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医学

✍ dations ◷ 2025-10-22 04:11:23 #维吾尔族,中国传统医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吾尔族医学,又称维吾尔族医药学、维吾尔医药学、维吾尔医学、维吾尔医药,亦可简称维吾尔医、维医学、维医,是流传于维吾尔族中的传统医学。由于维吾尔族所居处的丝路,系欧亚大陆上的东西方文化之交会地,因此,维吾尔医学即深受波斯、希腊、罗马、伊斯兰等其他地域医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宗教色彩;与汉医学、藏医学、蒙医学间也有密切地交流,并相互影响彼此的医学内容。

维吾尔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时期、奠基时期、发展和争鸣时期、繁荣时期、新生时期等五个时期。

维吾尔医学的萌芽时期是指公元前5世纪以前,当时的维吾尔族先民们在农牧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处理疾病的简单方法,其中除了朴素的草药、物理疗法外,巫术治疗也占了重要位置。公元前5世纪左右,维族先民就开始了较为先进的医药活动,如:用水浸柳叶裹身、热敷炒麸皮、沐浴草药水、按摩、烤灼、接骨及尸体防腐的方法等。而从墓葬出土的骨骸,尤其是一些头颅骨的钻孔可知,生活在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先民已有较高水平的外科技术和接骨方法。

维吾尔医学的奠基时期是指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之间。古代塔里木河流域的医药学家哈孜巴义(前450-前330年)编著的《哈孜巴义药书》中详述了多种药材的别名、生态、性味及功能主治等,还记载了丰富的疾病治疗经验。

维吾尔医学的发展和争鸣时期是指公元1世纪至9世纪中叶。

维吾尔医学,承继古希腊的医学理论-体液学说,认为人有四种“赫立特”(意为“素质”),即:血液质()、黏液质 ()、胆液质()和黑胆质()。

西汉年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西域药材。中原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汉代史书《史记》中都记载了出自很多西域的药材。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这个记载说明汉医学中借鉴了许多维吾尔族的药方来进行治疗。

《隋书·经籍志》医方类有书256部,其中就有多部为西域名医所著,如已失佚的《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龟兹国名僧鸠摩罗什翻译自他母亲耆婆的《耆婆五脏论》等。中药古籍《神农本草经》在唐代再次新添114种药物,其中多数是西域药材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103种草药是来自于维吾尔医学传统。

相关

  • 骨盆腔发炎感染骨盆腔发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也称为盆腔炎,指的是女性子宫或输卵管受到感染的情形,有些定义也包含卵巢感染。骨盆腔发炎时常无明显的症状可能病征有下腹痛、阴道
  • 嗜热嗜热生物,或者多数可被称作嗜热菌,是在相对高的温度下中生存的生物,温度范围在45和122 °C(113和252 °F),是嗜极生物的一类。很多嗜热生物是古细菌。在地球上,嗜热生物可以在很多
  • 食肉目食肉目(学名:Carnivora)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哺乳纲中的一个目。食肉目包括260多种胎生的动物。除杂食的熊科(比如主要吃竹叶的大熊猫),绝大部分均在不同程度上以其他鸟兽、两栖类、爬
  • 空穴空穴又称电洞(Electron hole),在固体物理学中指共价键上流失一个电子,最后在共价键上留下空位的现象。一个呈电中性的原子,其正电的质子和负电的电子的数量是相等的。现在由于少
  • 乌鲁汝乌鲁汝-卡塔曲塔国家公园是位于澳大利亚北领地的南部的一个国家公园,在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乌鲁汝-卡塔曲塔国家公园内最著名的地标是乌鲁汝和卡塔丘塔。乌鲁汝位于离它
  • 美国BD公司Vincent Forlenza (董事长), CEO Tom Polen (主席) Chris Reidy (执行首席财务官, Senior Vice President and Controller) William A. Kozy坐标:41°00′57″N 74°12′36
  • 天鹅绒天鹅绒或丝绒是一种布料,其纱线均匀分布,并有短而密的绒毛(英语:pile (textile)),赋予天鹅绒一种独特的手感。天鹅绒既可以用人工合成的材料,也可以用天然纱线制成。本条目出自公有
  • 三河大捷三河之战,太平天国晚期著名战役之一,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徽三河镇(今属肥西县)激战。此役湘军战败,名将李续宾与曾国藩弟曾国华皆阵亡。三河镇距庐州不足百里,位于庐江、肥西、舒城三
  • 程 瀚程瀚(1964年11月-),安徽繁昌人,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带“     ”者表示至2017年底已经身故。
  • 艾国艾国是中国商朝时期的一个诸候国,其范围大致位于今江西修水附近。《宋史·郡县志》曾记载:“分甯,古艾地也,县西一百二十里,龙岗坪有艾城存焉。”据出土的印纹陶等文物,历史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