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五常,所指的是汉末三国时期,荆州襄阳五位马氏兄弟的合称。
源自陈寿的《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因其兄弟五人,并有才华、名气,且字均有“常”字,故人们并称为“马氏五常”。
据表字推论、联想,马氏五常分别为兄长马伯常/孟常,二弟马仲常,三弟马叔常,四弟马良(字季常)及庶弟马谡(字幼常)。
实仅马良、马谡有载,其余三位兄弟除载表字有“常”外,姓名、表字皆为不详。且除马谡载谓弟外,马良排行实亦不详。
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先主领荆州,辟为军队。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马姓,除表字有一“常”字外,名、字实均不详。有才华、名气。
此外无别载。
马姓,除表字有一“常”字外,名、字实均不详。有才华、名气。
此外无别载。
马姓,除表字有一“常”字外,名、字实均不详。有才华、名气。
此外无别载。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荆州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官至侍中。
因眉间带白毛,在兄弟中才能也最为出众,故乡里中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从事。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任命马良为左将军掾。曾出使东吴,孙权对他十分尊敬。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为侍中。同年,刘备出兵伐吴,奉命到武陵招降五溪蛮夷,一切尽在其掌握之中。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被打败,马良亦阵亡。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荆州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官至参军。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
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蜀汉丞相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经常和他日夜谈论军议。
刘备临终前告诫诸葛亮:“马谡说的话大过实际的本领,不能委以重任,请您务必好好观察他。”,惟诸葛亮不以为然,仍任谡为参军。
建兴三年(225年),在诸葛亮南征孟获前,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获采用。此举终使南疆等地直至蜀汉灭亡,未再有大型叛乱战事。
建兴六年(228年),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于街亭之战因违背诸葛亮的作战指令,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其中,五常似乎仅以四弟马良及庶弟马谡有明确史书记载。
五常之兄长、二弟及三弟除各有才华、名声及并称五常外,并无记载。
上述兄长、二弟及三弟的字,是因中国古代常有以“伯仲叔季”、“孟仲季”为字,以代表兄弟间的排行。而有载的马良(季常)、马谡(幼常)的表字亦符合此列,故有此推论、联想。
马良(季常)
马谡(幼常)
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