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纬

✍ dations ◷ 2025-04-04 07:41:12 #南纬
纬度(φ)是地球表面一个点的南北地理位置的表示法。纬度与经度通常一起使用以确定地表上某点的精确位置。纬度是一个角度,其范围从赤道的0度到南北极的90度。在英文文本中,纬度通常使用小写希腊字母phi (φ)来表示。它以度、分、秒或者小数形式的度来计量,再附上N或S来表示北纬或南纬。纬度相同的连线形成与赤道平行的大圆。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和北极圈是特殊的纬线。纬度数值在0至3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低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30至6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中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60至9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高纬度地区。在定义经纬度的时候,做了两个抽象假设。第一,以大地水准面来代替地球的物理表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假想的由地球上静止平衡的海平面延伸到陆地内部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第二,用一个数学上简单的参考表面来作为大地水准面的近似。最简单的参考表面为球面,但是用旋转椭球面来模拟大地水准面要更为准确些。经纬度在这个参考表面上的定义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经度相同和纬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共同构成了这个参考表面上的经纬网。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的纬度和其在参考表面上的对应点一致,过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作参考表面的法线,该法线与参考表面的交点即为真实表面上那一点的对应点。纬度,经度和遵循某种规范的高度共同组成了 ISO 19111 标准中所定义的地理坐标系统。由于有不同的参考椭球面,地表上一点的纬度特征也就并不唯一。ISO标准中关于这一点的描述为:如果坐标参考系统没有完全定义,那么坐标(主要指经度和纬度)顶多是模糊不清的,至少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对于精确的应用非常重要,比如GPS,但是,在一般的使用中,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通常也就不提及参考椭球面。无论是为了使用经纬仪还是为了确定GPS卫星的轨道,纬度的测量都要求人们对地球重力场有充分的了解。研究地球的轮廓及其重力场的学科是大地测量学,这些内容将不会在此文中讨论。通过简单的名称变换,这篇文章里涉及到的地球坐标系统也可以扩展运用到月球,行星和其它天体上。地球上经度相同和纬度相同的线组成的经纬网,是参考地球自转轴确定的。最基本的参考点为极点,它们是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通过地球自转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为子午线,任意一个子午线平面和格林尼治子午线平面组成的夹角定义了经度,子午线是经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过地心且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于一个大圆,该圆被称为赤道,平行于赤道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一圆,该圆上纬度相同。赤道的纬度为0°, 北极的纬度为北纬90° (记作90°N或+90°),南极的纬度为南纬90° (记作90°S或-90°)。任意一点的纬度为该点的半径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如此定义的纬度通常被称为球形纬度,这样可以和后文提及的辅助纬度相区别。除了赤道外,四条特殊的纬线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平面叫做黄道,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是赤道面。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被称为黄赤交角,在图中以 i {displaystyle i} 表示,当前黄赤交角的值为23° 26′ 21″。因为这个角与地球自转轴和黄道法线的夹角相同,因此这个角也被称为地轴倾角。该图像展示了一个垂直于黄道且通过地球自转轴的平面的横截面,该时刻为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这时南极圈以南为极昼,而北极圈以北为极夜。夏至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极昼极夜现象正好与冬至时相反。回归线的纬度和黄赤交角相同,两个极圈的纬度等于黄赤交角的余角。只有在两条回归线之间地区有可能发生太阳直射现象。这些纬线将在下面的墨卡托投影中清晰的标示出来。在地图投影中,经线和纬线的形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比如,在球形墨卡托投影中,纬线是水平的,经线是垂直的;而在横轴墨卡托投影中,并没有垂直的或者水平的经线和纬线,它们都是一些复杂的曲线。图中的红线就是前文中提到的特殊的纬线。大范围或是全球的地图投影,是完全满足球形模型的,因为在最终绘制的地图上地球椭率忽略不计。球面上的法线通过球心,因此,子午线上一点到赤道组成的弧段所对应的球心角,其大小等于该点的纬度 (φ)。如果子午线上两点的距离用 m(φ) 表示,那么,其中,R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这是球形模型情况下最高精度的地球半径数值,因为更高的精度要求必须考虑地球椭率。地球半径R取值为6371km时,一度球心角所对应的子午线弧长为111.2km,一分球心角对应的子午线弧长为1.853km。1687年,艾萨克·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证明了一个旋转着的自引力流体在处于平衡时其形状为扁椭球。 牛顿的结论最终于18世纪被大地测量学证明。扁椭球体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180度得到的三维表面。旋转椭球体在本文中统称为为椭球体。(没有对称轴的椭球体被称为三轴椭球体)在大地测量学的历史上,人们使用过很多不同的参考椭球。发明人造卫星之前,参考椭球是为适应局部地区的水准面设计的,因为在那时人们只能得到有限区域的地理数据。随着GPS的出现,自然的,人们开始使用地心椭球(如WGS84),地心椭球的中心和地球质心重合,其短轴和地球自转轴重合。这些地心椭球的表面和大地水准面的距离通常在100米以内。由于纬度的定义依赖于参考的椭球,那么同一点在不同椭球上的纬度值不一样,因此,在没有确定参考椭球的情况下,不可能得到一点精确的经度纬度。政府部门保存的许多经纬度数据是基于以前的参考椭球确定的,因此有必要知道不同参考椭球得到的经纬度之间该如何互相转换。GPS手持设备包含了转换经纬度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在WGS84坐标系和当地坐标系之间相互转换经纬度。椭球体上和球体上的经纬网构造方式是一致的。除了赤道上的和两极外,椭球表面上一点的法线并不通过椭球中心,但是椭球体上纬度的定义并没有改变,依然是一点的法线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鉴于此,纬度的用辞必须更加准确,以下是几种不同纬度的定义:天文纬度 (Φ) 是地球表面一点的真垂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真垂线,方向和铅垂线一致,指向重力加速度的方向。重力加速度是由地球质量产生的引力加速度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加速度合成的。天文纬度可以通过测量天顶和恒星的角度来确定,其中,恒星的赤纬是已知的。通常,地球表面上一点的真垂线既不与参考椭球的法线垂直,也不与大地水准面的法线垂直。天文法线和大地法线之间的夹角通常只有几弧秒,但这个差值在大地测量学中很重要。大地水准面是理想化的平均海平面,而地球真实表面上的一点,通常比理想化的大地水准面高或低,因此该点的真垂线与大地水准面的法线并不重合。另外,地表上一点在某一时刻的真垂线还受到潮汐力影响,但潮汐作用在计算大地水准面时被抵消了。地球的子午线总长度大约20003.93km。平均:高纬度是地球表面南北纬度60度到90度之间的区域,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带。高纬度地区所具有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与其它纬度带明显不同,其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相对较少,人类活动也比其他地区较为冷清。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寒冷,多为极地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中纬度是地球上热带到极地之间的地区,一般指南北纬23.5至66.5度。在气象学上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高纬度和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此交汇,本区的气旋活动频繁。中纬度内陆地区的气温与沿海差异较大,内陆大陆性较强 。

