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干姓

✍ dations ◷ 2025-05-19 11:40:17 #罕见或停用汉字姓氏,复姓,鲜卑姓氏

《百家姓》中无此姓

叱干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叱干姓为代北复姓,不属于《百家姓》,一说源自鲜卑部落名、一说是羌族姓氏,有说衍生自甘姓。叱干姓虽然在北魏的孝文帝改革中被改为单姓,但仍然沿用至今;目前,中国大陆有少量的叱干姓人口。

一些说法认为,叱干姓源自鲜卑部落名。根据现代学术考究,叱干部(又称薛干部)是世居代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在登国年间曾遭受北魏攻打和三度屠城,后在北魏太武帝执政时期归顺北魏,成为北魏的编户、以及鲜卑部落的支部,后以部落名作为姓氏。宋朝典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则指出,叱干姓是由鲜卑族领袖拓跋邻(追谥为北魏献皇帝)定姓:“代北人,后魏献帝,定姓为叱干氏,居武川。”

一个说法指,叱干姓是羌族姓氏,原型是礼泉县叱干、宜川县小叱干、蒲城县叱家等地名。

中国作家唐棣的小说《叱干女子嬏》曾提及叱干姓的由来,认为叱干姓衍生自甘姓,并非少数民族的姓氏。小说指出,战国时期的秦国宰相甘罗因吕不韦陷害而全族遇难,只有一个甘姓老人成功逃脱,并因为追兵误会其姓氏为“吃”而幸免于死;为了纪念幸免于难的经过,老人在自己的姓氏加上“吃”字,成为“吃甘”姓,后演变为“叱干”。然而,小说没有引用任何学术考究来证实此说,起源于甘姓之说只是小说角色的说法。

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期间有多个载于史册的知名叱干姓人物,包括叱干阿利(胡夏人,载于《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叱干麒麟(北魏人,载于《魏书·尔朱天光传》)、叱干苟生(北齐人,载于《北齐书·傅伏传》)、叱干保洛(北周人,载于《周书·文帝纪》)。

到了北魏太和年间,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把大多数鲜卑复姓改为单姓;其中,叱干姓取原姓汉义,改为薛姓,并与汉族通婚。此外,亦有部分叱干姓人口改姓为叱姓。

叱干姓虽然在汉化改革中被改为单姓,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在唐朝乃至现代仍有沿用。四川龙泉驿区的大佛岩附近有一块题为《资州刺史叱干公三教道场文》的唐碑,碑题提到的“叱干公”证明唐朝时仍有人沿用叱干姓,是研究古代中国姓氏史的重要资料。在现代中国,陕西的西安市和咸阳市有为数不多的叱干姓后人,而中国大陆其他地区亦有少量叱干姓人口。

叱干姓的郡望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

源自叱干姓的薛姓家族以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一带)为郡望,以三风堂、河东堂为堂号,藉以与汉族薛氏的堂号忠谏堂有所区别。河东薛氏的堂联褒扬了多位薛姓人物的事迹,其中薛元敬、薛收、薛道衡等人都是叱干姓后代。

现今中国陕西礼泉县的乡级行政区叱干乡得名自羌族叱干姓。

相关

  • 体积体积(英语:Volume)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
  • font color=white菲律宾/font下面是菲律宾大专院校的列表:
  • 哈特福德哈特福德(英语:Hartford)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首府,在该州的中部偏北,依康涅狄格河而立。其有保险公司。是世界保险业的大本营。据2000年普查,该市有人口12万1578人。2005年的最新普
  •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英语: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缩写:DBMS) 是一种针对对象数据库,为管理数据库而设计的大型电脑软件管理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数据管理系统有:Oracle、Microsoft S
  • 南港线.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
  • 完美的世界《完美的世界》(英语:)是一部于1993年公映的美国剧情电影。讲述1963年发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真实故事,逃犯布奇在绑架儿童菲利普驾车逃跑的过程中,两人产生了形同父子般的感
  • 平衡环架平衡环架(英语:Gimbal)为一具有枢纽的装置,使得一物体能以单一轴旋转。由彼此垂直的枢纽轴所组成的一组三只平衡环架,则可使架在最内的环架的物体维持旋转轴不变,而应用在船上的陀
  • 詹姆斯·霍纳詹姆斯·罗伊·霍纳(James Roy Horner,1953年8月14日-2015年6月22日),美国电影配乐作曲家,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他获得两座奥斯卡音乐奖(1997年因《铁达尼号》获得奥斯卡最佳
  • 丁月娥丁月娥(?年-1360年),回回人,当涂县人(今安徽省东部)人,元朝末年人,父亲马禄丁为武昌府达鲁花赤。丁月娥年少聪慧,时常听她几位兄长诵说经史,通晓伦常大义。长大后嫁给江苏芜湖的葛通甫。
  • 纳沃甘德·伯鲁阿纳沃甘德·伯鲁阿(1926 - 2002),阿萨姆语新诗派诗人。1954至1964年在Cotton学院工作。他的诗更多地以智性取胜,着力描写印度当代社会价值的逐步毁灭以及诗人在这种价值毁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