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波

✍ dations ◷ 2025-07-05 00:21:41 #1935年电影,亚美尼亚电影作品

《佩波》(亚美尼亚语:Պեպո),是一部在1935年上映、由哈莫·别克纳扎良和阿尔缅·古拉基扬执导的苏联亚美尼亚电影。《佩波》被认为是亚美尼亚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并获得不少正面评价。

佩波(赫拉奇亚·涅尔西相(英语:Hrachia Nersisyan)饰)为一名居于现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亚美尼亚人(英语:Armenians in Tbilisi),是个为人老实的渔民。他的妹妹克克勒(塔佳娜·玛赫穆良饰)快要出嫁,佩波答应给她嫁妆,但为安全起见而把嫁妆暂存在一名商人手上;到了婚礼当天,商人不肯交还嫁妆,婚事告吹。克克勒被唯利是图的未婚夫抛弃,奸商更以遗失收据的借口占据着她1,000卢布的嫁妆。

佩波要求奸商交还这笔钱,但徒劳无功;后来,奸商声称遗失的收据终于被人寻回,答应交还嫁妆并作赔偿。但是,佩波不接受奸商的提议,反与他对簿公堂,希望法律能伸张正义;他发现法官收受贿赂,于是告发之,但佩波因而被控以藐视法庭,更为此入狱。虽然佩波沦为阶下囚,但他因揭发奸商而赢得英雄的美誉,群众隔着囚窗支持他,而佩波则向支持者声言要在出狱后复仇;最终,克克勒与佩波的朋友结婚。

制作人员在1934年春季开始为《佩波》的拍摄作准备。《佩波》制作工序的规模颇大,取景范围广阔,地点包括埃里温和第比利斯,一些场景则在莫斯科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内拍摄;有一个场景是在第比利斯库拉河上乘筏子,旁边的沙滩上还有不少群众。

《佩波》的故事来自一出由加布里耶尔·孙杜基扬创作的戏剧。

《佩波》受到观众的欢迎,更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出色的苏联电影(英语:Cinema of the Soviet Union);有评论称赞《佩波》有好的剧本、有具才华的制作人员,还有精通于拍摄电影的导演。此外,电影中的配乐《佩波之歌》也在亚美尼亚境内普及起来,几乎被视为一首亚美尼亚民歌;评论认为创作电影配乐的阿拉姆·哈恰图良以音乐展示了第比利斯人民当时的日常生活,又对描绘手工艺者和商贩的《卡拉乔格利》、片尾播放的《克尔奥格利》等电影歌曲给予正面评价。

《佩波》是亚美尼亚首部有声电影,在1935年上映,而1935年也因此被认为亚美尼亚电影(英语:Armenian cinema)的显著转捩点,而此电影令亚美尼亚电影的题材扩大了很多;《佩波》成功享誉国际,并成为亚美尼亚文化在国外的代表之一。

2010年,亚美尼亚邮政(英语:HayPost)计划把当地电影作为邮票的新题材,并打算发行以《佩波》为主题、包含三张邮票的邮品。有关邮品最终在2011年2月发行,共印刷30,000张,纪念《佩波》上映75周年。

相关

  • 砂眼砂眼可以指:
  • 囊泡虫类囊泡虫总门(学名:Alveolata)是一大类原生生物.囊泡虫类可分为4个门, 在形态上具有非常大的多样性,但根据细胞内的超微结构与基因具有密切亲缘关系:帕金虫属(Perkinsus)可能属于
  •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具有分子式(C2H3O2)2C6H4的有机化合物。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可溶于有机溶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可用作蚊子和苍蝇的驱虫剂。它也是杀外寄生物药,并且具有许多
  • 黑头蜡嘴雀黑头蜡嘴雀(学名:Eophona personata),又名桑鳲、黄嘴雀,为燕雀科黄嘴雀属的鸟类。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四川、福建等地,
  • 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多元文化或各种单一文化结合体的本质,与谋求全球单一文化的文化同质化相反,更类似于文化融合。文化多样性也可以指不同的文化尊重彼此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
  • 我来,我见,我征服我来,我见,我征服(拉丁语:VENI VIDI VICI,国际音标:.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
  • 路易斯安那文化路易斯安那文化是法国、西班牙、非洲、印第安文化的融合。路易斯安那最早的宗教是罗马天主教, 这是因为路易斯安那曾经是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803年的路易
  • 康斯坦茨大教堂坐标:47°39′48″N 9°10′35″E / 47.66333°N 9.17639°E / 47.66333; 9.17639康斯坦茨大教堂(德语:)是位于德国南部城市康斯坦茨的一座教堂,在历史上曾经是主教座堂。现在教
  • 瓦特山 (多米尼克)瓦特山(Morne Watt或Watt Mountain)是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的山峰。海拔高度1,224米,为多米尼克次于最高点迪亚布洛廷火山和三峰山的第三高山峰。该火山最后爆发于1997年7月。
  • 赵沁平赵沁平(1948年4月-),山西介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专家、教育官员。1970年4月参加工作,在山西太原无线电元件厂当工人至1972年。1972年至1975年,在山西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