裤子爆炸

✍ dations ◷ 2025-08-26 20:31:36 #裤子爆炸

裤子爆炸是1930年代新西兰部分农民使用政府推荐的氯酸钠作为除草剂,控制外来的农业杂草——千里光草,导致其裤子发生爆炸的事故。

事故的起因是农民喷洒氯酸钠时不慎将喷洒液沾到了衣服上。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会与衣服的有机纤维(羊毛和棉花)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沾染了氯酸钠的裤子容易发生自燃,导致引燃甚至起火。当裤子暴露于高温或明火时这一现象尤为严重,有目击者称曾看见挂在晾衣绳上的裤子开始冒烟。还有几起报道称,有农民穿着裤子时裤子发生爆炸,导致其严重烧伤。

新西兰梅西大学的历史学家詹姆斯·沃森在其文章《理查德·巴克利先生的爆炸裤子的意义》中记录了这段历史,后来他因此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

基于1930年代发生在新西兰的裤子爆炸事件的背景,美国流行电视节目《流言终结者》在2006年5月播出的《爆炸裤子》一集中通过实验探究了裤子爆炸的可能性。实验者在纯棉裤子上分别涂抹了四种物质:

每一组都采用四种不同的点火方法:明火、辐射加热、摩擦、撞击。虽然节目中没有表示所使用的除草剂是氯酸钠,但实验证实了涂抹除草剂的裤子确实会被除摩擦外的另三种方式引燃并剧烈燃烧。然而严格地说,燃烧与爆炸并非同一现象,燃烧只是燃料和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化学反应,而爆炸则涉及体积的迅速膨胀与极端猛烈的能量释放。不过,从目击者的主观因素来考虑,目睹这类裤子突然起火事件的人(尤其是那些自己的裤子突然着火的人)很可能会将这种突发事件描述为爆炸。

实验还显示另外三种物质均未引起裤子燃烧,表明氯酸钠可能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的《科学秀》(英语:)节目曾将裤子爆炸描述为“呆子秀里才会出现的场景”。BBC的《呆子秀》节目里真的播出了包含类似内容的一集。这一集里出现了这样的情节:一位士兵的衬衫后摆被涂上了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化学物质,当他坐下时,该物质在他体温的作用下发生了爆炸。

相关

  • 普罗提诺普罗提诺,又译柏罗丁(希腊语:Πλωτίνος ,英语:Plotinus ;204年-270年),新柏拉图学派最著名的哲学家,更被认为是新柏拉图主义之父。普罗提诺出生于埃及,青年时在亚历山大港求学,并
  • 沈刚伯沈刚伯(1896年12月4日-1977年7月31日),中华民国历史学家。湖北宜昌三斗坪人。自幼受留日归国的父亲沈莘庵教诲,读毕《左传》、《国语》、《国策》、《国礼》、《礼记》后,于11岁,19
  • 黄道蟹派黄道蟹总科(学名:Cancroidea)是短尾下目下的一个总科,原来有六个科,现时只有近圆蟹科和黄道蟹科两个科。黄道蟹总科之下现时只有两个科黄道蟹总科原来有六个科,除了上述两个科以外
  • 性倾向和生物学生物学与性取向的关系是一个研究课题。虽然科学家不知道性取向形成的确切原因,但他们的理论认为,遗传、激素和社会因素的结合决定了性取向。 产后社会环境对性取向的影响很弱,
  • 2010年木星撞击事件2010年木星撞击事件是2010年时在木星发生的大陨石撞击事件,撞击物可能是直径约8–13米的小行星、彗星、半人马小行星、熄火彗星或被木星引力临时捕获的卫星。此次撞击事件的
  • 玻璃圈玻璃圈是民国六、七十年代台湾社会对男同性恋社群的代称,而玻璃则为男同性恋者的代称,但是由于隐含偏见,近代已经变得很少用。
  • 锺伟 (工科进士)锺伟(1883年-?年),字道瓒,湖南省宝庆府新化县人。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宣统二年工科进士。
  • 圣保罗地铁圣保罗地铁(葡萄牙语:Metrô de São Paulo)位于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有1号线(蓝色)、2号线(绿色)、3号线(红色)、4号线(黄色)和5号线(紫色),全长65.9公里,车站58个,日均载客量为360万人。另
  • 北运河坐标:39°11′40″N 117°08′35″E / 39.194507°N 117.14311°E / 39.194507; 117.14311北运河是流经北京市东郊和天津市的一条河流,为海河的支流。干流通州至天津也即京杭
  • 参议院 (大韩民国)参议院(韩语:참의원)是大韩民国已废除之上议院,第二共和国正式成立,5.16军事政变后并解散,其后一直保持约九个月,直至第三共和成立。韩国第二共和国采取了两院制,组成下议院民议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