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斯布鲁克

✍ dations ◷ 2025-05-16 11:11:50 #因斯布鲁克
因斯布鲁克(德语:Innsbruck)位于奥地利西部群山之间的因河畔,是蒂罗尔州的首府。穿越阿尔卑斯山通往意大利南蒂罗尔地区的布伦纳山口从这里开始。因斯布鲁克的名字来自于因河和德语中的Brücke(桥)。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第五大城市,整个都市地区约有18.4万居民。因斯布鲁克是著名的滑雪胜地,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曾于1964年和1976年两次在此举办。慈善组织SOS儿童村总部即位于因斯布鲁克。因斯布鲁克位于卡文德尔山脉的南边,阿尔卑斯山脉主脉帕切科弗尔山的前沿山脉的北边。在因斯布鲁克的西边因河的河谷被一座高峰分为东西两谷。因斯布鲁克的市区主要以因河河谷为主,从东向西拉长。此外卡万德尔的南坡的一部分也属于市区地区,这里也是因斯布鲁克的最高点,此外通往这里只有一条道路。向南到帕捷科菲尔峰的北坡开始也属于因斯布鲁克,但坡地本身已经不属于市区了。因河是流经因斯布鲁克的最重要的河流,在因斯布鲁克有八条溪流注入因河。此外市区内还有一个挖掘砂石造成的人工湖。因斯布鲁克被因斯布鲁克地区围绕。因斯布鲁克分九个市区,这些市区过去是独立的城镇,今天它们已经没有自己的管理机构了。不过一般村庄地区以及离因斯布鲁克比较远的伊格尔斯还有自己的市区议会。市景,向西眺望这九个市区是:内城区、Wilten、Pradl、Hötting、密劳、阿姆拉斯、Arzl、Vill和伊格尔斯。市景,向北眺望因斯布鲁克年平均降雨量为875毫米,平均温度为10.0°C(一月平均气温为-1.0°C,七月的平均气温为20.3°C)。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平均日照时间为1,835小时。因斯布鲁克市区内发现的最早的考古遗迹是新石器时代留下的。市内有些地方的地名显然是从罗马时期以前留下来1的,此外一些那时留下来的墓地也证明从三千年前开始因斯布鲁克就不断有人居住。4世纪罗马帝国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兵营来保护从维罗纳跨越阿尔卑斯山脉去奥古斯堡的道路。这个兵营在600年左右在民族大迁徙的时候被毁。1138年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修道院,这个修道院不但拥有因河周围的所有土地,而且还拥有在因河上摆渡的唯一权利。因此整个从这里跨越阿尔卑斯山脉的权利全部掌握在这个修道院手中。1165年当地的伯爵建造了一座跨越因河的桥。1180年他又通过土地交换从修道院手中换取了因河两岸的土地。1187年这个居民点获得设立市场的权利,在颁发这个权利的证书上首次出现了因斯布鲁克的拉丁语名字:Oeni Pons(oenus是因河的拉丁语名字,pons是桥的意思)。1187年和1205年之间因斯布鲁克获得城市权利。由于它控制着南北跨越阿尔卑斯山脉的交通要道,它很快就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非常富有的城市。因斯布鲁克的印章和市徽是从1267年留下来的。1281年通过又一次土地交换因斯布鲁克得以扩展。1300年左右通过布仑纳山口的道路被加强,马车可以在上面行走,当时其它跨越阿尔卑斯山脉的道路还只能使用驮马运输。1420年奥地利公爵腓特烈四世将因斯布鲁克设为他的首都并建造宫殿、市政府、庭院、金屋顶和城堡。1485年后来写《巫术之秘》的海因里希·克雷默在因斯布鲁克发动迫害巫师的审判,但由于他的证据不足审判被中断。1500年左右因斯布鲁克有约5000名居民。1629年至1630年在因斯布鲁克开设了德语地区第一座剧院。今天这个位置上是因斯布鲁克的会议中心。1665年最后一位蒂罗尔大公无子逝世,哈布斯堡王朝的蒂罗尔支灭绝,蒂罗尔归并入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因此也丧失了它首都的地位。1669年10月15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开办因斯布鲁克大学,当时该大学共有四个系。1858年从因斯布鲁克通往慕尼黑的铁路造好,此后继续有去往其它地方的铁路建成,旅游业也随之发展。20世纪以来因斯布鲁克与外部的交通继续不断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军队占领因斯布鲁克。意军直到1924年才撤出,但是没有在市内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斯布鲁克21次被轰炸。因斯布鲁克是少数不经过战斗就向美军投降的奥地利城市之一。1945年二战结束后因斯布鲁克属于法占区。1948年后因斯布鲁克开始重建。1964年和1976年因斯布鲁克两次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84年和1988年又举办了两次冬季残疾人奥运会。这样因斯布鲁克成为世界上唯一间隔12年举办两次奥运会的城市。1990年代中因斯布鲁克还打算申请第三次,但是民意调查时市内大多数人反对不了了之。据道格拉斯·亚当斯自己回忆他1971年在因斯布鲁克旅游时产生了写《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主意。1973年因斯布鲁克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会议中心。1960和1970年代试图使得南蒂罗尔从意大利分离出来与奥地利合并的恐怖主义分子利用因斯布鲁克地区作为其基地。美国为此在因斯布鲁克设立了一个领事馆,传说该领事馆也从事间谍活动,帮助一大批打击在该地区的恐怖分子。1980年因斯布鲁克原有的小机场扩建后开始设立通往维也纳的班机,今天从因斯布鲁克出发每天有多部班机连接欧洲的大城市,尤其在冬天这个机场是许多旅游者到来的工具。夏季则有许多奥地利旅游者从这里去希腊。1988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因斯布鲁克举行露天弥撒。2004年初原来的因斯布鲁克大学医学系独立为因斯布鲁克医学大学。2005年冬季大学生运动会在因斯布鲁克举办。2008年由瑞士和奥地利一起举办的欧洲足球锦标赛中,因斯布鲁克也是赛场之一。因斯布鲁克是一个天主教教省的省会,这个教省包括蒂罗尔的西部、中部和东部的部分地区。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神学系非常著名。除天主教外市内还有新教、摩门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信徒。因斯布鲁克的市长不是市民直接选出的,而是由市议会选举产生的。因斯布鲁克的市议会有40席。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西部的经济、管理和文化中心,它冬夏均为旅游地(每年过夜人次达一百万以上),此外它有两座大学,是召开会议的优良选地。2001年市内共有7964家企业,其中41家有200名以上职工,2001年5月15日市内共有78,186名职员和工人。约3.45万人每天从市外进入上班,其中75%的人来自因斯布鲁克地区。2004年因斯布鲁克的失业率为5%。市内最重要的行业为资产管理(占经济总值的32%)、公共服务(14%)和交通与通讯(13%)。农业主要集中在市北,那里还有高山畜牧业。因斯布鲁克有地区法院、州法院和州上诉法院。其它公共设施有州和市的管理机构、联州的管理机构、学校、大学和大学附属医院。旅游业是因斯布鲁克重要的收入来源,最重要的旅游点是老城和滑雪场。因斯布鲁克机场位于城市的西部,处理阿尔卑斯山周围地区前往欧洲航班及季节性国际航班。奥地利12号高速公路(因河河谷高速公路)通过因斯布鲁克,向东这条高速公路与通往慕尼黑和萨尔茨堡的高速公路相连。向南奥地利13号高速公路(布仑纳高速公路)从因斯布鲁克出发通往意大利。相北有一条联邦公路通往加米施帕滕基兴。因斯布鲁克位于从维也纳通往苏黎世的铁路线上,因斯布鲁克还有一条通过格拉茨通往贝尔格莱德的铁路。在南北方向,因斯布鲁克位于从慕尼黑通往维罗纳的铁路上,一条铁路通往加米施帕滕基兴。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的铁路的交叉点是因斯布鲁克中央火车站。因斯布鲁克市内的交通有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与周围村镇之间有轻轨和长途汽车连接。从2003年开始市内的有轨电车线路在此后10年中现代化和扩建。因斯布鲁克还有通往周边山峰的缆车。

