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兽

✍ dations ◷ 2025-08-22 09:35:07 #吻兽

吻兽,又称为大吻、吞脊兽,是中国及东亚古代建筑的一种标志性装饰物,通常出现在屋顶的两端,在外形上非常显眼。

吻兽最早的可追溯到周朝,在《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建筑中就有吻兽,最早的正吻图案见之于汉代的阙、祠和明器上。中国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吻兽是西汉年间所造,1960年出土于湖北省沙市郊区,其瓦内壁上刻着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的字样,距今已经2100多年。

吻兽起初并非龙型,仅是由瓦当头堆砌而成的简单翘突,后逐渐形成动物形状,有凤凰、朱雀、孔雀等鸟形以及鱼龙形。根据《唐会要》、宋朝《营造法式》记载,汉朝的柏梁殿上有“鱼虬尾似鸱”的东西,有“避火”之用。晋代以后的文献中出现了“鸱尾”一词(传说是一种海中能灭火的神物),其外形类似于鱼尾,尾端朝上,曲向正脊的方向。

至唐朝中叶和末期,“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下部是张口衔脊的兽头,上部则仍与鸱尾相似。到了宋朝以后,此种图案逐渐增多。金国出现龙形吻,龙头吞脊,龙尾向内卷曲,称“龙吻”。元朝时,尾部逐渐改为向外卷曲,背部出现剑柄。据《营造法式》记载,正脊两头还垂有五尺长的铁索,即“吻索”。

明朝以后,蚩吻开始成为建筑中的主流,又以龙型蚩吻为多,这种明显带有龙的造型的雕塑可以叫作“大吻”,尾部完全向后卷起,身上有小龙。清朝时蚩吻已非常普遍,龙头怒目张口衔住正脊,背上插着一把宝剑,但形状逐渐几何化、简单化、扁平化,失去原本的立体造型;清朝中叶之后,正吻和小龙显得没有生气。明清年间,中国南方有些地方称大吻为鳞尾,和北方不同,其尾部透空,卷曲而不并拢,边缘还有很多花纹。

中国最大的蚩吻在故宫太和殿上,高3.4米,宽2.68米,厚0.32米,由13块中空琉璃瓦组成,俗称“十三拼”,重达4.3吨。但此吻列书“二样瓦”,第一样编而不存。

中国南方的吻兽也保持了鱼龙的造型,叫作鳌鱼。在粤中,鳌鱼一般安置在正脊之上表面,安在正脊两端的吞脊鳌鱼相对少见。

鸱尾于唐代传入朝鲜半岛的百济,日本于奈良时代从百济学习到鸱尾的做法,后来演变成了日本独有的“�”。

颐和园后山宫墙上的蚩吻型正吻,属于改造型,缺剑柄,可见钉子

颐和园后山宫墙上的蚩吻型合角吻,属于改造型,缺剑和钉

日本名古屋城的吻兽“金�”

韩国景福宫宣政殿的韩国式吻兽

南海九江慈悲宫的陶塑鳌鱼

广州沥滘卫氏大宗祠头门的灰塑鳌鱼

吻兽根据造型主要有鸱吻、蚩吻和两大类,原型皆为鸱尾,鸱尾呈现的是下部没有连接装饰的鸟翼造型,在唐朝时保持鸟翼造型的鸱吻首先出现;在宋朝时基本舍去简单的鸱尾构造,装饰瓦片和屋顶脊梁的结合部趋于复杂化,由此产生“吻”的概念,鸱尾遂进化为鸱吻;明朝以后,因为鸱吻被赋予了“龙生九子”的含义,因此鸟翼造型逐渐变为鱼尾造型,此后鱼尾型的螭吻就成为中国建筑屋顶的主流。

