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曼陀罗花
✍ dations ◷ 2025-10-19 04:12:07 #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学名:Datura stramonium,英语:Thorn apple)是茄科类曼陀罗属植物,又名醉心花、狗核桃、醉仙桃、疯茄儿、南洋金花、山茄子、凤茄花、朝鲜牵牛花。几个世纪以来,曼陀罗被用作中医草药,以缓解哮喘症状和作为手术或接骨中的止痛剂。它也是一种强大的迷幻剂和谵妄剂。曼陀罗花是茄科野生直立木质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低纬度地区可长成亚灌木,株高一般在50厘米到200厘米之间,根部已经木质化。曼陀罗花单叶互生,上部呈对生状,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基部两侧不对称,全缘或者破转,波状锯齿。曼陀罗花的花蕾荫发于叶叉间,花呈喇叭型,大多数花色为白色,长度约在4厘米到10厘米之间。曼陀罗花的果实呈球形,外壳表面有棘刺,果实成熟时裂成4瓣,种子为宽三角形,扁平,淡褐色。植株花叶果实果实种子成熟的果实曼陀罗花原产于墨西哥。目前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生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阳山坡、林缘、草地。曼陀罗花花期很长,只要温度合适一年四季都可开花,野外生长的曼陀罗花花期在5月到9月之间,果期成熟期于6月到10月之间。曼陀罗花靠种子繁殖。曼陀罗花整株有毒,种子毒性最大。花的主要成分为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它的作用是使肌肉松驰,抑制汗腺分泌,因此古人将此花所制的麻醉药取名为“蒙汗药”相当于迷魂药的一种。宋朝《扁鹊心书》中说:“人难忍艾火炙痛,服此(曼陀罗花等)即昏不知痛,亦不伤人。”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其苦也”都强调了它的麻醉作用。据说三国时期华陀所制的“麻沸散”也含有曼陀罗花,民间的“蒙汗药”也是用其所制。曼陀罗花除有麻醉作用外,还有止咳平喘功效,可以治疗寒性咳喘、少痰等病症。但不论做为麻醉还是用来治咳喘,都要谨遵医嘱,否则就会中毒。曼陀罗花主要毒素成分为东莨菪碱、莨菪碱,误食后会出现口干舌燥、皮肤潮红、心跳呼吸加快、头晕,接着可能出现幻听、幻觉、意识模糊、妄想等神经系统症状。
相关
- 单核球单核细胞(英语:Monocyte)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细胞,单核细胞产生于骨髓,在血管内为单核细胞,血管外就变成巨噬细胞。其在人体免疫系统内有两种作用:一,补充正常状态下的巨噬细胞
- J01A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马马(学名:Equus ferus caballus),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产于中亚草原,6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养,最早的马匹驯养遗址于乌克兰草原发现,15世纪后,才被欧洲殖民者带到美洲和澳洲地区。马耳
- 布兰登·艾克布兰登·艾克(英语:Brendan Eich,1961年7月4日-),美国程序技术专家与企业家,JavaScript主要创造者与架构师,曾任Mozilla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并曾短暂担任首席执行官。布兰登·艾克生于
- 基频基本频率(或简称 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当发声体由于振动而发出声音时,声音一般可以分解为许多单纯的正弦波,也就是说所有的自然声音基本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正弦波组成
- 杏仁核杏仁核(英语:Amygdala)又名杏仁体,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马体旁回沟的外侧,顶部与与尾状核的末端相连。杏仁核是边缘系统的皮质下中枢,有调节内脏活动和产生情绪的功能。引发
- 仿生学仿生学(Bionics)是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的一门科学。仿生学通过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新的机械和新技术,或解决机械技术的难题。1958年8月由美国的J.E.Steele首先提出。
- Lossen重排反应洛森重排反应(Lossen重排反应)中,异羟肟酸1先与失水剂(如对甲苯磺酰氯)反应得到O-取代的中间体2,然后重排生成异氰酸酯3:异羟肟酸一般由相应的酯与羟胺反应制备。该反应的综述参见:
- 聂斯脱里派聂斯脱里派可指:
- 绿叶蔬菜绿叶蔬菜,也称作叶菜,是植物叶子可以作为蔬菜烹饪、食用。 虽然可作为绿叶蔬菜的品种千差万别,但大多数都有相似的营养成分与烹饪方法。全世界已知有近千种植物作为绿叶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