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改值(英语:redenomination),指货币单位价值的改变,既流通的纸币或硬币在单位、价值不变的情况下面额发生变化。货币改值一般是为了解决货币单位价值过小,而流通货币的面额过大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由通货膨胀所引发。部分情况下,货币单位会在改值后增加一个临时或永久的限定词,最常见的是“新”字。
随着不断的通货膨胀,相同数量的货币单位所具有的购买力不断下降的,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在支付时所使用的数额也就随之增大。当日常所用的货币数额变得过大时,便会对日常交易产生阻碍,因为携带大量的现金不仅不方便,风险也会增加,对自动取款机等系统会产生更大的压力,而且在居民的心理上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此时,政府当局就可能采取币制改革(英语:Monetary reform)来缓解这一问题,使用一个新货币单位来替换旧单位或者将货币单位重新定义后发行新的面额较小的货币。新货币的单位通常与旧货币的单位存在一个固定的比率,如果是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的货币改革,这个比例将远大于1,通常是10、100、1000、1000等10的整体幂,因此这一过程也被称为“去零”。
即使都是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和慢性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若是恶性通货膨胀,改值的比率往往是成万上亿的;若是慢性通货膨胀,改值的比率则要小一些。
所有曾使用“镑-先令-便士”货币体系(英语:£sd)的国家都曾经历过十进制化(英语:Decimalisation)过程,且很多国家选择在同一时期进行了十进制化。在十进制化之前,1镑 = 20先令,1先令 = 12便士;之后,1元 = 0.5镑 = 100 分,而1先令则变成了便于计算的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