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

✍ dations ◷ 2025-08-21 10:54:08 #阿姜查

阿姜·查·波提央(英语:Ajahn Chah Subhaddo,泰语:ชา สุภัทโท,1918年-1992年),常被简称为阿姜查,南传上座部佛教长老,泰国乃至南传佛教界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僧侣,是泰国近代公认的阿罗汉,也是巴蓬寺的建立者。

阿姜在泰文是老师的意思,这显示了信徒对他的尊崇。学生也常尊称他为隆波(Luang Por),意思为长老、亲爱的父亲。

阿姜查出生在泰国东北部乌汶Rajathani镇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九到十七岁之间,他是一位沙弥,在还俗帮助父母务农之前的那段时日里,他接受了基础教育。到了20岁,他决定回复出家生活,并于1939年4月26日受了比丘戒。  

阿姜查早期的僧侣生活,遵循一种研习佛教教义及巴利经文的传统模式。在第五年时,他的父亲得重病而逝;人命的脆弱和不确定,直接提醒了他。这促使他去深思有关生命的真正目的,因为,虽然他已有多方面的涉猎并且精通巴利文,但对于痛苦的灭除,似乎并没有更进一步亲身的了解。厌离之感开始在心中升起,终于(在1946年),他放弃了学业,并开始了托钵行脚。  

他走了大约四百公里到达泰国中部,沿途睡在森林,行乞于村落。他在一座能够用心地学习和修习毘奈耶(僧侣戒律)的寺院住了下来。那时,他听说了有关阿姜曼禅师(Ajahn Mun)的故事,于是、出发步行往东北部去寻找他。

这时,阿姜查正与一项有决定性的问题做挣扎。他研读过戒、定与慧的教理,虽然那些内文陈述详尽且细节精细,但他却不知如何将它们实际地付诸实践。阿姜满告诉他,虽然这些教化的确广博,但在本质上却很单纯;有了“正念”的安置,如果看到了在内心生起的每件事物,当下便是真正的修行之道了。这种简洁而又直接的教导,对阿姜查来说,是一种启示,也因此改变了他修行的方法。这条路是明确的!此后,他依循佛教森林比丘的传统,进入森林地区独自修行。  

接下来的七年间,阿姜查在这种简朴的森林传统方式中修行;为了开展禅坐,行遍乡间,寻找安静而隐蔽的地方。他住在老虎和眼镜蛇成群出没的丛林,甚至停尸场;利用对死亡的省思来克服恐惧,并洞察生命的真正意义。  

经过多年的流浪,1954年,他受邀返回故乡的村子,就在一处热病横行、鬼魅出没,称作“巴蓬”的森林附近住了下来。不顾疟疾的困境、简陋的住处以及稀少的食物,追随他的弟子,人数愈来愈多。现在被人称为巴蓬寺的寺院就是设立在那儿的,而最后地,分院也在别处被建立了起来。  

在阿姜查寺院里的训练是十分严厉且冷峻的。阿姜查经常将他们的弟子们推到最极限,去测验他们耐久的能力,期使他们能开展耐心和决心。他有时发起费时且表面上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工作计划,由此去顿挫他们对平静的执著。这重点经常放在屈服于事物的本然样子,而最大的强调点着重于严格的毘奈耶(戒)之遵守上。  

1977年,阿姜查应邀访问英国,并留下一些比丘僧团在那儿。阿姜·查于1979年回到英国,随后转往美国、加拿大去访问并教学。1981年,再度出游后,由于糖尿病所致,阿姜查的健康逐渐走下坡,也因此无法于雨季时在巴蓬寺安居。  

当病情恶化,他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教导“万物皆无常”的一种活生生的示例。他不断地提醒人们,要努力在他们自心里处找到一个真实的皈依处,因为,他不再有很多的时间能教他们了。  

1981年“雨期”结束前,他被送往曼谷做一个手术。几个月内,他停止了说话,并逐渐失去了对四肢的控制,终致全然瘫痪而卧病在床。从此以后,他被比丘弟子们全心全力地照顾和服侍;他们都感激且乐于有机会服侍曾经如此有耐性和慈悲地引导一条正道给那么多人的一位老师。  

