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

✍ dations ◷ 2025-11-16 11:48:05 #1905年出生,2003年逝世,施姓,杭州人,大同大学校友,浙江诗人,中国小说家,中国散文家,中国翻译家,鲁迅文学奖得主,右派分子,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名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名德普,字蛰存,男,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施蜇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7年以前,除进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自1926年创作《春灯》、《周夫人》,施蛰存的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施蛰存出生于浙江杭州水亭址。父亲施亦政为教师。1908年随家迁居江苏苏州,曾入私塾。1913年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中学期间,即开始创作小说,在上海的鸳鸯蝴蝶派刊物发表作品。

1922年,施蛰存考入美国长老会在杭州开设的之江大学,次年因参加非宗教大同盟被开除,转入上海大学,同年以维纳丝学会之名,自费刊印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江干集》。此后他又曾转入大同大学(1924年)和震旦大学(1926年),参加过五卅运动,并与同学戴望舒、戴杜衡加入共青团,同时创办《璎珞》旬刊。

1927年四· 一二事变后,施、戴等人均列为共党嫌疑分子,遂回到松江隐居,任中学教员,并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

自1929年开始,施蛰存陆续发布《鸠摩罗什》、《将军底头》等小说,而成为中国“现代派”的奠基人之一。1932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施蛰存赴云南大学任教。编撰《中国文学史》、《散文源流》等教材。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回上海探亲的施蛰存无法返回昆明,遂转往福建,任教于永安福建中等师资养成所,次年至长汀,执教于厦门大学,开设《史记》专题课,编撰《史记旁札》等教材。直到1945年,转赴福建三元,执教于江苏学院,战争结束后随江苏学院至徐州新校址。不久转往上海,任教于暨南大学(1946年)。

1951年,施蛰存改入沪江大学。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施蛰存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居住愚园路岐山村。1957年,因发表杂文《才与德》,加之早年与鲁迅有过论战,被划为右派分子,受到迫害,他也因此告别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19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鉴于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施蜇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3年)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2003年11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江干集》(1923年)-《上元灯》(1929年)—《李师师》(1931年)—《将军底头》(1932年)—《梅雨之夕》(1933年)—《善女人行品》(1933年)—《小珍集》(1936年)—《四喜子的生意》(1947年)

《灯下集》(1937年)—《待旦录》(1947年)-《枕戈录》(1992年)-《卖糖书话》(1997年)-《沙上的脚迹》(1994年)-《散文丙选》(1998年)-《云间语小录》(2000年)《北山散文集》(2001年)

《匈牙利短篇小说集》(1936年)—《波兰短篇小说集》(1936年)—《劫后英雄》(1939年)—《丈夫与情人》(1945年)—《妇心三部曲》(1947年)—《渔人》(1951年)-《荣誉》(1952年)—《轭下》(1952年)—《征服者贝莱》(1957年、1958年)—《恋爱三味》—《外国文人日记抄》(1995年)

《唐诗百话》(1987年)—《水经注碑录》(1987年)—《词学论稿》—《历代词籍序跋萃编》—《词学名词释义》(1988年)—《北山集古录》(1989年)—《金石丛话》(1991年)—《文艺百话》(1994年)—《宋元词话》(1999年)—《北山谈艺录》(1999年)—《北山谈艺录续编》(2001年)—《唐碑百选》(2001年)

《北山楼诗》(2000年)

相关

  • 氟康唑氟康唑(英语:Fluconazole)是一种三唑,可用于医治由真菌引起的病征。常见的商品名称有大扶康(Diflucan)或“Trican”(辉瑞)。在墨西哥的药店则以“Alfumet”为名销售。氟康唑是抗真菌
  • 传粉授粉(传粉)指的是裸子植物和显花植物的雄性配子,即花粉,从花药被传到雌蕊的柱头,使雌性配子受精的过程。超过80%的有花植物靠生物 (例如蜜蜂、蝴蝶、果蝠)传播花粉,其余则靠风 (例如
  • CEO首席执行官(英语:Chief Executive Officer,缩写:CEO),是许多企业,尤其是美国企业的头衔,是公司三长之一(另二为董事长、财务长),是在一个企业集团、财阀或行政单位中的最高行政负责人。
  • 洪堡-托伊亚比洪堡-托伊亚比国家森林(英语:Humboldt-Toiyabe National Forest,简称HTNF)是美国内华达州的一片重要的林区,此外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英语:Eastern California)也有少许分布。森林面
  • 政权更替政权更替(英语:regime change)指一个政权取代一个现存政权。此名词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至1925年。政权更替的原因包括外国力量军事管制及占领、革命、政变以及国家失败后的重新
  • 走鹃 (超级计算机)走鹃(英语:Roadrunner),是一套由IBM为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所属的国家核安全管理局(英语: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NNSA)创建的超级电脑,此电脑以新墨西
  • 历史 (希罗多德)由希罗多德编撰的《历史》(希腊语:),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古希腊史书,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原书用伊奥尼亚方言书写,内容包括古希腊城邦、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近
  • 奥卡拉国家森林奥卡拉国家森林(英语:Ocala National Forest)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境内面积第二大的国家森林,位于佛罗里达州中部地区(英语:Central Florida)。面积607平方英里(1,570平方千米),位于奥卡拉
  • 次大陆次大陆(英语:subcontinent),指一块大陆中相对独立的较小组成部分。地理意义上的次大陆一般由山脉、沙漠、高原以及海洋等难以通过的交通障碍同大陆的主体部分相隔离。在英语中,“
  • 马智礼马烈马智礼博士(马来语:Maszlee Malik;1974年12月19日-),马来西亚从政者,为土著团结党党员,也是前任教育部长。他拥有华裔血统,因为其母亲是客家人。除了懂得说华语和流利的英语,他也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