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兽

✍ dations ◷ 2025-11-13 11:32:11 #吻兽

吻兽,又称为大吻、吞脊兽,是中国及东亚古代建筑的一种标志性装饰物,通常出现在屋顶的两端,在外形上非常显眼。

吻兽最早的可追溯到周朝,在《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建筑中就有吻兽,最早的正吻图案见之于汉代的阙、祠和明器上。中国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吻兽是西汉年间所造,1960年出土于湖北省沙市郊区,其瓦内壁上刻着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的字样,距今已经2100多年。

吻兽起初并非龙型,仅是由瓦当头堆砌而成的简单翘突,后逐渐形成动物形状,有凤凰、朱雀、孔雀等鸟形以及鱼龙形。根据《唐会要》、宋朝《营造法式》记载,汉朝的柏梁殿上有“鱼虬尾似鸱”的东西,有“避火”之用。晋代以后的文献中出现了“鸱尾”一词(传说是一种海中能灭火的神物),其外形类似于鱼尾,尾端朝上,曲向正脊的方向。

至唐朝中叶和末期,“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下部是张口衔脊的兽头,上部则仍与鸱尾相似。到了宋朝以后,此种图案逐渐增多。金国出现龙形吻,龙头吞脊,龙尾向内卷曲,称“龙吻”。元朝时,尾部逐渐改为向外卷曲,背部出现剑柄。据《营造法式》记载,正脊两头还垂有五尺长的铁索,即“吻索”。

明朝以后,蚩吻开始成为建筑中的主流,又以龙型蚩吻为多,这种明显带有龙的造型的雕塑可以叫作“大吻”,尾部完全向后卷起,身上有小龙。清朝时蚩吻已非常普遍,龙头怒目张口衔住正脊,背上插着一把宝剑,但形状逐渐几何化、简单化、扁平化,失去原本的立体造型;清朝中叶之后,正吻和小龙显得没有生气。明清年间,中国南方有些地方称大吻为鳞尾,和北方不同,其尾部透空,卷曲而不并拢,边缘还有很多花纹。

中国最大的蚩吻在故宫太和殿上,高3.4米,宽2.68米,厚0.32米,由13块中空琉璃瓦组成,俗称“十三拼”,重达4.3吨。但此吻列书“二样瓦”,第一样编而不存。

中国南方的吻兽也保持了鱼龙的造型,叫作鳌鱼。在粤中,鳌鱼一般安置在正脊之上表面,安在正脊两端的吞脊鳌鱼相对少见。

鸱尾于唐代传入朝鲜半岛的百济,日本于奈良时代从百济学习到鸱尾的做法,后来演变成了日本独有的“�”。

颐和园后山宫墙上的蚩吻型正吻,属于改造型,缺剑柄,可见钉子

颐和园后山宫墙上的蚩吻型合角吻,属于改造型,缺剑和钉

日本名古屋城的吻兽“金�”

韩国景福宫宣政殿的韩国式吻兽

南海九江慈悲宫的陶塑鳌鱼

广州沥滘卫氏大宗祠头门的灰塑鳌鱼

吻兽根据造型主要有鸱吻、蚩吻和两大类,原型皆为鸱尾,鸱尾呈现的是下部没有连接装饰的鸟翼造型,在唐朝时保持鸟翼造型的鸱吻首先出现;在宋朝时基本舍去简单的鸱尾构造,装饰瓦片和屋顶脊梁的结合部趋于复杂化,由此产生“吻”的概念,鸱尾遂进化为鸱吻;明朝以后,因为鸱吻被赋予了“龙生九子”的含义,因此鸟翼造型逐渐变为鱼尾造型,此后鱼尾型的螭吻就成为中国建筑屋顶的主流。

鸱尾、鸱吻、蚩吻这三样装饰在不同时期均流传至日本、朝鲜、越南、琉球和蒙古,这些东亚国家按照自己的民族特色对其进行了改造,形成了和中国不一样的审美风格。

正吻通常为龙型,兽头朝内张口衔脊,背部有钉子和屋脊相连。正吻位于正脊两端和垂脊的交汇点,正是防水的最薄弱环节,因此其作用是加固正脊,防止渗漏。正吻高度一般为檐柱柱高的十分之一,有八种尺寸规格,即二至九样,规格较大的正吻由数件吻件组合而成。正吻主要用于高等级殿堂,如宫殿、坛庙等。等级较低的房屋正脊两端则用望兽,并不向内衔脊,而是向外张望,常用于城墙上的城楼、铺房。

吻兽还包括合角吻,位于围脊四角,由两个正吻组成,直角相接、单面向外。合角吻安装在盝顶平台、重檐顶(如重檐庑殿、重檐歇山)第二檐以及墙脊的转角处,由两个吻兽组成,呈90度。阳角的为阳合角吻,阴角的为阴合角吻。有时两吻使用一个剑柄,有时则用两个剑柄拼成90度。合角吻的作用在于保护角柱外皮,并起装饰作用。

比吻兽低一个等级的是“望兽”,正吻对应正望兽、合角吻对应合角兽;如果建筑使用的是卷棚顶,由于没有正脊,就不需要使用任何吻兽和望兽。

相关

  • 国际度量衡局国际计量局(法语: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缩写:BIPM)是依1875年订定的米制公约,为维护国际单位制(SI制)所设立的3个组织中的1个。其宗旨为“确保国际度量衡标准
  • 姚檀栋姚檀栋(1954年7月-),中国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学家。出生于甘肃通渭。籍贯甘肃通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在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学专业本科毕业,1982年
  • 剑桥大学彼得学院剑桥大学彼得学院(英语:Peterhouse, Cambridge) 始建于1284年,是剑桥大学建立最早的学院。彼得学院现有284名本科生,130名研究生和45名院士,是剑桥大学最小的学院。彼得学院的建
  • 丁二酸酐丁二酸酐,别名琥珀酸酐,是琥珀酸自身脱水缩合形成的环状酸酐,分子式为C4H4O3。它与热水反应生成丁二酸,与氨反应生成琥珀酰亚胺,是有机合成重要的中间体,在医药工业上主要用于合成
  • 纽芬兰布罗布纽芬兰布罗布(英语:Newfoundland Blob)是指2001年在加拿大纽芬兰海滩发现的神秘生物尸体。在2002年,纽芬兰布罗布被确认是严重腐败的抹香鲸尸体。
  • 转动惯量列表对于一个有多个质点的系统, I = ∑ i = 1 N
  • 马伦·迪克森马伦·迪克森(Mahlon Dickerson,1770年4月17日-1853年10月5日),美国政治家,曾任新泽西州州长(1815年-1817年)、美国参议员(1817年-1833年)和美国海军部长(1834年-1838年)。Template:新泽西
  • 灵魂歌王《灵魂歌王》(英語:Ray),2004年的传记电影,记述传奇性的节奏布鲁斯(R&B)音乐家雷·查尔斯一生中的三十年。这部独立制片电影由泰勒·哈克佛执导,杰米·福克斯演出主角查尔斯,福克斯以
  • 华盛顿纪念碑综合征华盛顿纪念碑综合征(Washington Monument Syndrome),也被称为拉什莫尔山综合征或消防员优先原则,是美国政府应对削减预算和政府停摆的一种政治策略。该策略是优先关闭与民众贴近
  • 法比安·德尔夫法比安·德尔夫(英语:Fabian Delph,1989年11月21日-),出生于布拉德福德,是一名英格兰职业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场及左后卫,现时效力英超俱乐部埃弗顿。德尔夫是左脚球员,主要担任左中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