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朝科技
✍ dations ◷ 2025-10-30 03:30:34 #明朝科技
明朝科技主要介绍明朝在造船、天文、医学、数学及农学等方面的成就。伴随着西学的传入,中晚明的科学技术出现了新的进步。中晚明科学著作众多,例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程大位的《算法统宗》、吴有性的《瘟疫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等。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现代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与现代理论非常相似。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提出:“宙轮于宇,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在1650年后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放大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将孙云球的创造发明及其成就写进了他的专著中。明朝宗室朱载堉在世界上第一次正确地提出了十二平均律,并在数学、天文学方面亦多有建树、贡献;明初周王朱橚眄把四百余种植物种于府内,并让王府画工将植物绘图编制成书,名为《救荒本草》。《救荒本草》共记有植物414种,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植物的形态、产地、生境、可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中晚明的军事科技也有所进步,各种新式火器大量涌现。西方的佛郎机火炮、红衣大炮都迅速的传入中国并实现制造和使用。还有一些专门的火器论著出现,如茅元仪所著之《武备志》。明朝末期,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在他们传播教义的同时,也大量传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传入,使得中国少数的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方学问之中有其优于中国之处,值得其学习。但这些改变并未造成中国人对于中西学的基本高下看法有所改变。西学中主要受到注意的仍是科学技术方面如天文历法、测量以及所谓的“西洋奇器”等,对于中国学术本身的影响冲击亦不大。有一些士大夫着手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书籍或著书介绍西学,例如徐光启就曾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同时,基于双方文化的歧异及认知方面的不同,也引发了一些冲突,例如南京教案等。当时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入中国传教之余,还介绍了西学,这些西学如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及医学均是在这段期间传进中的。明朝在军事科技方面也做了不少改进,例如明初已经普遍装备了火铳枪,还出现威力巨大的火炮。明末时,已经装备引进了欧洲的佛朗机炮和火绳枪,到了明末最后引进了欧洲的红夷大炮,明朝于1621年引进红夷大炮,于1625年开始使用,于1630年大量生产。
相关
- 同种型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是指免疫球蛋白类型或亚型的重链遗传变化或差异。人类有九种同种型: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可以改变重链的类型,但不会改变轻链。表位(线性、构象)抗体(单株抗体、
- 盖-吕萨克定律盖-呂薩克定律(英语:Gay-Lussac's law)是指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相互之间按照简单体积比例进行反应,并且生成的任一气体产物也与反应气体的体积成简单整数比。此一化学定律由法国化
- 阿富汗战争阿富汗 北方联盟 北约ISAF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波兰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瑞典 韩国 马来西亚 提供支援:2001年阿富汗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2001年
- 幻听幻听(英语:Auditory Hallucination),是一种幻觉,患者会认为他们听到声音,但声音并不是真的存在。在医学上,它被称为Paracusia(该词来自希腊语: παρακοή,意思是:听觉的不服从)。
- 语音变化语音变化,又称音变,即任何影响发音(语音变化)或语音系统结构(音系变化)的语言变化。音变可以是由一个语音(或是一个语音特征)变为另一个的变化、完全丢失、甚或是从无到有的语音增生
- 卵子发生卵子生成(英语:Oogenesis、ovogenesis或oögenesis)是一个从卵原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并在受精卵中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哺乳类动物的卵子生成始于生殖皮膜,他可以提供滤
- 柱头柱头(英语:stigma)位于花的心皮(或多个心皮愈合)的顶端,以花柱连接子房。传粉时花粉落到柱头上,并萌发出花粉管以到达胚珠。柱头通常具有粘性,并演化出各种不同有利于接受花粉的形式
- 反微中子物理学中的反中微子为中微子的反物质,是核反应β衰变产生出来的中性粒子。它们拥有自旋1/2并属于轻子类费米子。目前为止,所有探测到的反中微子都有右旋性,而所有中微子都是左
- 地层地层在地质学上指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或土壤,上下层位之间被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分开,地层分布范围可广达几十万平方千米,在悬崖峭壁、河岸或修建公路时开挖的地段,地
- 霍乱疫情也门霍乱疫情始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中旬,大多数地区疫情已缓和,于首都萨那的污水系统停摆后,2017年4月时疫情再度升温。至2017年6月疫情仍持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