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

✍ dations ◷ 2025-02-23 22:48:23 #1905年出生,2003年逝世,施姓,杭州人,大同大学校友,浙江诗人,中国小说家,中国散文家,中国翻译家,鲁迅文学奖得主,右派分子,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名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名德普,字蛰存,男,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派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施蜇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7年以前,除进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自1926年创作《春灯》、《周夫人》,施蛰存的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施蛰存出生于浙江杭州水亭址。父亲施亦政为教师。1908年随家迁居江苏苏州,曾入私塾。1913年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中学期间,即开始创作小说,在上海的鸳鸯蝴蝶派刊物发表作品。

1922年,施蛰存考入美国长老会在杭州开设的之江大学,次年因参加非宗教大同盟被开除,转入上海大学,同年以维纳丝学会之名,自费刊印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江干集》。此后他又曾转入大同大学(1924年)和震旦大学(1926年),参加过五卅运动,并与同学戴望舒、戴杜衡加入共青团,同时创办《璎珞》旬刊。

1927年四· 一二事变后,施、戴等人均列为共党嫌疑分子,遂回到松江隐居,任中学教员,并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

自1929年开始,施蛰存陆续发布《鸠摩罗什》、《将军底头》等小说,而成为中国“现代派”的奠基人之一。1932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施蛰存赴云南大学任教。编撰《中国文学史》、《散文源流》等教材。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回上海探亲的施蛰存无法返回昆明,遂转往福建,任教于永安福建中等师资养成所,次年至长汀,执教于厦门大学,开设《史记》专题课,编撰《史记旁札》等教材。直到1945年,转赴福建三元,执教于江苏学院,战争结束后随江苏学院至徐州新校址。不久转往上海,任教于暨南大学(1946年)。

1951年,施蛰存改入沪江大学。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施蛰存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居住愚园路岐山村。1957年,因发表杂文《才与德》,加之早年与鲁迅有过论战,被划为右派分子,受到迫害,他也因此告别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19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鉴于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施蜇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3年)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2003年11月19日病逝于上海。

《江干集》(1923年)-《上元灯》(1929年)—《李师师》(1931年)—《将军底头》(1932年)—《梅雨之夕》(1933年)—《善女人行品》(1933年)—《小珍集》(1936年)—《四喜子的生意》(1947年)

《灯下集》(1937年)—《待旦录》(1947年)-《枕戈录》(1992年)-《卖糖书话》(1997年)-《沙上的脚迹》(1994年)-《散文丙选》(1998年)-《云间语小录》(2000年)《北山散文集》(2001年)

《匈牙利短篇小说集》(1936年)—《波兰短篇小说集》(1936年)—《劫后英雄》(1939年)—《丈夫与情人》(1945年)—《妇心三部曲》(1947年)—《渔人》(1951年)-《荣誉》(1952年)—《轭下》(1952年)—《征服者贝莱》(1957年、1958年)—《恋爱三味》—《外国文人日记抄》(1995年)

《唐诗百话》(1987年)—《水经注碑录》(1987年)—《词学论稿》—《历代词籍序跋萃编》—《词学名词释义》(1988年)—《北山集古录》(1989年)—《金石丛话》(1991年)—《文艺百话》(1994年)—《宋元词话》(1999年)—《北山谈艺录》(1999年)—《北山谈艺录续编》(2001年)—《唐碑百选》(2001年)

《北山楼诗》(2000年)

相关

  • 游轮游轮(英语:Cruise Ship、Cruise Liner),是一种用于娱乐航海的客轮,航程及沿途的目的地(并不包含岸上观光)与船上的设施,都是提供旅游及娱乐的一部分。在航空交通已普及的时代,运输
  • ω−3脂肪酸ω−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又称n−3脂肪酸,是一类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最重要的3种为:ALA(存在于植物中的油),EPA和DHA(这二种发现存在于海洋动植物油中)。从脂肪酸分子中距离羧基
  • Csub10/subHsub8/subNa萘钠是一种有机盐,化学式为NaC10H8/ C10H8Na,离子化学式为Na+C10H8−。在实验室研究中,它被用作有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和无机化学合成中的还原剂。尚未制得固体,一般是现配现用
  • 布朗棘轮布朗棘轮(Brownian ratchet),又称费曼棘轮,由波兰物理学家玛丽安·斯莫卢霍斯基(英语:Marian Smoluchowski)于1912年提出的永动机构想,因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于1962年的讲座中传播
  • 宣州片宣州片即宣州吴语,在安徽东南部的芜湖、铜陵、池州、黄山市黄山区北部(其北部为原宣州太平县地),江苏西南部的高淳及浙江西北部部分地区使用。宣州片为吴语之方言片,又称西部吴语
  • 性倾向性取向(英语:sexual orientation),或称性倾向、性向,是指一个人对异性、同性或两性产生的持久情感,喜爱、爱情或性吸引的现象。通常,性取向可归纳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三类,而无
  • 荷属圣马丁首相荷属圣马丁首相是荷兰王国海外自治国荷属圣马丁的政府首脑,荷属安的列斯于2010年10月10日解体,所属荷属圣马丁和库拉索成为新的自治国。阿根廷总统 ·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极点以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极点列表。
  • 野外医院野外医院(英语:Field hospital),原是指战时行动医疗单位或小型医院,会临时收治伤患,并后送永久性医院设施。该术语主要用于军事环境,因此常译作野战医院或战地医院,但在发生灾难时也
  • 狼渡草原狼渡草原位于甘肃省岷县闾井镇狼渡村,有徐家店至合作公路(甘肃省道S306)穿经过景区。又称狼渡滩,为面积九十多万亩的草甸,平均海拔2600米,年平均气温4.9℃。地形呈东南高、西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