相关

  • OrphanetOrphanet 是一个提供孤儿药物及罕见疾病信息的欧洲网站。该网站包含医生和病人等之信息。其行政办公室位于巴黎,其官方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是由BioMed Central(英语:BioM
  • 三维三维空间(也称为三度空间、三次元、3D),日常生活中可指由长、宽、高三个维度所构成的空间,而且常常是指三维的欧几里得空间。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期中,三维空间被认为是我们生存
  • 亚洲人亚洲人可以指:亚洲人的定义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各有不同:例如在古埃及的文献中,“亚洲人”指的是埃及国境以外、非洲大陆以东的人们,指的是今日的中东人。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
  • 树干树干,亦写作树干,是树木的主要茎干,木质,由地面开始,向上到分为树枝为止。树干负责承拓整株植物,树干里的木质部负责运输供水及营养以助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树干是木本植物的茎特
  • 金线莲金线莲(学名: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又称金线连、金线兰、金丝草、乌参,是兰科开唇兰属的植物,可以入药,可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分布于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英语:Biological Weapons Convention,简称BWC),又称生物与有毒武器公约(英语:Biological and Toxin Weapons Convention,简称BTWC),全名禁止发展、生产、贮存生物与
  • 飞思卡尔飞思卡尔(英语:Freescale Semiconductor)是美国的半导体生产厂商。飞思卡尔于2004年由原摩托罗拉的半导体部门组建。摩托罗拉于2003年10月宣布剥离半导体部门,第二年7月,飞思卡尔
  • 国际军事法庭军事法庭(英语:Court-martial,简称CM),亦可译为军事法院、军法审判、军法裁判、军法会议、军法处置等,是依照军法(英语:Military justice)审判关于军队等军事组织的犯罪或者在军事组
  • 复活 (消歧义)复活,可以指:
  • 肉毒碱肉碱 (carnitine),或音译卡尼丁,是一种类氨基酸,属于季铵阳离子复合物,可以透过生物合成方法从离胺酸及甲硫胺酸两种氨基酸合成产生。肉碱存在有两个立体异构:包括有生物活跃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