相关

  • 贫化铀贫铀,也称为贫化铀或耗乏铀或衰变铀等等,英文简写为DU,是一种主要由铀-238构成的物质,为核燃料制程中的的副产物,故也是一种核废料。自然界中的铀,含有约99.27%的铀-238、0.72%的
  • 最大似然估计在统计学中,最大似然估计(英语: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缩写为MLE),也称极大似然估计、最大概似估计,是用来估计一个概率模型的参数的一种方法。下边的讨论要求读者熟悉概率
  • 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法语:La nitrification)是一个生物用氧气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继而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的作用。将氨降解为亚硝酸盐的步骤常常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硝化作用是土壤
  • 环球金融危机name = 'Transport', description = '交通',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 }, { type = 'item', original = 'articulated bus', rule = 'zh-cn:铰接客车;zh-tw
  • QT间期延长综合症长QT症又名长QT综合症(Long QT syndrome),全称是QT间期延长综合症,简称LQTS,是一种跟心律或心血管有关的心脏病。这一种病可能是先天的,也有可能是因为治疗其他心脏病的药物而引起
  • 格洛斯特郡格洛斯特郡(英语:Gloucestershire,读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
  • 台北水道水源地台北水道水源地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思源街1号,国立台湾大学水源校区对面,原为中华民国三级古迹“台北水源地唧筒室”,2002年2月5日公告更名,并将观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浑水抽
  • ø̞中前圆唇元音是一个元音,出现于一些口语中。就声学的角度来说,这个元音实际上是中次前圆唇元音 。由于在国际音标中并没有专门表示半闭与半开之间的前元音音标,习惯上通常将此
  • 碳足迹碳足迹亦译碳足印,盖指每个人、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以二氧化碳即CO2的影响为单位),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以下步骤,可以有效减少碳足迹:最后
  • 林纾《闽中新乐府》 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块肉余生录》林纾(1852年11月8日-1924年10月9日),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晚号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长安卖画翁、餐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