榭赫伦实验

✍ dations ◷ 2025-11-11 17:06:41 #物理学实验,密度,大地测量学,万有引力,地球科学史,苏格兰历史,皇家学会,1774年科学

榭赫伦实验(英语:Schiehallion Experiment)是十八世纪中,一次测量地球平均密度的实验。这次实验的资金由皇家学会提供,而主实验是在1774年夏季,于苏格兰珀斯郡(今珀斯-金罗斯)的榭赫伦山(英语:Schiehallion)(Schiehallion)附近进行。这项实验的主要用具是摆,借由附近的山会对摆产生重力吸引的现象,于是当摆运动时,靠近山的一边会有微小的偏角,也正为实验所求。实验中摆角偏移的大小,取决于地球与山的相对密度和体积;因此,若可以确定榭赫伦山的密度,那么,其结果便能确定地球的密度。由于当时已经确定太阳系中各天体(行星、它们的卫星和太阳)的密度相对比值,所以只要知道地球的密度,科学家们就能估计出太阳系内各天体的密度近似值。于是,这项实验产生了第一组天体密度数值。

虽然艾萨克·牛顿在以前曾考虑过同样的实验,以展示他的万有引力定律,但最终由于测量困难的原因而决定放弃。然而,以当时的皇家天文学家内维尔·马斯基林为首的一队科学家,却认为这样的效应是可以测量的,并计划进行这一个实验。而促成这次实验的一个原因是,在勘测梅森-狄克森线(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马利兰州、特拉华州与西维吉尼亚州间的一段边界)时所注意到的单向偏倚。经过对候选山头的初步调查,调查显示榭赫伦山是进行实验的理想地点,因为它拥有偏远的位置与近乎对称的山形。此外这个实验还有另一项贡献,就是实验者首度使用了等高线来简化勘测山的过程,即使现在制作地图还是会用到这种表示方式。

在对称的引力场中,摆在静止时会垂直向下。然而,如果附近有其他大质量的物体(例如一座山),那么它的吸引力就会把摆的铅锤,向它那边拉过去,这样摆就会稍微偏离垂直。而由某已知物体(例如恒星)所造成的铅垂线角度偏移,则可以通过在山两边的各组对点上,对摆进行仔细的测量得出。通过判定山的体积,及估算山石的平均密度,这样就能够独立地得出山的质量,再加上在那座山多处的偏角测量值,就能通过外推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然后再使用平均密度来算出地球的质量。

艾萨克·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曾考虑过这个效应,但却悲观地认为,地球上任何山所造成的偏角都太小,而难以测量。他写道,引力效应只能在行星的大小尺度下才看得到。然而牛顿的悲观是没有根据的:虽然他的计算指出,偏角会小于2角分(对象是一座三英哩高的理想山),但是这个角度,尽管很小,还是在当时仪器的理论测量范围之内。

任何一个测试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都有两个作用:一、为该定律提供证据;二、为地球的质量与密度提供近似值。而对于天文物体的质量,由于已知的只有各天体间的相对质量比,所以只要知道地球质量的大小,就能知道其他天体质量的合理数值,这些天体包括行星、它们的卫星,还有太阳。虽然这项实验的数据也能用于计算万有引力常数 的大小,但是这不是当时实验者的目标;而 最早的参考数值,则要再等几乎一百年,才出现在科学文献中。

一对法国天文学家,皮埃尔·布格(Pierre Bouguer)和夏尔·玛丽·德·拉·孔达米纳(Charles Marie de La Contamine),是最早进行这项实验的人,而他们在1738年的实验地为厄瓜多尔一的钦博拉索山,山高6,268米。当时他们的探险队,为了测量一度纬度内的子午线弧长,而在1738年离开了法国,前往赤道上的南美洲,但是他们却乘机进行了这项偏移实验。1738年12月,他们在非常困难的地形和气候下,于海拔4,680米和4,340米的地方,进行了两次测量。布格在1749年的一份论文上说他们量度到8角秒的偏移,但是他却低估了这次结果的重要性,还说这项实验应该在条件较好英国或法国进行。他还补充说,这次实验最少证明了,地球不可能是空壳。当时有思想家认为地球可能是空的,当中包括了爱德蒙·哈雷。

当时的皇家天文学家内维尔·马斯基林于1772年向皇家学会提出,应该再多进行一次这项实验。他还说这实验会“为进行它的国家带来荣耀”,更提出两处适合的实验地:约克郡的浑塞德峰(Whernside),及坎伯兰的布伦卡思拉-斯克道(Blencathra-Skiddaw)古地块。为此,皇家学会组成了引力委员会,来考虑这件事,委员包括马斯基林、约瑟夫·班克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了找到一座适合实验的山,于是委员会派遣天文学家兼测量学家查理斯·梅森二去进行调查。

经过1773年夏季的漫长搜寻后,梅森回报说最佳的候选地是榭赫伦山(Schiehallion,当时写法为Schehallien),它位处苏格兰高地的中央,在泰湖与兰洛湖(Loch Rannoch)之间,山高1,083米。山的耸立之处看起来像被其他山孤立,而且附近的山离它都不太近,这样它们对实验的引力影响会较低,加上榭赫伦山的山脊东西对称,这样会简化计算。还有它陡峭的南北山脊离山的重心很近,这样会使偏移最大化。

