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BA

✍ dations ◷ 2025-07-01 15:19:51 #亚胺,液晶,苯甲醚

MBBA,即N-(4-甲氧基苯亚甲基)-4-丁基苯胺(英语:N-(4-Methoxybenzylidene)-4-butylanil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亚胺类,含有醚、苯、醛亚胺和醚等官能基,具有液晶相态,且常温下就呈液晶态,是一种研究较多的液晶材料,其化学式为C18H21NO。

MBBA的在常温下为液晶态,凝固点为22度,熔点为47度,22到47度为液晶相。从固态变成液晶态的相变热为ΔHtrs=15.9377 kJ/mol、ΔStrs=53.91 k/mol K;从液晶相变成液相的相变热为ΔHtrs=0.2841 kJ/mol、ΔStrs=0.89 k/mol K;熔化热为ΔHtrs=18.033 kJ/mol、ΔStrs=61.04 k/mol K,三相点约为摄氏20度,另外,固、液、液晶共存为295.3 K,约为22.15 °C。

MBBA不溶于水、异氰酸酯、卤代有机物、过氧化物、酚类(酸性)、环氧化物、酸酐和卤化物,与氢结合可能生成强还原剂,如氢化物。

MBBA为长条型液晶分子,常温下会以间列式(线条式,或称为向列型,nematic phase)的方式排列。

制备MBBA可由茴香醛(又称对甲氧基苯甲醛)和对丁基苯胺发生缩合反应脱去一水分子制得,即常见的亚胺制备流程,以对丁基苯胺的氮上孤对电子攻击对甲氧基苯甲醛的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得到季铵半缩醛,在适当条件转变为半缩醛胺中间体,再脱去一水分子,即发生烷基亚胺去氧双取代反应(英语:Alkylimino-de-oxo-bisubstitution)得到产物MBBA。

一般会选用苯或甲苯作为溶剂,因为它们和水都会有共沸现象,再用迪安-斯塔克装置把水从系统中移除或使用分子筛,使平衡移至MBBA方向以制备MBBA。

1969年,汉斯·克尔克(Hans Kelker)首次成功合成MBBA,是当时少数于室温下呈间列式液晶相的液晶材料,且成为最热门的液晶研究的课题之一。

MBBA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电子、仪表产品的液晶显示器中,但由于MBBA的液晶态范围较狭窄,仅22度到47度,因此会加入EBBA形成共晶体,该混合物液晶相范围最广可达到0度至60度。目前工业上用的是MBBA与EBBA的混合物。

相关

  • 分子系统发生学分子系统发生学(Molecular phylogenetics)是分析遗传分子差异(主要是DNA序列)的系统发生学的一个分支,以获得有机体进化关系的信息。分子系统发生学分析的结果在系统发生树(phylo
  • 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为中国贵州省遵义市的一所高等学校。1947年,大连医学院创建。1969年,迁至遵义,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有16个院系,分别为基础医
  • 扫雷舰扫雷舰是一种海军水面舰艇,专门用来清扫海中的水雷,以保护船只航行与航道安全。扫雷舰一般属于第二线的作战舰艇,船上的武装以自卫为主。扫雷舰的作业方式是在疑似有水雷出现的
  • 萨尔曼·汗阿卜杜勒·拉希德·萨利姆·萨尔曼·汗(英语:Abdul Rashid Salim Salman Khan,1965年12月27日-),被称为萨尔曼·汗(英语:Salman Khan),印度知名演员、节目主持人、制片人、慈善家。 他
  • 弗兰斯·德明克弗兰斯·德明克(荷兰语:Frans de Munck,1922年8月20日-2010年12月24日)是一名荷兰前足球运动员及教练,场上司职守门员,以一头黑发加上黑色球衣,反应如猫般敏捷,因而被称为“黑豹”()。1
  • 亚历山大·叶夫根尼耶维奇·鲍文亚历山大·叶夫根尼耶维奇·鲍文(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Евгеньевич Бовин,1930年8月9日-2004年4月29日),苏联的记者、政治学家、外交官,曾担任过苏共中央总书记
  • 余小惠余小惠(1949年-),上海人,籍贯江苏省扬州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成员,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1991年因《都市风流》(与丈夫孙力合著)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49年,余小惠出生在上海
  • 红粉联盟《红粉联盟》(英语:A League of Their Own)是一部1992年的美国体育喜剧电影,讲述了美国女子职业棒球联盟(英语:All-American Girls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AAGPBL)的真实故事
  • 福田正博福田正博(1966年12月27日-),已退役日本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或中场,前日本国家足球队成员。在完成高中的课程后,福田于1989年加入了三菱重工足球部,当时球队只是一队业余并在日本足球
  • 私拟宪法私拟宪法,是在日本明治时代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前,由民间进行检讨而自行写成的宪法草案。现时知道存在了60个版本.最早的私拟宪法,是由青木周藏于1872年起草的“大日本政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