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依良治

✍ dations ◷ 2025-01-23 02:13:08 #野依良治
野依良治(日语:野依 良治/のより りょうじ Noyori Ryōji ?,1938年9月3日-),日本化学家,专长有机化学。曾任理化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等职。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劳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名誉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野依教授因有关不对称合成的贡献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日本人首位诺贝尔奖暨沃尔夫奖双料得主,也是继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之后,第3位获颁罗蒙诺索夫金质奖章的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野依良治于1938年9月3日诞生在大日本帝国兵库县,是家中长子。翌年(1939年),野依的双亲在德国至日本神户的旅途中结识汤川秀树,汤川在十年后(1949年)获得了日本第1个诺贝尔奖。1945年终战时,野依全家疏散至神户避难,他因此进入名校兵库师范学校(日语:兵庫師範学校)男子部附属小学校(现·神户大学附属住吉小学校(日语:神戸大学附属住吉小学校))就读。12岁时,野依在听过一场关于尼龙的报告后,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他相信化学具有“从没有价值中创造巨大价值”的作用。1951年4月,野依考入日本一流中学私立滩中学(日语:灘中学校・高等学校)。1957年4月,考入世界名校京都大学,在京大完成学士、博士(1967年)学位。期间取得名古屋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68年,在平田义正(日语:平田義正)的招揽下,野依担任名古屋大学副教授,当时年仅30岁。翌年在哈佛大学教授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课题组做了一段博士后研究。美国时期,他与巴里·夏普莱斯建立了合作关系。1972年返回名古屋大学,被聘为全职教授。2001年,诺贝尔奖100周年之际,野依良治与旧识夏普莱斯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第10位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2003年开始担任日本最高学术机构理化学研究所(RIKEN)所长,至2015年卸任为止,执掌RIKEN长达11年半,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所长。野依良治和他的同事发现BINAP和铑的络合物可作为不对称氢化反应催化剂,对于合成(-)-薄荷醇非常有效。野依良治的团队与高砂香料工业公司合作,将该方法工业化。目前高砂香料工业每年产3,000吨ee高达94%的单一(-)-薄荷醇对映异构体。该包含不对称合成的合成方法以香叶烯为起点。香叶烯、二乙胺与锂生成含烯丙基的胺。然后BINAP和铑的络合物催化该胺化合物发生异构化反应、酸性水解、从而生成R-香茅醛。溴化锌作为路易斯酸地催化R-香茅醛发生分子内关环的羰基ene反应生成异蒲勒醇。然后异蒲勒醇被氢化为(1R,2S,5R)-(-)-薄荷醇。野依良治奖(英语:The Ryoji Noyori Prize)以他命名。 2000年,野依获颁法国雷恩第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曾于1995年在该校任教。2005年,他获颁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与亚琛工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野依野在2005年被选为皇家学会(ForMemRS)的外籍会员。他还获得了一系列奖项:2014年,名古屋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达到6人之多,野依因此在2015年1月30日的庆典中说:“我身为在名古屋茁壮的研究者,感到相当自豪”。2015年10月5日,北里大学特别荣誉教授大村智获颁日本人第3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9日,野依与大村会谈,恭贺大村“达成了北里柴三郎教授的悲愿”。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1905年:拜尔 | 1906年:莫瓦桑 | 1907年:比希纳 | 1908年:卢瑟福 | 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 | 1910年:瓦拉赫 | 1911年:居里 | 1912年:格林尼亚、萨巴捷 | 1913年:维尔纳 | 1914年:理查兹 | 1915年:维尔施泰特 | 1918年:哈伯 | 1920年:能斯特 | 1921年:索迪 | 1922年:阿斯顿 | 1923年:普雷格尔 | 1925年:席格蒙迪1926年:斯韦德贝里 | 1927年:威兰 | 1928年:温道斯 | 1929年:哈登、奥伊勒-切尔平 | 1930年:费歇尔 | 1931年:博施、贝吉乌斯 | 1932年:朗缪尔 | 1934年:尤里 | 1935年:F·约里奥-居里、I·约里奥-居里 | 1936年:德拜 | 1937年:霍沃思、卡勒 | 1938年:库恩 | 1939年:布特南特、鲁日奇卡 | 1943年:德海韦西 | 1944年:哈恩 | 1945年:维尔塔宁 | 1946年:萨姆纳、诺思罗普、斯坦利 | 1947年:鲁宾逊 | 1948年:蒂塞利乌斯 | 1949年:吉奥克 | 1950年:迪尔斯、阿尔德1951年:麦克米伦、西博格 | 1952年: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鲍林 | 1955年:迪维尼奥 | 1956年: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罗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尔文 | 1962年:佩鲁茨、肯德鲁 | 1963年:齐格勒、纳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德沃德 | 1966年:马利肯 | 1967年:艾根、诺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萨格 | 1969年:巴顿、哈塞尔 | 1970年:莱洛伊尔 | 1971年:赫茨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尔、斯坦 | 1973年:菲舍尔、威尔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1976年:利普斯科姆 |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尔 | 1979年:布朗、维蒂希 | 1980年: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谦一、霍夫曼 | 1982年:克卢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尔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尔 | 1986年:赫施巴赫、李远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 1989年:奥尔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马库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欧拉 | 1995年: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 1996年: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兹韦勒 | 2000年: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2001年:诺尔斯、野依良治、夏普莱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麦金农 | 2004年: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 2005年: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尔 | 2008年: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 2009年: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铃木章 | 2011年:谢赫特曼 | 2012年: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维特、瓦舍尔 | 2014年:贝齐格、赫尔、莫尔纳尔 | 2015年: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 2016年:索瓦日、斯托达特、费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兰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诺德、温特、史密斯 | 2019年:古迪纳夫、惠廷厄姆、吉野彰