然而,梅森拒绝以每天一坚尼的工资,自己执行是次实验 。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在马斯基林的手中,因此他被批准暂时卸下皇家天文学家的职务。为了执行这次任务,他有两名副手,数学家兼测量学家查理斯·赫顿(Charles Hutton),和任职于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数学家鲁宾·巴罗(Reuben Burrow)。另外还雇有一队劳工,负责兴建天文学家的观测站,和协助勘测。科学队伍的配备齐全且精良:包括30厘米的黄铜象限仪,1769年库克船长出航观测金星凌日时就有带它;3米长的天顶仪,还有一座准确的摆钟,用于为天文观测所需的时间测定。为了勘测山体,他们还取得了经纬仪、甘特链和一对气压计,用于量度海拔。而且当时,皇家学会能够为实验提供丰厚的拨款,因为英皇将之前考察金星凌日的拨款余额,交付了给学会。

为了这项实验,团队在山的南北麓各兴建了一所观测站,还兴建了一座简陋的小屋,作装备储藏及科学家住宿之用三。而大部分劳工则住在用帆布搭建的帐篷中。最早进行的是马斯基林的天文测量。为了实验,他必须测定出铅垂的天顶距离,这个测量需要利用天上的一组星,而在量度时星必须通过正南线。由于起雾和下雨的关系,所以天气状况并不理想。然而,马斯基林还是在南观测站,成功向某方向的34颗星作了76次测量,还有向另一方向的39颗星作了93次。之后,他到了北观测站,再向一组32颗星作了68次测量,又向另一组37颗星作了100次。他在测量时把天顶仪的平面朝向东方,然后转往西方再测量,这样他成功地避开了仪器小口径化所带来的系统误差。

为了判定山所造成的偏移,有必要考虑地球表面的弯曲:当纬度不同时,当地的观测者会发现天顶的位置不同,其偏移角度与纬度变化的度数一致。另外观测时还会遇上各种不同的效应,例如进动、光行差和章动,在考虑过这些效应之后,马斯基林指出,榭赫伦山南与山北的可见天顶,两者间的偏角为54.6角秒。之后,勘测队伍交上了他们对南北观测站纬度差的结果,为42.94角秒,于是马斯基林把这个数值和他的天顶偏角值相减,再将数值按他的测量准确度整数化,他宣布南北两地的铅垂偏角和为11.6角秒。

马斯基林将他的初步结果发表于1775年的《自然科学会报》,当中他用了初测时的山形数据,以及用这组数据推算出的重心位置。根据这组数据,马斯基林认为,假如榭赫伦山的平均密度与地球一样,那么铅垂偏角应为20.9角秒。由于实验结果约为上述角度的一半,所以马斯基林能初步宣布,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榭赫伦山的两倍。更准确的结果,需要等到勘测过程完工后才会有。

此外,马斯基林还乘机指出,榭赫伦山表现出引力,因此所有山都有引力;而且牛顿的引力反平方定律也被确认了。皇家学会对马斯基林的研究表示欣赏,并将1775年的科普利奖章授予马斯基林;传记家亚历山大·查尔摩斯(Alexander Chalmers)写道:“如果还有任何对牛顿系统真实性的怀疑,那么它们现在全部都被移除了。”

勘测队伍的工作进度,被持续恶劣的天气大幅延误,直至1776年才完成勘测。为找出山的体积,计算时需要把山分成一组垂直的柱体,然后计算每一个柱体的体积。三角测量的工作由赫顿负责,而这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测量:勘测员需要在山的周围,超过一千个点上,一共量出数以千计的方位角。此外,计算用柱体的顶点,并不一定会便利地落在勘测的高度上。为了理解全部数据,他决定使用内插法,在各测量值间放置一系列的线,线之间的高度差固定,线上的点都位于等高的位置。这样做的话,他不但可以简单地判定柱体的高度,而且能从线的回旋度立刻得知地形的形式。就是这样,赫顿首创了等高线,从那时起这项发明就广泛应用于地形图的绘制四。

赫顿必须计算出众多格子上每一个柱体所造成的个别引力作用,而这项计算的工作量,跟勘测本身相差无几。在测量完成后,这项工作再花了他两年的时间,才能发表实验结果,最后他在1778年向皇家学会提交了一份一百页的报告论文。假设地球与榭赫伦山的平均密度一致,他发现地球对铅锤的吸引力,比在南北观测站所得的吸引力和,要大9,933倍。在考虑过纬度对地球引力的影响后,实际的摆偏角11.6"对应的比值为17,804:1 ,由于摆偏角的值为实验值,所以赫顿能够写下,地球的密度值为榭赫伦山的 17 , 804 9 , 933 {\displaystyle {\tfrac {17,804}{9,933}}} 的函数,是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虽然摆在海拔高时速度会较慢,但是山的质量会使这个差减少。相以之下,这个实验的优点是,进行起来要比1774年的简单得多,但是还是能够得到所需的准确度,不过就需要把摆的周期量度至其一百万分之一 。而这项实验得到地球质量值为8.1 ± 2.4×1024 kg,其对应平均密度值为7,500 ± 1,900 kg·m−3六。

