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含磷物质
✍ dations ◷ 2025-04-04 07:32:43 #含磷物质
3s2 3p32, 8, 5蒸气压((白磷))第一:1011.8 kJ·mol−1
第二:1907 kJ·mol−1
第三:2914.1 kJ·mol−1
(主条目:磷的同位素磷(拉丁语:Phosphorum,化学符号:P)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原子序数是15。磷是一种易起化学反应的、有毒的氮族非金属元素。它的化学反应活性和毒性取决于形态不同而有所区别。磷化氢燃烧的火叫鬼火。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五氧化二磷白烟:4
P
+
5
O
2
⟶
2
P
2
O
5
{displaystyle {ce {4P + 5O2 -> 2P2O5}}}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白磷、红磷和水经过几步反应生成H3PO4、H2及很少量的H3PO3和PH3:P
4
+
16
H
2
O
=
4
H
3
PO
4
+
10
H
2
{displaystyle {ce {P4 + 16H2O = 4H3PO4 + 10H2}}}在化学史上第一个发现磷元素的人,当推十七世纪的一个德国汉堡商人波兰特(Henning Brand,约1630年~约1710年)。他是一个相信炼金术的人,在三十年战争时他担任初级军官,战争结束后成为玻璃工匠的学徒。后来他娶了一位有钱人的女儿。丰饶的嫁妆让他从此不愁吃穿,所以他开始追求他真正的兴趣,也就是寻找贤者之石,而当时的社会相信贤者之石要透过炼金术才能制成。当时社会相信,贤者之石可以把所有东西变成黄金,甚至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然而,反复的实验失败终究还是花光了他的所有积蓄。更不幸的是他妻子也过世了。之后他又娶了另一位女人,这位后来娶的妻子不只带给他财富让他可以继续实验,也给他一个儿子可以在实验室帮他的忙。由于他相信人体本身就是一种炼金术,因为从嘴吧吃进去的跟排泄出来的物质完全不一样。所以他使用尿作了大量实验。1669年,他在一次实验中,将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混合,加热蒸馏,虽没有得到黄金,而竟意外地得到一种十分美丽的物质,它色白质软,能在黑暗的地方放出闪烁的亮光,于是波兰特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冷光”,这就是今日称之为白磷的物质。波兰特对制磷之法,起初极守秘密,不过,他发现这种新物质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德国。德国化学家孔克尔曾用尽种种方法想打听出这一秘密的制法,终于探知这种所谓发光的物质,是由尿里提取出来的,于是他也开始用尿做试验,经过苦心摸索,终于在1678年也告成功。他是把新鲜的尿蒸馏,待蒸到水分快干时,取出黑色残渣,放置在地窑里,使它腐烂,经过数日后,他将黑色残渣取出,与两倍于“尿渣”重的细砂混合。一起放置在曲颈瓶中,加热蒸馏,瓶颈则接连盛水的收容器。起初用微火加热,继用大火干馏,及至尿中的挥发性物质完全蒸发后,磷就在收容器中凝结成为白色蜡状的固体。后来,他为介绍磷,曾写过一本书,名叫《论奇异的磷质及其发光丸》。在磷元素的发现上,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差不多与孔克尔同时,用与他相近的方法也制得了磷。波义耳的学生汉克维茨(Codfrey Hanckwitz)曾用这种方法在英国制得较大量的磷,作为商品运到欧洲其他国家出售。他在1733年曾发表论文,介绍制磷的方法,不过说得十分含糊,以后,又有人从动物骨质中发现了磷。由于单质磷在空气中会自燃或缓慢氧化而放热发光,因此磷的拉丁文名称Phosphorum来源于希腊文Φωσφόρος的拉丁化,原指“启明星”,意为“光亮”。而在中文里,磷的本字为粦,根据晋代《博物志》记载,“战鬬死亡之处,有人马血,积中为粦,着地入艸木,如霜露不可见。有触者,着人体后有光,拂拭即散无数,又有吒声如鬻豆。舛者,人足也。言光行着人。”可见上部"米"字乃代表鬼火之"炎"字转写,下部"舛"字则指人足部。“磷”字本与“粦”无关,如司马相如在作赋时将其与"嶙"、"粼"混用,指光亮。南朝时期的字典《玉篇》中记载为云母之意。本作为鬼火之源的"粦"后加石字偏旁以作为其元素性质之辨,指鬼火之源所含的元素。此与"磷"之原来诸义皆有所不同。磷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9%。磷不以单质存在,通常在磷酸盐中天然存在,尤其是磷灰石。磷也存在于生物体当中,是原生质的基本成分。磷的现代制法是将磷酸钙与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及焦炭一起放在电炉中加热。为使反应式易于理解,可写成两步如下:已发现磷的同位素共有13种,包括磷27至磷39,其中只有磷31是稳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带有放射性。磷的含氧酸非常丰富,结构较为复杂,且大多具有商业价值。这些含氧酸都有和氧相连的氢原子,可以体现酸性,也有些有不体现酸性的直接连在磷上的氢原子。纵然许多磷的含氧酸已经被合成,但仅有以下几种是较常见的。其中的三种——次磷酸、亚磷酸和磷酸尤为重要。最常见的磷化合物是磷酸盐(
