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核合成

✍ dations ◷ 2025-11-11 18:56:18 #超新星核合成
超新星核合成是阐明新的化学元素如何在超新星内产生,主要发生在易于爆炸的氧燃烧和硅燃烧的爆炸过程产生的核合成。这些融合反应创造的元素有硅、硫、氯、氩、钾、钙、钪、钛和铁峰顶元素:钒、铬、锰、铁、钴、镍。由于这些元素在每次的超新星爆炸中被抛出来,因此在星际介质中的丰度越来越大。重元素(比镍重的)主要是由所谓的r-过程捕获中子创造出来的。然而,还有其他的过程对某些元素的核合成有所贡献,像是著名的捕获质子的Rp-过程和导致光致蜕变过程的γ过程或p-过程。重元素中最轻的,中子最少的同位素,都是由后者的程序产生的。超新星是恒星发生剧烈爆炸的现象,发生的情况主要是下述两种。第一种是白矮星经由吸收伴星(通常是红巨星)的质量,当他到达钱德拉塞卡极限之后,进行以核心为基础的爆炸。第二种,也是较常见的,是大质量恒星造成的,通常是红巨星,达到铁的核聚变(或燃烧)过程。因为铁是所有元素中束缚能最高的之一,也是核聚变能产生的释放热能最后一种元素。从此之后,所有的核聚变反应开始吸热而使恒星丧失能量,于是恒星的重力迅速的将外面的数层吸入,恒星很快的塌缩,然后形成超新星的爆炸。由于超新星爆炸释放出极大数量的能量,也产生了比恒星所能产生更高的温度。如此的高温营造出的环境使原子量高达254的元素也能形成。在核聚变的过程中,恒星核合成所能融合产生的最重元素是镍,同位素的原子量可以达到是56。只有质量最大的那些恒星能制造出原子序在硅和镍之间的元素,并以超新星爆炸结束恒星的一生(参见硅燃烧)。被称为s-过程的中子捕获过程,也发生在恒星核合成的阶段,所能产生的最重的同位素是原子量209的铋,但是S-过程主要是在低质量恒星内以很慢的速度进行。当超新星核合成发生时,r-过程(r表示快速)创造出许多富含中子的重同位素,这些同位素会先衰变成稳定的同位素,从而创造出所有重元素富含中子的稳定同位素。这些中子捕获的过程发生在高中子密度与高温的环境下,在r-过程,任何一个遭受高密度中子流轰集的重原子核都会形成极度不稳定并富含中子的核,并且很快的经由β衰变成为原子序较高、但原子量相同并且较为稳定的原子。中子流的密度高得吓人,大约是每秒每平方公分1022颗中子。最先计算出来的动态r-过程,显示演化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也认为r-过程的丰度是不同中子通量的叠置。低通量的r-过程在原子量 A = 130附近产生第一个非放射性元素的丰值顶;而高通量的则产生放射族的铀和钍元素,并且没有A = 130的峰顶。根据细节,这些过程在一瞬间到数秒钟就可以完成。随后有数百篇的论文运用这种与时间有关的近似方法。有趣的是,在近代唯一在附近的超新星,SN 1987A,并未显现出r-过程的丰富度。现在的想法则认为有些r-过程的产物并未从超新星中被抛出,反而被吞噬成为残骸的中子星或黑洞的一部分。

相关

  •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vasoconstriction),亦即血管收窄,是指体内血管管腔收窄,这会造成血压的上升。它的相反过程称为血管舒张。血管收缩可以是由血管收缩剂造成。血管收缩剂是针对特定的受体
  •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语: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又称艾滋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普遍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导致艾滋
  • 高基氏体高尔基体(英语:Golgi apparatus)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属于细胞的一组膜,专门收集并包裹各种物质,例如酶和激素。这些膜形成像一堆平板的扁囊,部分扁囊常常脱离并移向质膜,一
  • 玫瑰糠疹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是一种皮疹。它是良性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不适。 典型的玫瑰糠疹,开始出现单一的母斑样的皮肤损害,然后在一周或两周内,出现全身广泛的
  • 存在图存在图是查尔斯·皮尔士发明的逻辑表达式的一种图示或可视表示法。皮尔士在1882年写了第一篇关于图形逻辑的论文,并持续开发这种方法直到1914年他故去。皮尔士提出了三个存在
  • 成人漫画成人漫画主要指含色情内容的漫画,在台湾又称为A漫、H漫。以青年或成人为主要读者的漫画,但不以色情为主题的漫画则另分为青年漫画,不称作成人漫画;而成人漫画中以女性为市场的漫
  • 亚历山大·冯·洪堡弗里德里希·威廉·海因里希·亚历山大·冯·洪堡(德语:Friedrich Wilhelm Heinrich 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国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
  • 西摩·本泽西摩·本泽(英语:Seymour Benzer,1921年10月5日-2007年11月30日),美国物理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行为遗传学家。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分子生物学革命的时期,最终在分子
  • 芳香性芳香性是一种化学性质,有芳香性的分子中,由不饱和键、孤对电子和空轨道组成的共轭系统具有特别的、仅考虑共轭时无法解释的稳定作用。可以将芳香性看作是环状离域和环共振的体
  • 估计资讯在统计学中,估计量是基于观测数据计算一个已知量的估计值的法则:于是估计量(estimator)、被估量(estimand)和估计值(estimate)是有区别的。估计量用来估计未知总体的参数,它有时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