相关

  • 解剖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解剖学(英语:Anatomy)是涉及生命体的结构
  • δ-变形菌纲详见细菌分类表δ-变形菌要么寻常脱硫弧菌是变形菌中的一类,与ε-变形菌关系最近。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 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语: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新冠肺炎,即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肺炎。可以指:
  • 波浪能波浪能(英语:Wave Energy)是海洋表面波浪运动所转送的能量,可利用成为能源作不同用途,例如发电、海水淡化或推动抽水机等。海洋波浪是由太阳能源转换而成的,因为太阳辐射的不均匀
  • 海什木海什木(阿拉伯语:محمد بن الحسن بن الحسن بن الهيثم أبو على البصري,拉丁化:Abū ʿAlī al-Ḥasan ibn al-Ḥasan ibn al-Haytham)是阿
  • 林韦君林韦君(Penny Lin,1978年6月7日-),出生于台湾云林县,台湾女演员,毕业于稻江商职、景文科技大学二专部财政税务科。16岁生日当天因模特儿工作,拍摄第一支广告金车公司波尔茶广告。200
  • 细胞呼吸呼吸作用,又称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是生物体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并转化能量的化学过程,也称为释放作用。无论是否自养,细胞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
  • 投石党乱投石党动乱(法语:Fronde),或称福隆德运动(1648年-1653年),一场紧随着法西战争(1635-1659年)而爆发的法国内战。该运动源自投石器(Fronde),此系源于当时的摄政,马萨林枢机主教的支持者遭巴
  • 盎格鲁街盎格鲁街(Promenade des Anglais,意为“英国人步行道”)是法国东南部城市尼斯一条沿着地中海蔚蓝海岸的著名的海滨步行道。在尼斯城市化以前,尼斯海岸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海滩,被大
  • 诺尔斯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英语:William Standish Knowles,1917年6月1日-2012年6月13日),美国化学家。因在手性催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研究,和野依良治、巴里·夏普莱斯一起获得2001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