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爆一枚核子武器
✍ dations ◷ 2025-11-09 05:56:13 #试爆一枚核子武器
2006年朝鲜核试验或称朝鲜核子试爆,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次核试验,据传试爆于当地时间2006年10月9日上午10时35分27秒,时间大约在朝鲜官方宣布准备核试验的一周之后。试爆地点为咸镜北道的吉州郡地区舞水端里一座360米高的山的地下水平坑道内。核试验造成了一次震级3.6的人工地震,相当于800吨三硝基甲苯炸药(TNT)爆炸产生的能量,虽然规模比以往其他国家的初次核试都小,但是可疑的放射性物质被各国气象观测单位检测出来。美国在日本海高空侦察飞行获取了该次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核素。核爆炸的原子核裂变产生元素氙的放射性同位素并从地下泄露至大气层。韩国政府估计当量至少为800吨,里氏震级4.2级。 美国地质调查局也评定震级4.2级。 由震级可推断当量为2–12 kT。2006年10月13日,CNN引用两名掌握秘密情报的美国官员的消息,称在朝鲜附近的核爆后最初的大气采样未发现核爆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物质。几个小时后,CNN纠正了报道,称检测到了核爆产生的放射性核素,但数量太少不能得出确定结论。2006年10月16日,美国政府报告称已经发现这次核爆后产生的大气层放射性物质。这次核爆也被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英语:Preparatory Commiss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Organization) 的全球监控系统记录下来。在爆后2周,从位于加拿大北部的检测站检测到大气中的放射性氙同位素,分析后认为与朝鲜核爆炸兼容。朝鲜此次核试被国际普遍视为严重挑衅行为,引起各国谴责。
相关
- G+CGC含量是在所研究的对象(例如放线菌)的全基因组中,(鸟嘌呤)(Guanine)和胞嘧啶(Cytosine)所占的比例。一种生物的基因组或特定DNA、RNA片段有特定的GC含量。在DNA链中G和C是以三个氢键
- 伯氏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也译作博氏疏螺旋体、布氏疏螺旋体,巴格朵夫疏螺旋菌,莱姆病螺旋体,是一种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由蜱传播给人类。伯氏疏螺旋
- 乳酸林格氏液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RL),又称乳酸钠溶液(sodium lactate solution)或哈特曼氏液(Hartmann's solution),是一种含有氯化钠、乳酸钠、氯化钾,以及氯化钙的水溶液。
- 蒙古入侵欧洲长子西征,又称蒙古第二次西征、蒙古侵略欧洲(英语:Mongol invasion of Europe),是蒙古帝国继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西征。1235年开始至约1242年,历时约8年,因由各
- 真值在逻辑中,真值(truth value),又称逻辑值(logical value),是指示一个陈述在什么程度上是真的。在计算机编程上多称做布林值、布尔值。在经典逻辑中,唯一可能的真值是真和假。但在其他
- 可听声波声音是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气体、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声音的频率一般会以赫兹表示,记为Hz,指每秒钟周期性震动的次数。而分贝是用来表
- 塔利班国家组织: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非国家组织:塔利班(普什图语和波斯语:طالبان,意即“伊斯兰教的学生”,罗马拼音转写:Taliban),或译塔勒班,意译为神学士,是发
- 西日耳曼语支西日耳曼语支是日耳曼语族中最大的一支,包括德语、英语,还包括荷语、南非语和弗里西语。日耳曼语族其他的分支尚有北日耳曼语支和东日耳曼语支。西日耳曼语支下面有各种分支语
- 茄目茄目(学名:Solanales)是被子植物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下的一个目。花序尾端,萼片合生,花粉通常具有胼胝质本目物种可以合成O-甲基黄酮类,无法合成杨梅黄酮截至2018年,该目下目前已知有
- 肉体身体是每个生物的实体。身体是生物的外表,可表示该生物的健康程度,以致表示该生物是否死亡。人体主要组成部分有头、颈、躯干、双臂及双腿,另外包括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和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