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貌

✍ dations ◷ 2025-10-23 04:53:02 #地貌学

黄土地貌(loess landform)是一种由黄土层为主要构成的地貌形态。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土高原。


黄土地貌的发育过程,包括黄土沉积前的古地貌发育、黄土堆积过程中的地貌发育和黄土堆积后的现代侵蚀地貌的发育。黄土谷坡的地貌发育表现为较多的崩塌、山崩和泻溜。崩塌、山崩(滑坡)与黄土中的垂直节理、易溶盐的溶解流失、下垫基岩、黄土的质地密切相关,以及和暴雨、地震等因素有关。其中泻溜较多发生在谷坡的上方,坡度35°-45°左右。

黄土堆积前黄土高原的古地貌呈多样化特征,黄土的沉积总体上是减缓了黄土覆盖前的古地貌起伏,基本地貌格局和结构以古地貌为基座。但后期的流水侵蚀,使得局部地区加大了地貌起伏,使得地貌破碎和复杂。

古丘陵地貌是黄土高原分布最广泛的一种黄土下伏地貌,类型多种多样。

贺兰山与六盘山以东地区有许多断陷盆地或者地堑谷地,山前堆积或剥蚀平原,由于前期地貌影响的原因,堆积了厚层的黄土,对于发育广阔面积的平缓的黄土坪地貌起了基础作用。

以黄土堆积以前发育的河谷,已经切入地表以下较深处,河流侵蚀搬运能力较强,河床部分未保留有原始堆积的黄土。

黄土高原地处半干旱气候地区,年降水量虽然较少但降水很集中,全年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是发生大暴雨频率较高的地区之一,往往一日内降水可达100mm。这种暴雨性质的降水对结构疏松的黄土地面的侵蚀尤其地剧烈。据记录,强烈时,黄土高原地区每年可被蚀去1cm厚的土层。暴雨是黄土地区地貌发育的主要外动力。

另一方面,风和地下水的作用也是改造黄土高原地貌的两种力量。翻松的黄土,只要3-4级风就能把尘土扬起,黄土高原的风力一般都在3-5级。地下水作用在黄土地区主要表现为机械溶蚀和化学溶蚀,引起塌陷和滑坡(山崩)之类的坡面物质运动。形成所谓的黄土潜蚀地貌。

黄土塬受到沟谷的切割,残留的长条形的黄土塬称为“平顶墚”;残留的规模较小的平面上呈不规则多边形的黄土塬局部称为“平顶峁”,它们仍然保留了黄土塬的基本地貌形体特征。多个平顶墚、平顶峁在局部地区的组合称为破碎塬。

黄土高原地区地面侵蚀以自然侵蚀为主,人类活动尤其不遵循自然规律的活动加剧了自然侵蚀速度和强度。

相关

  • 同芳香性同芳香性(英语:homoaromaticity)在有机化学中是指共平面的轮烯,它的π电子数为4n+2,共面的原子均为sp2或sp杂化的轮烯上带有不与轮烯共面的取代基或桥。环辛四烯在浓硫酸中被质子
  • 圣米歇尔喷泉坐标:48°51′11.32″N 2°20′37.32″E / 48.8531444°N 2.3437000°E / 48.8531444; 2.3437000圣米歇尔喷泉(Fontaine Saint-Michel,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
  • 吴德馨吴德馨(1936年12月20日-),中国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专家。生于河北乐亭。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工程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研究员。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
  • 超顺磁性超顺磁性是指当某些具有磁性的颗粒小于某个尺寸时,外场产生的磁取向力太小而无法抵抗热扰动的干扰,而导致其磁化性质与顺磁体相似。磁性颗粒变成超顺磁性的临界尺寸与温度有关
  • 七大工业国组织七国集团(英语:Group of Seven,简称G7)是一个由世界七大发达国家经济体组成的国际组织,目前成员为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及日本。组织成立于1973年,当时称为五国
  • 红龙号红龙号太空船(Red Dragon)是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研发中的低成本火星探测器,将使用猎鹰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红龙号太空船将是以后火星探测及殖民任务的运输工具,太空探索科技公司
  • 脑回脑回(Gyrus, 复述为gyri),为大脑皮质中呈现隆起的部位。与呈现裂缝状的脑沟相对。出现脑回和脑沟的原因是,演化过程中折叠结构使颅内相同容量下人类可以有更多大脑皮质。较低等
  • 尺八尺八原是吴地的一种木管乐器,后传入日本。竹制,外切口,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约55公分)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古尺八由中
  • 莱芒省莱芒省(法语:Département du Léman)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省份,位于今法国和瑞士,以莱芒湖命名,省会日内瓦。该省份成立于1798年,时值其所在的日内瓦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吞并。
  • 俄罗斯总统俄罗斯联邦总统(俄语:Президент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是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元首。1993年12月12日通过的第一部《联邦宪法》,规定俄联邦是“共和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