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陶纪

✍ dations ◷ 2024-09-20 08:41:12 #使用信息框时间线模板的条目,地质年代

奥陶纪(英语:Ordovician,发音: /ɔːrdəˈvɪʃən/,符号O)是地质时代中显生宙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4.85亿年前,结束于4.43亿年前。

1879年,地质学家查尔斯·拉普沃思(英语:Charles Lapworth)将莫企逊广义的志留纪下层定义并命名为奥陶纪。“奥陶”(Ordovices)之名来自英国威尔士一古代凯尔特人部落奥陶维斯人(英语:Ordovices)。

“奥陶纪”之译名最早见于由章鸿钊和翁文灏(1916) 编写的《地质研究所师弟修业纪》,后被地质工作者广泛使用,包括日本学者小林贞一(日语:小林貞一)(1929)、山成不二(1925)等。

直到1960年,奥陶纪的定义才正式获得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认可。

奥陶纪由于浅海广布、气候适合,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因此海生无脊椎动物进一步繁盛,分异更为显著,占绝对优势。浅海滋生着底栖的三叶虫、腕足类、腹足类、介形类、海百合、海林檎、苔藓虫、珊瑚、海绵类、喙壳类、角石类、牙形石、几丁石、层孔虫等。深水、滞流静水海域不适合底栖生物生存,海面漂浮着笔石类、有薄壳的纤小动物,如叶虾类,这些可以顺洋流漂浮,成为广布的化石。

笔石最早出现于寒武纪中期,在奥陶纪大量繁盛,主要营漂浮方式,分布广,演化快、容易保存,是奥陶纪重要的分层化石。早奥陶世早期以树形笔石为主,中期正笔石类中的无轴亚目大量繁盛,晚期有轴亚目的雕笔石出现;中、晚奥陶世是正笔石类的鼎盛时期。

三叶虫和腕足类都很繁盛。奥陶纪主要的三叶虫有栉虫目、镰虫目、褶颊虫目、镜眼虫目、球接子目等,腕足类中有绞纲的正形贝类、扭月贝类占重要地位。

钙藻也在奥陶纪时期开始出现,和珊瑚礁互利共生。

几丁石最早出现于奥陶纪早期,灭绝于泥盆纪末期,化石形状通常是一个微型的瓶子。

角石类最早出现于寒武纪晚期,奥陶纪属种繁多,体形较大,通常长达1米,位于当时食物链的上层。

五十桨翼鲎属(英语:Pentecopterus):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板足鲎类,体长可达2米;凶猛可怖的底栖顶级掠食者。

生活在奥陶纪晚期的美丽普罗米桑牙形石(英语:Promissum pulchrum),体长可达40厘米。

甲胄鱼类也在这时期开始出现。

绿藻在寒武纪晚期和奥陶纪很常见。陆生植物可能是从绿藻进化而来的,最初以微小的非维管植物形式出现。在最上层的奥陶系沉积物中发现了来自陆生植物的孢子化石。

最早的陆地真菌可能属于球囊霉目(Glomerales),通过菌根共生可使植物在陆地上的扩张中起着重要作用,使植物细胞可利用矿物质养分。在威斯康星州发现了这种真菌的菌丝和孢子化石,其地层年代大约为4.6亿年前,当时的陆生植物群只有非维管植物。

奥陶纪时期的大陆由主要的冈瓦纳大陆和其他三个较小的大陆:劳伦大陆、波罗的大陆、西伯利亚大陆以及一系列小型孤立陆块构成。小型孤立陆块在寒武纪时期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波罗的大陆和冈瓦纳大陆被托恩基斯特海(英语:Tornquist Sea)之间略微分开。劳伦大陆正在向北漂至赤道。巨神海将冈瓦纳大陆和波罗的大陆隔开。西伯利亚大陆已经漂移至赤道以北区域。

奥陶纪的海侵是在寒武纪海域延续下来的。扬子陆块、华北陆块西部边缘地带,在中、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略有上升,奥陶纪早期地层缺失,较新的奥陶纪地层与寒武纪呈假整合接触。在华北陆块的中、东部和扬子陆块,奥陶纪、寒武纪地层皆呈整合接触。中奥陶世之后华北陆块上升为陆地,除西部边缘地区外,晚奥陶世没有沉积。

