拉真或译图雷真(Trajan,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53年9月18日-117年8月9日),罗马帝国皇帝(98年-117年),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图拉真在53年出生于西班牙贝提卡的意大利卡,是第
  • 西西里语51-AAA-re & -rf西西里语是一种属于罗曼语系的语言,主要使用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一带,也扩及意大利半岛南部,以及马耳他共和国。使用人数约4,800,000人,包括海外约三十多国的移民
  • 僵直阵挛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英语:tonic-clonic seizure),又称为大发作(英语:grand mal seizure),是最为常见的全身性发作类型。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常见于儿童。强直-阵挛性发作包括强直期(tonic p
  • 有颌下门有颔下门(Gnathostomata)原为有颔总纲(Gnatha),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拥有颔的一群,与无颔总纲相对应,属于较高等的一类。有颔下门生物之下颌骨系于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前开始发展形成,即
  • 迪科门埃利·迪科门(Élie Ducommun,1833年2月19日-1906年12月7日),瑞士人。1902年12月10日为了表彰他和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特(各国议会和平局局长)对和平事业的贡献,并且也为了表彰国
  • 德国宗教德国宗教 (2016)基督宗教在德国是信徒最多的宗教,截至2006年底,有54,765,265名信徒(占67.07%),第二大宗教是伊斯兰教,有330万信徒(4%),再次是佛教和犹太教。在过去数十年间,德国最大的
  • 肯塔基大学坐标:38°02′N 84°30′W / 38.033°N 84.500°W / 38.033; -84.500肯塔基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Kentucky)是位于美国肯塔基州莱克星顿的一所公立大学,始建于1865年,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