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顿·巴比特

✍ dations ◷ 2025-10-28 19:47:16 #1916年出生,2011年逝世,美国作曲家,20世纪作曲家

米尔顿·拜伦·巴比特(英语:Milton Byron Babbitt,1916年5月10日-2011年1月29日),美国当代作曲家及数学家,生于费城,从小学习多种乐器。1931年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数学,后转入纽约大学学习音乐,4年后获得音乐学士学位。1938年至1945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音乐和数学。创作了不少十二音音乐作品后,巴比特于50年代参与了RCA公司的电子合成器的研发,并在创作中使用电子乐器。1964年巴比特创作了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夜莺”(Philomel),一部以希腊神话为背景的小型音乐会曲,由女高音、钢琴、电子合成器、磁带演出。1958年,巴比特因在《高真度8/2》杂志上发表题为《谁在乎你听不听!》的评论文章,而引起对当代作曲家及其作品的广泛争议。

相关

  • 血糖水平血糖(英语:Blood sugar)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消化后的葡萄糖由小肠进入血液,并被运输到机体中的各个细胞,是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国际标准单位是毫摩尔/升(mmol/l)。美国采用毫克/
  • 科达木属见内文科达树(学名:Cordaites)是一属已灭绝的树状植物,与种子蕨类同样由前裸子植物演化而来,为现今银杏类与松柏类植物的祖先。生长在与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相似的湿地中,常在其树
  • 绳纹时代绳纹时代(日语:繩文時代)指日本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以绳纹陶器的逐步使用为主要特征。关于绳纹时代的开始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一万六千年前:44、一万三千
  • 希灵登区希灵登区(英语:London Borough of Hillingdon,读音: /ˈ.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
  • 李梓李梓(1930年12月23日-2014年1月5日),女,中华人民共和国配音演员。早年先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工作,曾被誉为“上译厂的当家花旦”、“永远的叶塞尼亚”,曾经配音包括
  • 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夏威夷大学出版社(英语: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是夏威夷大学系统的一部分,创建于1947年,本着出版和传播亚太地区自然、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宗旨。同时出版诸如词
  •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相关旅行限制SARS-CoV-2(病毒)国际运输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公民或游客实施了隔离和/或入境禁令。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实施全球旅行禁令。加上旅游意愿
  • 脱氧胞苷三磷酸去氧胞苷三磷酸(Deoxycytidine triphosphate,dCTP)是核苷三磷酸的一种,也是可用来合成DNA的原料之一。含有五碳糖、磷酸根,以及胞嘧啶。
  • 丹·布朗丹·布朗(英语:Dan Brown,1964年6月22日-),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美国作家,2003年国际畅销书《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作品多为结合密码学、科技、宗教、艺术等知识的悬疑小说,在台湾被
  • 费迪南·艾森斯坦费迪南·哥德霍尔特·马克斯·艾森斯坦(Ferdinand Gotthold Max Eisenstein,1823年4月16日-1852年10月11日),德国数学家。艾森斯坦的数学才华很早便显露了,他在一篇自传式的文章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