阿瓦隆尼亚从冈瓦纳大陆的北部边缘脱落,并向北漂移。瑞亚克洋在阿瓦隆尼亚和冈瓦纳大陆之间开裂形成。晚奥陶世时期,阿瓦隆尼亚与波罗的大陆碰撞,巨神海因为阿瓦隆尼亚与波罗的大陆的合并而缩小。而组成欧洲的另一部分(Armorica Terran Group)仍位于冈瓦纳大陆北部边缘。

哈萨克地块于奥陶纪时期形成,孤立于当时其他大陆之外,其地块在石炭纪时期才和西伯利亚大陆碰撞。

奥陶纪时期每年撞击地球的陨石数量是现在的约100倍。

加里东造山运动在地台区表现为频繁的震荡运动,地槽区有较多的火山喷发岩、中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如北方地槽区。

奥陶纪早、中期继承了寒武纪的气候,气候温暖、海侵广泛,海平面在特马豆克期达到了显生宙以来的最高水平;晚期冈瓦纳大陆发生大规模的大陆冰盖和冰海沉积,代表寒冷的极地气候。

按古地磁数据,奥陶纪南极最初从今天的阿尔及利亚南部(早奥陶世)的某个位置向北迁移到今天的阿尔及利亚地中海沿岸位置(中奥陶世),然后移至西非位置(晚奥陶世),这与非洲冰碛层的分布于南极圈内的解释是吻合的。冈瓦纳大陆东部仍处于赤道附近。北美、西伯利亚、中国华北有蒸发岩沉积,推测为干热气候环境,属低纬度地区。奥陶纪北极位于南太平洋,大陆地区基本位于南半球,从沉积物看,当时南半球的气候分带比较明显。由于晚奥陶大冰期的存在,导致海平面的全面下降。

相关

  • 正子断层造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英语: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是一种核医学临床检查的成像技术。PET技术是当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
  • 石花肺鱼维多利亚肺鱼(学名:Protopterus aethiopicus),又称石花肺鱼、刚果肺鱼、大王肺鱼或梅氏肺鱼,为非洲肺鱼属的四种现生物种之一,广泛分布于东部与中部非洲。本种的基因组有多达1330
  • 托勒密五世托勒密五世“神显者”(希腊语:Πτολεμαῖος Ἐπιφανής Εὐχάριστος, 前209年10月9日-前180年9月),是 托勒密埃及第五位国王(Basileus)和法老,于前204年7月
  • 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英语:glioblastoma),又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英语:glioblastoma multiforme,缩写:GBM),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具侵袭性的脑癌。胶质母细胞瘤的体征和症状最初呈非特异性。患
  • radspan style=letter-spacing:0.1em/spanssup−1/sup每秒弧度(符号:㎮,rad·s−1或rad/s)是国际单位制中角速度的计量单位,表示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定义为每秒转动的弧度。一弧度每秒等于:
  • 威利·布兰特维利·勃兰特(德语:Willy Brandt,亦作威利·布朗特,1913年12月18日-1992年10月8日),德国政治家,曾任联邦德国(西德)总理。1969年西德联邦大选,勃兰特领导的社民党成为第一大党,结束基督
  • 弗兰克塞扎尔-奥古斯特-让-纪尧姆-胡伯特·弗兰克(法语:César-Auguste-Jean-Guillaume-Hubert Franck,1822年12月10日-1890年11月8日),比利时裔法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
  • 苏(英语:Sue),编号FMNH PR2081,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具雷克斯暴龙化石。它是由美国古生物学家苏·亨德里克森于1990年8月12日在南达科他州西部发现的,因此以她的名字命
  • span class=nowrapCuTe/span碲化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Te。碲化铜在自然界中以Vulcanite矿(英语:Vulcanite)的形式存在。硫酸铜的热溶液和碲反应,或者硫酸铜溶液与碲化物(如Na2Te等)反应,都可以得到CuT
  • 国家人权博物馆国家人权博物馆为中华民国设立的国家级人权博物馆,辖新北市新店区白色恐怖景美纪念园区及台东县绿岛乡白色恐怖绿岛纪念园区。其于2018年3月15日成立,同年5月18日揭牌。业务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