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

✍ dations ◷ 2025-08-29 12:22:42 #植树节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的第3个星期三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民国4年(1915年),参与制定《中华民国森林法》的著名林学家凌道扬,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重山复岭,濯濯不毛”的林业现状,便开始实践他所提出的《森林救国论》,致力于森林科学的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凌道扬连同韩安及裴义理(Joseph Bailie)等林学家,上书当时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将美国“植树节”的推行办法向农商总长张謇提出,希望政府仿效,在中国推行植树节。由于中国民间有在清明节植树插柳的习俗,所以凌道扬等林学家倡议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同年7月31日,北洋政府批准以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1916年4月6日清明节,北洋政府在北京西山马金顶举行了中国第一个植树节庆典,同时要求全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要在植树节期间广泛植树造林。这项活动每年照例举行,持续多年,但以后渐渐流于形式。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之后,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农矿部呈请行政院,鉴于国父孙中山生前积极倡导国家造林运动以改善民生,因此,明订每年3月12日(即孙中山逝世当天)为植树节(国民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称该日为“国父逝世纪念日”),并在行政院院会中通过《植树节举行造林运动办法》,通令全国实施。197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植树节;次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邮票一套4枚。1981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绿化祖国”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

相关

  • 利宾纳利宾纳(Ribena) 是一种源自英国的饮品,由布里斯托大学科学家Vernon Charley于1933年首次调制,当时是为了研发一种用水果制造的糖浆,选用了在英国容易大量种植的黑加仑子作为原料
  • R.Cajal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语:Santiago Ramón y Cajal,1852年5月1日-1934年10月17日),西班牙病理学家、组织学家,神经学家。生于西班牙阿拉贡佩蒂利亚德阿拉贡,1906年诺贝尔生理
  •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变形监测是指使用专门的仪器和利用一定的方法对变形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变化进行系统性的观测的一种测量工作。变形监测得到的观测值是作变行分析、预见性维护等的主
  • 斯特龙博利岛斯特龙博利岛(英语:Stromboli),是位于意大利半岛西边第勒尼安海的一座火山岛,属于意大利三大活跃火山中的一座。它与西西里岛北部的埃奥利群岛形成一火山岛弧,此区域为全球地震最
  • 埃科尔斯县埃科尔斯县(Echols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南部的一个县,南邻佛罗里达州。面积1,093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754人。县治斯塔滕维尔 (Statenville)。
  • 西日耳曼语支西日耳曼语支是日耳曼语族中最大的一支,包括德语、英语,还包括荷语、南非语和弗里西语。日耳曼语族其他的分支尚有北日耳曼语支和东日耳曼语支。西日耳曼语支下面有各种分支语
  • 航运业航运(Shipping)表示透过海上运输和空中运输等方式来运送人或货物。一般来说海上运输的所需时间较长,但运费较为低廉,这是空中运输与陆路运输所不能比拟的。海上运输每次航程能运
  • 赛璐玢玻璃纸,或译赛璐玢(Cellophane),是一种用纤维素制成的透明薄膜。因为空气、油、细菌和水都不易透过玻璃纸,使得其可作为食品包装使用。木头、棉花、大麻属植物和其他一些物质中提
  • 迷网细脉网,又称迷网或异网,是一个牵涉到混合血管和动脉的复杂系统,而大蓝鳍鲔(一种比较发达的鲔鱼)正是其中拥有这系统的,法国博物学家与动物学家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称这系统
  • 北投镇坐标:25°07′57″N 121°30′05″E / 25.132419°N 121.501379°E / 25.132419; 121.501379北投区((台湾话: Pak-tâu-khu;巴赛语:Ki-pataw)是台湾台北市最北边、以及面积第二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