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峰宗密禅师(780年-841年),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俗姓何,名炯,号宗密,唐代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县)人,法嗣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华严宗第五祖。因常住圭峰草堂寺(位于今中国陕西户县),世称圭峰禅师。又称“草堂和尚”。中晚唐荷泽系下的禅门高僧。唐宣宗时,追谥定慧禅师。
家富足,少年读儒书,20岁接触佛学。时二十五岁,缘遇荷泽神会系下的道圆禅师,后追随道圆,弃儒入佛。807年(元和2年)28岁进京赴考,途次遂州(今四川遂宁市)大云寺,在道圆门下出家,808年(元和3年)受具足戒。从道圆学习《华严法界观门》,成为华严宗第五代传人。于府吏任灌家,获《圆觉经》,研读后,豁然大悟。经道圆指示,开始游脚四方,寻求善知识。
810年(元和5年),至恢觉寺,参礼灵峰禅师。灵峰禅师为清凉澄观弟子,当时正在病中,将其师《华严经疏》及《随疏演义钞》,授与宗密。宗密后拜访清凉澄观,具以弟子之礼,在其门下修学两年。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西元八一六年)春,于终南山智炬寺,作《圆觉科文》,《纂要》二卷。元和十四年于兴福寺,作《金刚纂要疏》一卷,《钞》一卷。元和十五年春,于上都兴福、保寿二寺,集《唯识疏》二卷。唐穆宗长庆元年(西元八二一年),退居鄂县草堂寺。
据《五祖圭峰大师传》记载: 长庆二年春,重治《圆觉经解》;又于南山丰德寺制《华严纶贯》五卷。三年夏,于丰德寺纂《四分律疏》三卷。至冬初,《圆觉经》著述功成,有《大疏》三卷、《大疏钞》十三卷。后又著《略疏》两卷、《小钞》六卷、《道场修证仪》十八卷。并前后著《涅槃》、《起信》、《兰盆》、《行愿》、《法界观》等经论疏钞,并集诸宗禅言为《禅源诸诠集》(今仅存序),及酬答书偈议论等,总九十余卷。
828年(太和2年),唐文宗诏入内殿,赐紫方袍。裴休成为他的弟子。835年(大和9年)因在甘露之变中藏匿李训而得罪仇士良,几死,后为鱼弘志所救。841年(会昌元年)卒。宗密于正月六日示寂于兴福塔院。临终时告诫门人,令舁尸施鸟兽,骨焚散之,言讫坐化。二十二日,道俗奉全身于圭峰;二月十三日荼毘,得舍利,明白润大。后门人泣而求之,皆得于煨烬,乃藏之于石室,塔曰青莲。寿六十有二,腊三十四。
他是最早收集禅宗语录跟整理禅宗文献的先驱,提倡“教禅一致”。《圆觉经》最早的提倡者。
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