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小说)

✍ dations ◷ 2025-08-25 15:40:07 #1914年小说,夏目漱石小说

《心》(日语:こゝろ),是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在1914年(大正3年)的4月20日至8月11日之间,以“心 先生の遺書”为题,于朝日新闻上连载。并在同年,由夏目漱石向岩波书店自费出版,成为岩波书店最初的出版物。

《心》一书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上篇〈老师与我〉;中篇〈双亲与我〉;下篇〈老师与遗书〉。上篇内容主要描述“我”与老师认识之后,“我”渐渐深入接触了老师的思想,家庭和厌世的人生观。并且从与师母的谈话之中,“我”得知了其实老师一开始并非如此厌世,而老师的一切转变,都与老师的某位葬在杂司谷的朋友有关。

中篇内容则在叙述毕业后的“我”,因为父亲肾脏病恶化而回乡。而在照料父亲之余,“我”应着家人的要求,写信给老师询问工作机会,收到的回信却是老师对“我”所陈述的对于自己过往的自白。

后篇是以老师写信给“我”的书信体,叙述老师一直不愿意透漏的过往,也就是老师和他的挚友——K的往事。信末老师以暗示的方式,告诉“我”自己以用自杀的方式离开人世,并期望“我”能在不让老师妻子知晓信的内容的情况下,将老师的经历公诸于后世以作为警惕。

于2009年发行的“青色文学系列”动画,将《心》收录其中,但是动画版的《心》在剧情铺陈方面做了相当大的修改。

首先,动画版的剧情是从后面开始的,省略了前半段老师自述其家庭背景以及中间与K两人前往防洲的部分。

再来,动画版将《心》分成了〈夏〉、〈冬〉两篇。其中〈夏〉篇是以老师的观点来描述从K入宿到其自杀的经过,其内容较贴近小说原文的内容。但是〈冬〉篇采用的却是夏目漱石并未多加着墨的“K的观点”,导致两篇所叙述的内容有颇大的差异,但也正契合了夏目漱石叙写《心》一文时所希望描写的人性,因为这两篇中,老师与K都是用负面的眼光看待彼此,并且怀疑对方与小姐之间的关系。

相关

  • 萨摩斯岛萨摩斯岛(Σάμος),是希腊第9大岛屿,位于北爱琴、希俄斯岛以南,帕特莫斯岛和多德卡尼斯以北,东临安纳托利亚海岸。该岛面积478平方千米,岛上人口33,814人,是第9多人居住的岛屿,首
  • 铀-235铀235(符号:235U),是铀的三种同位素之一,当中只有铀235能够发生核分裂,引发连锁核裂变反应,可用作核电及核弹。1935年由加拿大科学家邓史达(英语:Arthur Jeffrey Dempster)发现。根据
  • 新庄文昌祠坐标:25°02′16″N 121°27′24″E / 25.0377963°N 121.4567329°E / 25.0377963; 121.4567329新庄文昌祠位于台湾新北市新庄区,为一间主奉文昌帝君的庙宇,于1985年8月19日公
  • 三投斯将军市三投斯将军市(英语:General Santos,简写:G.S.C.或GenSan.,宿雾语:Dakbayan sa General Santos)是一个位于菲律宾 民答那峨岛 斯哥斯萨根行政区 南哥打巴托省的城市。也是该省(南哥打
  • 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中国西晋武帝时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战国竹简“汲冢书”的一部分,原无书名,因其编年体体例而命名为《纪年》,亦称《汲冢纪年》。《竹书纪年》是一部于西晋太康二
  • 泰雷津集中营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裴祥风裴祥风(越南语:Bùi Tường Phong, 1942年12月14日-1975年7月),美国电脑图学研究学者,于越南出生。他于1973年在尤他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发明了Phong反射模型及Phong着色法,并广为C
  •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穆拉洛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穆拉洛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Муралов,1877年-1937年2月1日),苏联政治家、布尔什维克革命家。穆拉洛夫和阿列克谢·李可夫、亚历山
  • 霍雷斯·威尔森霍雷斯·威尔森(英语:Horace Wilson,1843年2月10日-1927年3月4日),美国缅因州戈哈姆人,是第一位将棒球运动引进日本的人。1871年(明治四年),威尔森以御雇外国人身份到达日本,在“第一番
  • 埃尔伯特·乔治·波茨埃尔伯特·乔治·波茨 (Lv: Alberts Georgs Boots,1897年9月6日-?) ,生于里加,二战期间在探访难民营的路程中去世,确切死亡日期不详。埃尔伯特·乔治·波茨的主业是会计师。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