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天文学

✍ dations ◷ 2025-09-07 08:15:24 #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玛雅文明

玛雅天文学是指玛雅文明发展出来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有关。

古代玛雅人不知道望远镜,也没有哥白尼的日心说,却知道天体的精确运行周期,并和现代极为相近。比如,太阳年(即一般意义上的一年)现代的精确测量值为365.2422天,而古代玛雅人却知道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比准确数字只少0.0002天,相当于17.28秒,他们计算一年的正确时间为365天又3小时45分48秒,所以他们总共有19个月,其中有18个月有20天,而第19个月有5天3小时45分48秒。玛雅人对金星的会合周期的计算能精确到每六千年只差一天。历法也指出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88天,而现代科技的测量值为29.528395天。玛雅人观察到在每年的3月15日,昴宿星团,会第一次在天空中升起,每72年的升起时间,会提早一天;再过72年,又会提早一天,经过约26000年后,昴宿星团又会在3月15日升起(经计算为26280年,因为昴宿星团每72年的升起时间,会提早一天;再过72年,又会提早一天,而一年有365天,所以365乘以72等于26280 )。玛雅人借由长期观察,目睹12月冬至地球和太阳及银河中心在慢慢靠近,并排成一直线,这现象约两万六千年发生一次,这也是2012年人类灭亡说的来源之一。

以上所说通篇都是错误的, 大多来自有心人士的炒作或穿凿附会

1.玛雅人并不知道太阳年的长度是365.2420, 玛雅人使用的太阳历(Haab 哈布历)是365天, 没有闰年的设置, 所以误差很大, 大约每四年会和真正的太阳周期少一天, 每一百年约差24天, 每1507年会少365天, 也就是每1507年, 哈布历会绕过一个完整的太阳周期, 重新符合太阳位置, 这时候玛雅人的哈布历已经过了1508年, 而地球实际只绕日1507次

而古代的玛雅人另外有一套历法叫长纪历, 是基于玛雅人的20进位的数字系统, 每一周期有360天, 每20周期称为Ka'tun, 20*20=400个周期称为Bak'tun, 古代玛雅人观察到, 在长纪历过了7 Bak'tun 13 Ka'tun之后(400*7+13*20=3060个周期=1101600天), 它们使用的哈布历会经过两次四季重新符合太阳位置

于是从每1101600天差365*2=730天, 得到每年差0.242036天这个结果

但这数字其实是古代玛雅人以文字描述他们发现到的历法误差, 而由现代人利用现代数学去算出来的结果, 玛雅人采用他们的历法时并不知道有这样的误差存在, 这个数字纯粹是因为玛雅人历法上的巧合而出现的, 并非玛雅人准确测量得知

2.玛雅人有19个月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采用20进位的数字系统, 所以每个月是20天, 一年365天则分为完整的18个月, 每个月利用该月份的自然现象取名, 剩下的五天称为Wayeb, 意思为无名日玛雅人的一年就是365天, Wayeb为五日, 并无Weyeb有5天3小时45分48秒这种事情

3.玛雅人的金星历一个周期是584天, 而真实的金星周期(金星周期指的是从地球观察金星与太阳相对位置回到原点的日子, 非金星公转周期)是583.924天, 差距是0.076天, 也就是差不多21年就会差一天, 而古代玛雅人也发现了这件事, 所以它们每过61个金星周期就减去4天, 但是这样每100年仍然会差0.88天, 于是每逢301个金星周期又多减去4天, 经过这样调整之后, 每481金星周期(约770年)会差0.88天, 而非上文所说的6000年差一天

4.昴宿星团每72年差一天, 是因为地球轴心每71~72年会差1度, 这在天文学上称为岁差, 地轴完成一周360度的飘移大约是25771年, 岁差的现象各个古文明都有观察到, 至于后半段说“玛雅人借由长期观察,目睹12月冬至地球和太阳及银河中心在慢慢靠近,并排成一直线,这现象约两万六千年发生一次,这也是2012年人类灭亡说的来源之一”这不知所云,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2012预言的原因是因为玛雅人长纪历在2012年12月21日结束第13个Ka'Tun, , 12月22日进入第14个Ka'Tun, 因为换纪元, 所以引发末日联想

相关

  • 马尔切洛·马尔皮吉马尔切洛·马尔皮吉(Marcello Malpighi,1628年3月10日 – 1694年11月29日),意大利显微解剖学家。生于克雷瓦尔科雷的一个农民家庭。17岁入博洛尼亚大学就读。1668年成为英国皇家
  • 原核延伸因子原核延伸因子(英语:Prokaryotic elongation factors)是原核细胞进行原核翻译的过程中所需的三种延伸因子,分别被命名为:EF-Tu、EF-Ts及EF-G(其中EF-Tu和EF-Ts可复合为EF-T)。原核
  • 氯化钡氯化钡(化学式:BaCl2)是钡的氯化物,有毒,灼烧时产生黄绿色的光。氯化钡可以由碳酸钡(自然界中的毒重石)或氢氧化钡和盐酸的反应得到。工业上可以从硫酸钡经过两个步骤得到:氯化钡溶
  • 李家明李家明(1945年-)是一位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家,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双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45年出生于中国云南昆明。1968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电机系,获工
  • 熊本市熊本市(日语:熊本市/くまもとし Kumamoto shi */?)位于日本九州中部,为九州第三大城市,是熊本县的县厅所在地,也是县内的最大城市,人口73万余。市内街道整齐,楼厦林立,富有现代感,日
  • 马塔兰马塔兰(印尼语:Kota Mataram),或称马打兰,是印尼西努沙登加拉省的首府,位于龙目岛的西部,隔着龙目海峡与巴厘岛相望。马塔兰共划分为6个行政区,由三个部分组成,从西向东分别为安潘楠,
  • 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是一类通过抑制原核生物内蛋白质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杀死病原体目的的抗生素。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包括氨基酰-tRNA合成、肽链合成的起始、延伸及
  • 巴拉乌尔龙属巴拉乌尔龙属(学名:)又称双爪龙或矮壮龙,是兽脚亚目鸟翼类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罗马尼亚。巴拉乌尔龙是种高度特化的肉食性恐龙。正模标本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巴拉乌尔
  • 杰克·惠特尼杰克·惠特尼(英语:Jack Whitney)为一位美国音讯工程师。他曾赢得了2次奥斯卡奖,一次最佳音响效果奖,和一次最佳视觉奖。并在最佳音效上获得了6次提名。获奖:提名:
  • 轴榈属轴榈属(学名:)是棕榈目棕榈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植物,少数为乔木。该属共有约153种,分布于亚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