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水易燃

✍ dations ◷ 2025-10-21 13:02:26 #化学品安全,水化学,防火

遇水易燃(又称遇水致燃、遇湿易燃,有时称为“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是一种化学危害(英语:Chemical hazard),一般指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危险的化学反应。

综合不同学术机构的定义,“遇水易燃”的定义为:

引用错误:name属性为“Iowa”的参考文献没有在<references>标签中给出
引用错误:name属性为“UQ”的参考文献没有在<references>标签中给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中的规定与此规定相同。

此分级标准可见于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的一些中国大陆学术机构。

美国消防协会制订的NFPA 704(材料危害性应急标识系统)以“₩”符号(英文字母“W”加上双删除线)来标示与水有异常反应的化学品,符号置于白色区域,用以提醒操作人员在扑灭火种或处理溅出化学品时谨慎用水。

在危险品标贴规定(英语:Hazchem)中,蓝底白字菱形或蓝底黑字菱形用以标示与水生成易燃气体的固体化学品。

欧盟的《危险物质指令(英语:Dangerous Substances Directive (67/548/EEC))》定义了一系列用以标示危险品的警示性质标准词,当中R14、R15、R29分别用来标示遇水反应剧烈、遇水释放极易燃气体、遇水释放有毒气体的化学品。

遇水易燃物应该贮存在阴凉干爽的地方,注意防水、防潮,且避免靠近火种。贮存遇水易燃固体或液体的房间要使用防水物料来建设,地板要采用液密物料,也不宜设置自动洒水系统以外的水源;如果在设有自动洒水系统的房间,危险度高的遇水易燃物必须贮存在紧密水密容器内。危险性较高(国际法规委员会第二级或第三级)的遇水易燃固体或液体不应贮存在地下室。如果要室外贮存的话,遇水易燃物需放在容器里。此外,遇水易燃物不应与其它类型的危险品(例如易燃物)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品一同贮存。贮存遇水易燃物的分量应最小化。

处理遇水易燃物的实验人员要穿上实验袍、不露趾鞋、长袖衣物,不可穿短裤;如果遇水易燃物有相当大机会接触皮肤的话,实验人员宜穿上额外防护衣物。使用遇水易燃物时要戴上防护手套(例如丁腈橡胶实验手套),或者使用镊子,不应直接用手。

不少遇水易燃物在与水反应时会生成易燃的氢气,因此可以在通风柜内使用遇水易燃物,从而避免易燃气体积聚。

如果遇水易燃物引起火灾,处理人员可使用干粉灭火器或多种干燥粉末来扑救,不应使用水、潮湿物件、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剂来灭火。D类灭火器用作处理遇水易燃物引起的小火种。

如果遇水易燃物溅出的话,可使用专门的惰性清理物料,但实验人员不应试图自行处理大量溅出的遇水易燃物。

遇水易燃物包括:

相关

  • 词汇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短语(即词语)的总和。例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或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文言词汇、方言词汇等。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短
  • 丛集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又称丛发性头痛 (英文:Cluster headache) ,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常见症状为反复性的严重单侧头痛,常见在眼眶周围。 通常会伴随着流眼泪、鼻塞、患侧眼眶红肿。 一般而言
  • 丙烷丙烷是一个三碳的烷烃,化学式为C3H8,通常为气态,但一般经过压缩成液态后运输。原油或天然气处理后,可以从成品油中得到丙烷。丙烷通常用来作为发动机、烧烤食品及家用取暖系统的
  • 物理学定律列表物理学定律列表列出了各项物理范畴的所有条定律,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等。
  • 早雨海世早雨海纪指从距今约38亿5千万年到38亿年前,长达5千万年的一段时间。紧随它之后的是晚雨海世。该时期的上下界限标志是以二座最年青的大型月球撞击盆地的出现而确定:雨海盆地的
  • 瓦勒度派瓦勒度福音教会 (Waldensian Evangelical Church) ,属于瓦勒度派 (Waldensians、Waldenses 或作 Vaudois) ,也译作韦尔多派、瓦尔多派、华尔多派、瓦灯派,是约从中世纪兴起的基
  • NaMnOsub4/sub高锰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MnO4。高锰酸钠是一种红紫色晶体或粉末,不易得到无水物。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溶于液氨。氧化性较强。易潮解,因此应用不如高锰酸钾广泛。
  • 三块厝车站三块厝车站位于高雄市三民区的三块厝,亦称为西三民站,为台湾铁路管理局纵贯线(及过去屏东线)的铁路车站,旧站房目前为高雄市市定古迹。配合高雄市区铁路地下化计划新建之车站,三块
  • G点G点(英语:G-spot),有时称为格雷芬贝格点(英语:Gräfenberg spot,取自德国妇产科医生欧斯特·格雷芬贝格(德语:Ernst Gräfenberg))。是女性阴道中一处被认定为性感带的区域。受到刺激时
  • 丁国栋丁国栋(?-1649年),明末清初西北甘肃起义领袖。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人。丁国栋原为明朝驻甘州等地军官,先降于李自成义军,顺治初年降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因对清“重满轻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