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阳明学
✍ dations ◷ 2025-11-11 17:12:02 #阳明学
四配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日本藤原惺窝 · 林罗山 · 室鸠巢新井白石 · 雨森芳洲朝鲜薛聪 · 权近 · 吉再 · 安珦 · 李穑李滉 · 王仁 · 李齐贤 · 郑梦周 · 郑道传崔致远 · 徐敬德 · 赵光祖 · 李彦迪 · 李退溪 · 李栗谷越南朱文安 · 阮秉谦 · 阮廌黎贵惇 · 阮文超 · 吴时任日本儒学水户学 · 石门心学朝鲜儒学朝鲜实学越南儒学阳明学,通常又称作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号“阳明子”,人称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元代至明初以来流行的程颐朱熹一派的理学强调格物以穷理,王阳明则继承宋代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王阳明的主张为其学生继承发扬,并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成为“阳明学派”,亦称“姚江学派”,这种“心即是理”看法的发展,也影响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对于情欲的正面主张和看法。因心即理,故人欲与天理不再如朱子学所认为的那样对立,而是可以正面接受的,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贽。阳明学也传播至日本列岛,在日本发展形成日本的阳明学。王守仁秉承陆九渊的观点,开辟出儒家心学的明确脉络,或称“陆王学派”。陆九渊从“心即理”说出发,认为《大学》所说“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核心在于“正心”这个观念,进而提出“心即理”的观点。王守仁基本赞同陆九渊的观点,他在写给席元山的书信里说:“象山之学简易直截,孟子之后一人。其学问思辩、致知格物之说,虽亦未免沿袭之累,然其大本大原断非余子所及也。”王守仁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正如陆九渊所言““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则明“天理”。故王守仁强调:“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王守仁指出: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王守仁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比如,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周围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他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对于朱熹的“先知后行”等分裂知与行的理论,王守仁在他学生编著的《传习录》中是这样理解的:古代的圣贤在看到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知上,而忽略了行,认为这样下去会造成浮夸的风气,于是开始强调要知,更要行,而后世的人就理解为要先知而后行,这就错误的理解了圣贤的意思。王守仁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在五十岁时提出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王阳明倡“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求是”学风,并多有阐发。时至今日,“求是”精神仍然十分重要。顾炎武《日知录》卷七中提出,“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管仲)。”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则一而已”,且进一步说明“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的观点,他把传统观念中一直被视作“贱业”的工商摆到与士同等的水平。(《节庵公墓表》)王阳明《传习录拾遗》说:“虽经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此说被称为“新四民论”。“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学界对四句教的理解众说纷纭,历来就有争议。阳明学可分作左右二派。其中学者为聂豹、邹守益,是为江右学派,传至黄宗羲、刘宗周,是为右派。左派者可分又浙中学派、泰州学派,泰州学派将其说法推向一个极端,认为由于“理存心中”,因此“人人可以成尧舜”,即使不是读书人的平民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代表人物:聂豹、邹守益、徐阶、张居正、黄宗羲、刘宗周代表人物:钱德洪、王畿、唐顺之代表人物:王艮、李贽、何心隐、颜山农日语汉字为“陽明学”,平假名形式为“ようめいがく”。阳明学自明朝中后期传入日本(据称时87岁高龄的日本高僧会庵为首个传播者),当时为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后在日本进一步发展,并对日本后世影响深远。著名学者如有“近江圣人”之称的中江藤树(一般认为是日本阳明学的鼻祖)。明末清初思想家朱舜水东渡日本,进一步传播了阳明学。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有著名之阳明学者三轮执斋,著有 《标注传习录》(卷上、中、下及附录,共四册) 。幕末时期有佐藤一斋,著有《传习录栏外书》 。阳明学对近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影响很大。阳明学于明治维新时期成为日本的显学,对明治维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时很多著名政治人物,兵学者均是阳明学追随者,著名的如日本“武圣”东乡平八郎,革命家大盐平八郎,“倒幕魁首”西乡隆盛,其他的倒幕健将如:吉田松阴、高杉晋作、河井継之助、佐久间象山等等。此外,日本二战后的领军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也深受阳明学的影响。日本学者井上哲次郎,著有《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详述阳明学从江户到明治时期的传承。此外,学者高瀬武次郎著有《日本之阳明学》,列出从江户到明治时期的31位日本阳明学者的生平和思想。
相关
- 鼻病毒人类鼻病毒A (Human rhinovirus A) 人类鼻病毒B (Human rhinovirus B) 人类鼻病毒C (Human rhinovirus C)鼻病毒(学名:rhinovirus,rhino-是希腊文“鼻”的意思)是最常造成一般感
- 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英语:Carpal tunnel syndrome),缩写为CTS)又称腕道症候群、腕管综合症,俗称鼠标手,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多发于电脑(键盘、鼠标)用户、木匠、装配员等需要做重复性腕部活
- 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针对怀孕期间,出生之前的胎儿所作的检查。目的是侦测生育缺陷,例如神经管缺陷、染色体异常、遗传疾病等等症状。产前诊断包括筛查和诊断性检测。筛查是针对胎儿有发
- 米兹拉希犹太人米兹拉希犹太人(希伯来语:מזרחים,现代 Mizraḥim,提比里安 Mizrāḥîm,意为“东方人”),为居于中东、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犹太人的后裔。现有人口约175万人,其中超过130万居于
- 詹姆斯·林德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1716年10月4日 - 1794年6月13日),英国皇家海军外科医生(1739年 - 1748年),皇家海军Haslar医院医师(1758年 - 1783年),是英格兰卫生学的创始人,发起利用柑桔类
- 甲壳见内文甲壳亚门(学名:Crustacea)是由非常大的一组的节肢动物门形成的,通常被当作是一个亚门,包括常见的物种,例如螃蟹,虾,龙虾,淡水龙虾,磷虾,和藤壶等等。这些物种通过对非常不同的环
- 莱顿大学莱顿大学(荷兰语:Universiteit Leiden)座落在荷兰的莱顿市,是目前荷兰持续运作中最古老的大学。莱顿大学是科英布拉集团、Europaeum以及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等大学联盟的一员,享有
-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 底格里斯河乌鲁克 · 乌尔 · 埃利都 启什 · 拉格什 · 尼普尔 阿卡德帝国 · 库提 乌尔第三王朝 · 伊辛第一王朝 · 拉尔萨 · 伊辛第二王朝古巴比
- 紊流湍流(英语:turbulence),也称为紊流(大陆地区的旧称),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或称为片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
- 转向处遇转向处遇(或转换处遇、转换处分、司法外处分)是在刑事政策下,为了避免标签理论作用的制度,主要在于使犯罪人早日脱离司法程序,重返社会。转向处遇在青少年犯罪的部分尤其受到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