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医学

✍ dations ◷ 2025-07-19 15:43:49 #维吾尔族,中国传统医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吾尔族医学,又称维吾尔族医药学、维吾尔医药学、维吾尔医学、维吾尔医药,亦可简称维吾尔医、维医学、维医,是流传于维吾尔族中的传统医学。由于维吾尔族所居处的丝路,系欧亚大陆上的东西方文化之交会地,因此,维吾尔医学即深受波斯、希腊、罗马、伊斯兰等其他地域医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宗教色彩;与汉医学、藏医学、蒙医学间也有密切地交流,并相互影响彼此的医学内容。

维吾尔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时期、奠基时期、发展和争鸣时期、繁荣时期、新生时期等五个时期。

维吾尔医学的萌芽时期是指公元前5世纪以前,当时的维吾尔族先民们在农牧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处理疾病的简单方法,其中除了朴素的草药、物理疗法外,巫术治疗也占了重要位置。公元前5世纪左右,维族先民就开始了较为先进的医药活动,如:用水浸柳叶裹身、热敷炒麸皮、沐浴草药水、按摩、烤灼、接骨及尸体防腐的方法等。而从墓葬出土的骨骸,尤其是一些头颅骨的钻孔可知,生活在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先民已有较高水平的外科技术和接骨方法。

维吾尔医学的奠基时期是指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之间。古代塔里木河流域的医药学家哈孜巴义(前450-前330年)编著的《哈孜巴义药书》中详述了多种药材的别名、生态、性味及功能主治等,还记载了丰富的疾病治疗经验。

维吾尔医学的发展和争鸣时期是指公元1世纪至9世纪中叶。

维吾尔医学,承继古希腊的医学理论-体液学说,认为人有四种“赫立特”(意为“素质”),即:血液质()、黏液质 ()、胆液质()和黑胆质()。

西汉年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西域药材。中原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汉代史书《史记》中都记载了出自很多西域的药材。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这个记载说明汉医学中借鉴了许多维吾尔族的药方来进行治疗。

《隋书·经籍志》医方类有书256部,其中就有多部为西域名医所著,如已失佚的《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龟兹国名僧鸠摩罗什翻译自他母亲耆婆的《耆婆五脏论》等。中药古籍《神农本草经》在唐代再次新添114种药物,其中多数是西域药材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103种草药是来自于维吾尔医学传统。

相关

  • 先天畸形先天性障碍,又称先天性疾病、先天畸形、先天缺陷,是指发育中的胎儿因为遗传性疾病或发育环境等因素导致某个部位特征结构畸形,导致在婴儿出生时即有的病症,包括了身体(英语:Physic
  • 病毒株一个位于宿主细胞之外的独立、功能完全的病毒颗粒一些病毒拥有的包裹病毒体的脂肪泡一段DNA或RNA。如果把核苷酸比作字的话,那么基因就是由核苷酸写成的句子。基因会指导病毒
  • 药典药典(英语: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收录记载药品规格、制剂工艺、检验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专门的药典编纂委员会编写,药典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药典只收录那
  • 听觉系统听觉系统是听觉的感觉系统,主要器官为耳朵,其组成部分包括外耳(英语:Outer ear)、中耳、内耳、毛细胞及相关神经元。围绕耳道的软骨折叠位称为耳廓。当声波碰击倒耳廓,便会被反射
  • 线粒体膜线粒体膜是包被线粒体的生物膜,共由一内一外两层单位膜组成:
  • 贬值贬值或货币贬值是指某一特定货币价值下降,此价值一般会以兑换为其他货币单位后的金额为准,意指价格下降或是价值减少。贬值的反义词是升值,是指货币的价值上升。货币的升值或贬
  • 东海地区东海地方是日本区域划分之一,位于是本州中部临太平洋的一侧。名称来自于五畿七道中的东海道。道北 – 道东 – 道央 – 道南  – 南千岛群岛(争议)注1北东北 – 南东
  • 第二大城市本列表列出美国人口最多的建制区。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定义,建制区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市、镇、村和自治市镇。这些名称及其用法各州皆有很大区别。美国最大的建制区多数是在
  • 台糖顺风牌内燃机车台糖顺风牌内燃机车,是台湾糖业公司现存柴液式内燃机车中年代最早的。现已全数停用。台湾糖业公司于1946年成立以后,除了修复遭到美军轰炸受损的制糖设备外,同时购入新的糖业铁
  • 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一版《大英百科全书第十一版》(英语: Eleventh Edition),或作《1911年版大英百科全书》,是《大英百科全书》最经典的一个版本,共29卷。它的出版也反映出美国出版商的新目标,并成为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