鸱尾、鸱吻、蚩吻这三样装饰在不同时期均流传至日本、朝鲜、越南、琉球和蒙古,这些东亚国家按照自己的民族特色对其进行了改造,形成了和中国不一样的审美风格。

正吻通常为龙型,兽头朝内张口衔脊,背部有钉子和屋脊相连。正吻位于正脊两端和垂脊的交汇点,正是防水的最薄弱环节,因此其作用是加固正脊,防止渗漏。正吻高度一般为檐柱柱高的十分之一,有八种尺寸规格,即二至九样,规格较大的正吻由数件吻件组合而成。正吻主要用于高等级殿堂,如宫殿、坛庙等。等级较低的房屋正脊两端则用望兽,并不向内衔脊,而是向外张望,常用于城墙上的城楼、铺房。

吻兽还包括合角吻,位于围脊四角,由两个正吻组成,直角相接、单面向外。合角吻安装在盝顶平台、重檐顶(如重檐庑殿、重檐歇山)第二檐以及墙脊的转角处,由两个吻兽组成,呈90度。阳角的为阳合角吻,阴角的为阴合角吻。有时两吻使用一个剑柄,有时则用两个剑柄拼成90度。合角吻的作用在于保护角柱外皮,并起装饰作用。

比吻兽低一个等级的是“望兽”,正吻对应正望兽、合角吻对应合角兽;如果建筑使用的是卷棚顶,由于没有正脊,就不需要使用任何吻兽和望兽。

相关

  • 胡里特人胡里安人是一个民族,据信由亚美尼亚山地迁徙而来。他们使用一种有主动格的胶着语,一般称为胡里特语,与乌拉尔图语有亲缘关系。相邻近的亚美尼亚语也与胡里安语有类似之处。 在
  • 邵 (英文名字)邵/萧(英语:Shaw)是一个英文名字。
  • 加尔戈达加尔戈达(Gharghoda),是印度恰蒂斯加尔邦Raigarh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8103(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8103人,其中男性4092人,女性4011人;0—6岁人口1134人,其中男587人,女547人;识字率
  • 布洛陀布洛陀(壮文:Baeuqloegdoz或Baeuqlozdoz;“知道得很多的公公”)是壮族神话中的创世大神和男始祖。有关他的神话,既有散文体又有诗歌体,两种形式体裁同时在民间流传;内容上,若是被当
  • 进化危机《进化危机》(英语:)是一部2001年美国漫画(英语:Comic science fiction)科幻喜剧片,由伊凡·瑞特曼执导,大卫·戴尔蒙德(英语:David Diamond (screenwriter))、大卫·魏斯曼(英语:David W
  • 娜塔莉娅·奥雷罗娜塔莉娅·玛丽莎·奥雷罗·伊格莱西亚斯(西班牙语:Natalia Marisa Oreiro Iglesias,1977年5月19日-)是一位乌拉圭歌手、演员及时尚设计师。奥雷罗的事业起步于Telenovela电视剧
  • 沙河 (七拱河)沙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境内,是七拱河左岸支流,发源于阳山县西南部与连南瑶族自治县交界处的红图山,东南流至黄义浪转东流,于七拱镇北郊汇入七拱河。河长22千
  • 陈塑寰陈塑寰(1934年-),男,广东兴宁人,中国计算力学家,曾任吉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清河崔氏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东望族。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在唐朝,为五姓之一,清河崔氏有十二名宰相。崔氏源出于齐国公族,是齐太公的后裔。齐丁公的嫡子季子将继承权让给了齐乙公,以崔为采邑,于此终老,有子穆伯,后世便以崔为氏。穆伯的十一世孙崔杼担任齐国的正卿,有子崔成、崔彊,后取齐桓公的后裔东郭姜生崔明。庆封攻杀崔成、崔彊,崔杼与东郭姜自杀,崔明躲在坟墓中逃过一劫,之后出奔到鲁国。崔明有子崔良,十五世孙崔意
  • 玛丽埃塔·布劳玛丽埃塔·布劳(德语:Marietta Blau,1894年4月29日-1970年1月27日)是一位奥地利女物理学家,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学位,从事高能粒子物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