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基质

✍ dations ◷ 2025-10-29 17:27:52 #线粒体基质
1 线粒体外膜 2 膜间隙5 内层11 线粒体 DNA 12 基质颗粒 13 核糖体 14 ATP 合酶 15 孔蛋白线粒体基质是线粒体中由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内部空间,其中充满无定形液体,含有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生化反应的酶类。其中,苹果酸脱氢酶是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线粒体基质中的某些酶系组成网状结构,与线粒体内膜内侧有一定的连接,利于上述酶促反应所形成的NADH转移至内膜的电子传递链中。除各种可溶性酶外,线粒体基质还含有线粒体自身的DNA(即线粒体DNA)和核糖体(线粒体核糖体)。线粒体基质中每1μL的水溶解了约1.25mg的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每1μL的水溶解了约0.26mg蛋白质,所以线粒体体基质较细胞质基质黏稠。虽然已知线粒体内膜含有可调节水分子转运的水通道蛋白,线粒体维持内膜两侧的渗透平衡的方式仍不明晰。线粒体基质中的蛋白质可统称为“线粒体基质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除少数在线粒体基质中合成外,绝大多数由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转译产生的,这些在线粒体外合成的蛋白转运过程十分复杂:前体蛋白在游离核糖体上释放后,在细胞质分子伴侣Hsp70辅助下解折叠,然后通过蛋白质N端的转运肽跟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在受体上或受体附近的内外膜接触点处利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缩写为“ATP”)水解产生的能量驱动前体蛋白进入转运蛋白的运输通道,然后由电化学梯度驱动穿过粒线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在线粒体基质中,前体蛋白继续由mHsp70继续其解折叠状态,直至Hsp60对其进行正确折叠。在折叠后,转运肽酶切除蛋白末端的转运肽,线粒体基质蛋白质最终成熟,在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色氨酸代谢(犬尿氨酸酶)嘧啶代谢(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线粒体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甘油磷酸穿梭)类固醇生成(胆固醇侧链裂解酶、类固醇11-β-羟化酶、醛固酮合成酶) 其他(回补反应(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尿素循环(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鸟氨酸转氨甲酰酶、N-乙酰谷氨酸合酶)乙醇代谢(ALDH2)三磷酸腺苷合酶(MT-ATP6、MT-ATP8)

相关

  • 有胚植物有胚植物,又称为高等植物,是那些最熟悉的植物,包括苔藓植物门、地钱纲、角苔纲、蕨类、石松、裸子植物、开花植物等,但不包括绿藻。有胚植物都是具有专门的生殖器官的复杂多细胞
  • 阿尔文·普兰丁格阿尔文·卡尔·普兰丁格(英语:Alvin Carl Plantinga,1932年11月15日-),美国当代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现任圣母大学John A.O'Brien讲席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神学、认识论和形
  • APro1n9d, 3d48, 1rw5· STAT protein nuclear translocation · regulation of JAK-STAT cascade · female pregnancy · regulation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 growth
  • 延胡索酸延胡索酸(Fumaric Acid),又名富马酸、紫堇酸或地衣酸,即反丁烯二酸(IUPAC名为(E)-丁烯二酸),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晶体,由丁烯衍生出的羧酸。它的化学式是C4H4O4。燃烧延胡索酸会释
  • 1313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3号染色体。13号染色体缠绕了约1亿14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3.5%至4%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
  • 约翰福音《约翰福音》(希腊语:Κατὰ Ἰωάννην;天主教汉译作《若望福音》),是《新约圣经》正典的第四部福音,共21章,是四福音书中最迟写成。本书中记载的耶稣言行有许多未记录在其
  • 假借字假借字是汉字中的一类用字法,属于六书之一。其产生是书写者只考虑语音因素而未考虑形体因素造成的。汉字的数量有限,而语言中的词汇无穷,要用有限的文字纪录无穷的词汇,文字的表
  • 悖论悖论(英语:Paradox),亦称为佯谬或诡局,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通常从逻辑上无法判断正确或错误称为悖论,似非而是称为佯谬;有时候违背直觉的正确论断也称为悖论。悖论的英文parad
  • 性别角色性别角色,相当于性别规范,是一种社会角色,包括人们基于一切生物性别与性别表达的感知或态度,而且被认为是适当、合宜或可接受的。性别角色通常集中在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概念上
  • 滨松医科大学滨松医科大学(はままついかだいがく、Hamamats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位于静冈县滨松市半田山的日本国立大学。在JR滨松站北出口汽车站13号上车口乘坐“磐田山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