如果用现代方法来重新研究地球物理数据,就可以顾及到1774年实验队伍所未能考虑的因素。由于有了直径120公里的数字地面模型,所以对榭赫伦山的地质知识也被大幅改进,再加上电脑带来的好处,2007年的一份报告得出的地球平均密度值为5,480 ± 250 kg·m−3。当与现代值的5,515 kg·m−3比较,再比较2007年的数值,就可见当年马斯基林天文测量的准确度之高。

榭赫伦实验的力图如右,其中偏角被大幅度夸大。分析时只考虑山一边的吸引力,这样分析会简单得多。设山的质量及密度分别为及,其质心则为,一质量为的铅锤,被置于离点距离为的地方。由于山的吸引力,铅锤轻微向偏移,摆绳与垂直向地的重量间的角度,为小偏角。及的矢量和,构成摆绳中的张力。又设地球的质量为,半径为及密度为。

作用于铅锤的两股引力,可由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求得:

其中为牛顿万有引力常数。取及间的比值,此时及会被除去:

其中及为山及地球的体积。在静力平衡下,摆绳张力的垂直及水平分量,可由引力及偏角表示:

代入,得:

其中已知、、 和,而实验测量了,于是代入各数值,可用下式计算出 :  的值:

在1774年实验中,使用了南北观测站,其数学分析仍与上面的单边分析相近。在双边时,可将 tan θ {\displaystyle \tan \theta } 的表达式写两次:一次为北站的 θ N {\displaystyle \theta _{N}} ,一次为南站的 θ S {\displaystyle \theta _{S}} ,两式相加后使用小角近似( tan θ θ {\displaystyle \tan \theta \sim \theta } ),整理右方可得:

代入 M E = 4 3 ρ E π r E 3 {\displaystyle M_{E}={\tfrac {4}{3}}\rho _{E}\pi r_{E}^{3}} (地球半径当时是已知的),得

其中 F N + F J G {\displaystyle {\tfrac {F_{N}+F_{J}}{G}}} 由勘测所得,附上引力常数的原因是当时并未有这个概念。

5,480 kg·m−3。但是他算错了:他的测量数据实际上指向5,448 kg·m−3这个值;直到1821年,才由弗朗西斯·贝利找到这个错误。

相关

  • 墨角藻糖墨角藻糖(英文:Fuculose),即6-脱氧-L-塔格糖,是一种脱氧的己酮糖。它与核糖、半乳糖、甘露糖、胺基葡萄糖同为禽流感病毒粒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
  • 嗅器嗅觉受器(Olfactory receptors)或称嗅觉受体、嗅觉感受器、嗅觉接受器与嗅器,是感觉受器的一种,在鼻腔上部。接受来自外界的化学刺激。每个嗅觉细胞只有一种嗅觉受器,可以接受一
  • 比利·奥古斯特比利·奥古斯特(丹麦语:Bille August;1948年11月9日-)是丹麦电影导演,他曾获得两届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征服者佩利》与《善意的背叛(瑞典语:Den goda viljan)》)、一届奥斯卡最佳
  • 煤化学煤化学兴起于18世纪产业革命之后。随着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作为蒸汽机重要动力来源的煤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重视和研究。18世纪后,煤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能源物质,也成为了一
  • 无光带无光带(英文:Aphotic zone),又称为无光层,是指湖泊与海洋阳光几乎无法照入的深度范围,在之前的定义中,低于1%的阳光能照入的深度范围即称为无光带。生物发光为无光带中唯一的可见
  • 冲绳返还冲绳返还(日语:沖縄返還/おきなわへんかん ),又称冲绳政权移交,指的是1972年5月15日美国放弃琉球(冲绳县)的治理权(含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并移交日本以上权力。地理 · 君主 历史
  • 大卫·韦瑟罗尔大卫·韦瑟罗尔(英语:David Wetherall,1971年3月14日-),是一名英格兰足球主教练及前足球运动员,司职后卫,任职英格兰足球联赛青年发展部的主管。2007/08赛季,他的球员生涯在布拉德福
  • .ag.ag(源自安提瓜和巴布达一词的英语:Antigua and Barbuda中“Antigua”的缩写“Ag”)为安提瓜和巴布达在互联网域名系统中拥有的国家及地区顶级域(ccTLD)。A .ac .ad .ae .af .ag
  • 阿勒夫·希克梅特帕夏阿勒夫·希克梅特帕夏(土耳其语:Arif Hikmet Paşa;英语:Arif Hikmet Pasha,1851年?月?日-1915年?月?日),是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家、军人,毕业于海军学校(Deniz Harp Okulu),是帝国苏丹阿卜杜勒
  • BK-1125炮艇BK-1125炮艇是苏联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内河炮艇,该种炮艇是在一个吃水浅的内河艇艇身前方加上一个T-34/76坦克炮塔,后方再加上一个机枪塔而成,部分BK-1125炮艇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