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技

✍ dations ◷ 2024-07-03 08:24:38 #明朝科技
明朝科技主要介绍明朝在造船、天文、医学、数学及农学等方面的成就。伴随着西学的传入,中晚明的科学技术出现了新的进步。中晚明科学著作众多,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吴有性的《瘟疫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现代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与现代理论非常相似。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提出:“宙轮于宇,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在1650年后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放大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将孙云球的创造发明及其成就写进了他的专著中。明朝宗室朱载堉在世界上第一次正确地提出了十二平均律,并在数学、天文学方面亦多有建树、贡献;明初周王朱橚眄把四百余种植物种于府内,并让王府画工将植物绘图编制成书,名为《救荒本草》。《救荒本草》共记有植物414种,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植物的形态、产地、生境、可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中晚明的军事科技也有所进步,各种新式火器大量涌现。西方的佛郎机火炮、红衣大炮都迅速的传入中国并实现制造和使用。还有一些专门的火器论著出现,如茅元仪所著之《武备志》。明朝末期,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在他们传播教义的同时,也大量传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传入,使得中国少数的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方学问之中有其优于中国之处,值得其学习。但这些改变并未造成中国人对于中西学的基本高下看法有所改变。西学中主要受到注意的仍是科学技术方面如天文历法、测量以及所谓的“西洋奇器”等,对于中国学术本身的影响冲击亦不大。有一些士大夫着手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书籍或著书介绍西学,例如徐光启就曾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同时,基于双方文化的歧异及认知方面的不同,也引发了一些冲突,例如南京教案等。当时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入中国传教之余,还介绍了西学,这些西学如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及医学均是在这段期间传进中的。明朝在军事科技方面也做了不少改进,例如明初已经普遍装备了火铳枪,还出现威力巨大的火炮。明末时,已经装备引进了欧洲的佛朗机炮和火绳枪,到了明末最后引进了欧洲的红夷大炮,明朝于1621年引进红夷大炮,于1625年开始使用,于1630年大量生产。

相关

  • 碳头孢烯碳头孢烯(英语:Carbacephems)是一类合成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头孢烯结构上类似,不过5号位置由亚甲基取代了原来的硫原子。碳头孢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来抑制细菌。羧基
  • 原始色素体生物原始色素体生物(Archaeplastida)即泛植物,是真核生物的主要群体。包括红藻、绿藻、陆生植物(有胚植物狭义植物)及少量合称为灰胞藻的生物。除了狭义植物以外,这个组的其他生物只具
  • 淀粉淀粉(英语:starch, amylum)是由通过糖苷键连接的大量葡萄糖单元组成的聚合碳水化合物,属于一种多糖。制造淀粉是绿色植物贮存能量的一种方式。淀粉也是人类饮食中最常见的碳水化
  • 经验经验(英语:Experience)在一般概念包括了知识、技巧。是体验或观察某一事或某一事件后所获得的心得并应用于后续作业。而这些以前获取的知识技巧,对于工作或教授学问上,掌握相当重
  • 分词在语言学中,分词(英语:participle、拉丁语:participium,是希腊语μετοχη(“分担”)的直译)是一种非定式动词形式,可以用于构成复合时态、语态或作为修饰语。分词常常有其他词
  • 证照专业认证、能力认证、技能认证或检定(英语: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rade certification, Proficiency certification, or Professional designation),是认证的一种,指从参
  • 乙酰乙酰辅酶A乙酰乙酰辅酶A(英语:Acetoacetyl CoA)是甲羟戊酸途径中合成β-羟基-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的前体,是胆固醇合成的必要物质,在肝脏中的酮体合成里也有一定作用。在组织中的
  • DNA重组重组DN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它是把一般不同时出现的DNA序列组合到一起而产生的。从遗传工程的观点来看重组DNA是把相关的DNA添加到已有生物的基因组中,比如细菌的
  • 种子扩大培养种子扩大培养简称种子扩培是发酵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
  •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指中国在明代早期1405年至1433年间的七场连续的大规模远洋航海,跨越了东亚地区、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以及东非各地,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航海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