1992年,1月16日,上午5时12分,阿姜·查在他的寺院,泰国乌汶的巴蓬寺,于随侍的比丘们面前,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1992年《法耘出版社》(以出版‘ 南传佛教非营利出版品’为主,为非营利事业单位。网址:http://www.dhammagarden.com.t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出版 :《我们真正的归宿》、《以法为赠礼》、《森林里的一棵树》、《为何我们生于此》、《静止的流水》、《宁静的森林水池》、《心灵的资粮》、《何来阿姜查》、《莲华盛开》、《倾听弦外之音》、《莲花中的珍宝》、《A tree in a forest》、《No Ajahn chah》、《永恒的教诲》、《以慧成就法》、《修行路上的茅厕》、《知苦》、《循圆相续不断的修行》等书。

2004年《橡树林出版社》出版:《森林中的法语》、《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相关

  • span class=nowrapCuCN/span氰化亚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CN。纯氰化亚铜是一种白色单斜结晶粉末,不溶于水、冷稀酸和乙醇,易溶于氨水、铵盐溶液和浓盐酸,在沸稀盐酸中分解为氯化亚铜和氰化氢。温度
  • 龚自珍龚自珍小像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曾字尔玉 ,曾更名易简,字伯定,再更名为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生于乾隆五
  • 坂茂坂茂(1957年8月5日-),是一名出身于东京都的日本建筑师,在东京、巴黎和纽约拥有工作室。坂茂热心于将建筑技术运用于人道主义事业,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日语:日本建築学会賞)作品赏、吉
  • 伊凡·沙德尔伊凡·沙德尔(Иван Шадр,1887-1941),苏联雕塑家。1910年赴巴黎向布代尔学习雕塑。1912年入罗马高等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次年回国。十月革命后参与创建了俄罗斯雕塑家协会。
  • 杨延定杨永,字延定(“延广”或“延宗”),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金刀老令公杨业的次子,故称“杨二郎”。二郎尊敬长兄大郎,同时对众弟既严厉又呵护,在兄
  • 占士·麦克尤恩占士·麦克尤恩(James McEwen,1872年10月16日-1942年)是英国足球运动员,曾在1903年为贝里夺得英格兰足总杯冠军,后来成为诺里奇城的主教练。麦克尤恩是诺里奇城的第二任主教练,在1
  • 比斯拉马语比斯拉马语(Bislama),是一种大洋洲美拉尼西亚克里奥尔语,为瓦努阿图官方语言之一,并流行于一些其他美拉尼西亚岛屿。瓦努阿图国歌歌词即为比斯拉马语。比斯拉马语的95%词汇来自于
  • 浓湿雾浓湿雾(西班牙语:Garúa,直译:毛毛雨)是南美洲的一种天气现象,常在南半球的冬季发生于秘鲁、厄瓜多尔南部和智利北部沿岸。热带海岸沙漠受浓湿雾影响,温度适中、湿度偏大。浓湿雾为
  • 米罗斯瓦夫·汉德克米罗斯瓦夫·汉德克(波兰语:Mirosław Handke,1946年3月19日-2021年4月22日),波兰化学家、政治人物,前教育部长。1946年生于莱什诺。1969年毕业于亚捷隆大学。1974年在克拉科夫AGH科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此后留校任教,1993年至1997年担任校长。1997年至2000年担任波兰教育部长。他是1999年波兰教育体制改革的发起者。2021年4月22日逝世。
  • 辛辛那提猛虎美国美式橄榄球联盟(英语:American Football League) (1960–1969)全国橄榄球联盟 (1970–至今)辛辛那提猛虎(英语:Cincinnati Bengals),又译辛辛那提孟加拉虎,是一支职业美式橄榄球球队位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他们现时为美联北区的其中一支球队,他们在1968年加入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并在1970年合并时正式成员全国橄榄球联盟。球队在1967年由Paul Brown带领下正式成立,他在1946年到1962年为克利夫兰布朗取得75.9%胜利率,为球队赢得四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