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进台湾

✍ dations ◷ 2025-04-28 22:31:07 #2003年电影,台湾纪录片,日本纪录片,台湾电影史,台湾日治时期背景电影,1930年代台湾,殖民主义

《南进台湾》是在1939至1940年之间,日治时期日本台湾总督府为宣传在台湾的政绩所拍摄的纪录片,由台湾总督府等官方支持,并由实业时代社等单位制作这部片,以绕台湾一周的拍摄手法阐述日本对台湾各地的开发建设、台湾的重要性及日本领有主导台湾权力。曾在2010年参加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

《南进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描述日本台湾总督府统治台湾约四十年的政绩宣传片。片中呈现日治台湾的面貌:包括台湾各州的风土、产业、建设、地理及人文景观,例如:原住民的杵音、台湾最早的百货公司等,将台湾的自然美景和资源及日本在台湾主政以来现代化的成就,呈现于日人面前,并纪录日本人在台湾的建设。

纪录片中也展示日本及台湾宣导“南进基地”的政策,并将台湾视为南进基地化、现代化的首选地方,展现出日本人眼中的新兴台湾。继而远眺并征服拥有丰富物、矿产、土地与战略位置的南洋群岛。重新观看,使我们得以不同的眼光视野去了解台湾这块土地和人们。

2003年,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吕理政主任及台南艺术大学音像艺术学院井迎瑞院长获知嘉义出现一批日据时代珍贵的影像,由于影片珍贵,国内外机构竞争争取。2005年,最终由台湾历史博物馆购藏,并委托台南艺大进行“日治时期电影资料整理及数字化计划”,再由文建会补助修补。《南进台湾》更是其中的一部片,在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及台南艺大努力修复下,从见天日,并放于YouTube网站上公开供人点阅。井迎瑞院长强调影片出土再现了“台湾的影像历史”,影片以殖民现代化及国族建构为主轴,从中可以清晰看见日本人如何在殖民期间对台湾施行统治与教育。

《南进台湾》借由从台湾北部到南部和东部的铁路环岛之旅,1930-1940年日治时期的黑白影像,以日本帝国的观点俯瞰台湾这块殖民地,逐一的介绍日本对台湾各地的开发、台湾各大城市的物产及重要景点,作为“南进”的号召,并把台湾塑造成“南国的梦想宝岛”。用平实的拍摄技巧及日语旁白,呈现日治台湾的面貌。

纪录片一开始,影像涵盖台北的台湾总督府、台北州厅等官方单位、名胜古迹、文化景点等等,呈现日本主政台湾以来现代化的风貌,更宣扬在日本的都市计划下,台北逐渐有现代化的建筑、交通,也致力改善台北文化样貌与教育,并开始出现现代化的休闲娱乐及物质文明,片中可见女性穿着高雅,并悠闲的漫步于植物园。

接着,到了中南部时,影片以介绍台湾各地产业与天然资源为主,并间接展现出台湾产业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外销增加产业值;更在台湾土地上建设许多辅助工业的设施,如:港口、大圳及电力所,提供水、电力等基础能源。后来,影片一路往南部走,逐一介绍台湾的制糖、制盐产业,积极训练农业人才,种植热带物产,如:木瓜、凤梨、香蕉等。纪录片中可看到洋楼、道路等都市化的建设,更以屹立不摇的鹅銮鼻灯塔象征日本南进政策的决心。另外,也可了解到台湾对外的交通,如:航线、无线电话等。强调日本对台湾产业开发的重视。纪录片片尾往台湾东部绕,影片环绕着港口、滨海公路的建设,也呈现当时高砂族的生活样貌及东部的风景名胜。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收藏其“准演执照”,该文件主要是作为影片送审通过后备查之用,上面记载影片的摄制单位、演职员表、故事大纲、全数字幕脚本等。在现代研究与影片复原工作中,当影片佚失或画面毁损时,能据此考证、重建影片原貌,也因此成为台湾影像历史的重要史料。

影片站在殖民者的角度,介绍台湾各地的景观,此部影片定义了台湾的经济价值。也让观影者了解日治时期日本对台湾的影响及政绩。此部影片是以殖民者的角度来观看,刻意选择美好的画面,强调台湾人民享受现代化过程。虽然《南进台湾》整部纪录片是宣传用意的政治工具,不完全客观,但旁白详细说明画面内容,企图增加“眼见为凭”的说服力,即便是一部政策宣传片,但影片却记载了1930-1940年代台湾的景象而弥足珍贵。

井迎瑞教授对于日本政治宣传纪录片《南进台湾》有感而评论:

《南进台湾》的全岛绕行,便是对于台湾这块土地主权的一种宣示,而“绕行”则是“宣示”的一种视觉再现与仪式化行为。“绕行”有助国民建构“岛”的印象,形成特有“岛国美学”。并强调“没有条件留下影像纪录的前殖民地国家,需要先维护‘帝国记忆’来看见自己并重构主体。”

相关

  • 蒙达语族蒙达语族(或扪达语族)是南亚语系之下的一个语族,在印度的中部和东部、孟加拉有约9百万使用者。蒙达语族的起源不详,可能是来自印度东部部落的语言。蒙达语族包括桑塔利语、蒙达
  • 蓝天使美国海军蓝天使特技飞行队(英语:Blue Angels U.S. Naval Flight Demonstration Squadron)是美国海军一支成立于1946年的特技飞行队伍,是全世界历史第二悠久的特技飞行队,由来自海
  • 法国抵抗力量法国抵抗运动(法语:la Résistance)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抵抗纳粹德国对法国的占领和维希政权的统治而组织起来的抵抗运动。抵抗运动的单位主要是武装起来的小组织(在乡村地
  • 卡门·阿尔沃奇卡门·阿尔沃奇·巴塔列尔(西班牙语:Carmen Alborch Bataller,1947年10月31日-2018年10月24日)是西班牙巴伦西亚省出身的女性权利活动家、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政治人物,前西班牙文化
  • 贝希托尔德伯爵贝希托尔德伯爵(英语:Count Leopold Berchtold)(1863年4月18日-1942年11月21日)奥匈帝国外交大臣。他向塞尔维亚提出的最后通牒(1914年7月23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地主出身,
  • 马海生马海生(1987年6月6日-)是中国大陆的新晋歌手,2006年于广东汕头林百欣中学毕业后参加上海东方卫视举办的大型选秀活动我型我秀,并跻身8强。他能模仿Vitas,发出尖亮的海豚音。他于
  • 芦屋市谷崎润一郎纪念馆坐标:34°43′20″N 135°18′40.2″E / 34.72222°N 135.311167°E / 34.72222; 135.311167芦屋市谷崎润一郎纪念馆(日语:芦屋市谷崎潤一郎記念館)是位于日本兵库县芦屋市的文
  • 定型角色定型角色是一种虚构角色,它的人格、说话方式和其他特质反映了某种文化刻板印象。定型角色可以立即被某个文化中的成员辨认出来。因此,在喜剧和戏仿中经常出现的手法就是将某个
  • 陈积陈积(1976年12月5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女子手球运动员,曾代表中国参加2004年夏季奥运会女子手球比赛。她也参加了1999年亚洲女子手球锦标赛,获得亚军。
  • 寒朗寒朗(26年-109年),字伯奇,鲁国薛县人(今山东省微山县)人。东汉清河太守。寒朗出生才三天,就碰上天下大乱,寒朗被丢弃在带刺小灌木之中;几天后战争结束,寒朗的母亲寻找他,发现寒朗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