PO
4
3
−
{displaystyle {ce {PO4^3-}}}
),它是一个呈四面体的阴离子。其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用作化肥。磷酸根离子是(正)磷酸的共轭碱。磷酸是一个三元酸,所以它可以逐步转变为以下三种共轭碱:磷酸及其衍生物有聚合成链或环而形成
P
−
O
−
P
{displaystyle {ce {P-O-P}}}
键的倾向。目前已知的聚磷酸衍生物已经有很多,比如ATP。它们通过磷酸氢盐(例如
HPO
4
2
−
{displaystyle {ce {{HPO4}^{2-}}}}
和
H
2
PO
4
2
−
{displaystyle {ce {{H2PO4}^{2-}}}}
)脱水得到。例如,下列缩合反应在工业上非常广泛地用于生产三磷酸钠(俗称五钠):十氧化四磷(P4O10)是磷酸的酸酐。它是白色的固体,与水反应非常剧烈。PCl
5
{displaystyle {ce {PCl5}}}
和
PF
5
{displaystyle {ce {PF5}}}
两种化合物具有共同点:它们都较不稳定,且都是白色或浅色的。
PCl
5
{displaystyle {ce {PCl5}}}
和
PF
5
{displaystyle {ce {PF5}}}
的空间构型都是五角双锥,并且它们都是路易斯酸。后者可以形成
PF
6
−
{displaystyle {ce {{PF6}^{-}}}}
离子,它和
SF
6
{displaystyle {ce {SF6}}}
互为等电子体。至于另外两种磷的卤化物
PBr
5
{displaystyle {ce {PBr5}}}
和
PI
5
{displaystyle {ce {PI5}}}
都是极不稳定的。而磷最主要的卤氧化物是三氯氧磷(
POCl
3
{displaystyle {ce {POCl3}}}
),它的空间构型是四面体型的。以往一直认为磷(V)化合物中磷的d轨道参与了杂化。然而经过计算机大量计算,事实并非如此:磷只用了s和p轨道杂化。这可用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磷酸根中的氧可以被硫取代,如硫代磷酸。多种硫化磷也是已知的。磷可用于安全火柴、烟花、燃烧弹和化肥,还可以保护金属表面免于腐蚀。磷酸的用途也十分广泛。磷是骨骼和牙齿的构成材料之一。正常成年人骨中的含磷总量约为600~900克,人体每100毫升全血中含磷35-45毫克。磷能保持人体内代谢平衡,在调节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生命物质核苷酸的基本成分。它参与体内的酸碱平衡的调节,参与体内脂肪的代谢。磷缺乏可以出现低磷血症,引起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异常,软骨病。磷过多将导致高磷血症,使血液中血钙降低导致骨质疏松。短时间内摄取一定分量的白磷单质,可造成急性白磷中毒。
相关
- 小肠癌在肿瘤学里,小肠癌是指发生在小肠的恶性肿瘤。和其他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例如胃癌和大肠癌比较,小肠癌相对罕见。小肠全长约600cm,占胃肠道全长的70%~80%,但由于消化物暂留时间短,因
- 筋膜筋膜是贯穿身体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它包绕着肌肉、肌群、血管、神经。筋膜分好几层,分别叫浅筋膜、深筋膜、内脏筋膜,它们延绵不断贯穿身体上下。筋膜是致密结缔组织,其内含紧密
- 病假病假 (或称有薪病假)是劳工能因身体健康因素,留在家里休养,并且不会失去工资。带薪病假在许多国家是法定要求,像是大部分欧洲国家、许多拉美国家,还有一些非洲和亚洲国家在法规
- 脱氨基脱氨作用(英语:deamination,亦可称为脱氨基)是指移除分子上的一个氨基。人类的肝脏经由脱氨作用将氨基酸分解,当氨基酸的氨基被去除之后,会转变成氨。由碳及氢所组成的残余部分,则
- 2014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疫情2014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爆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全基因组测序(英语:全基因组测序)显示疫情与西非的疫情无关,但同属埃博拉病毒属。2014年8月疫情出现,同年11月宣布结束,42天后无新增
- 铰剪剪刀,古称铰剪或铰刀,粤语称鉸剪,闽语称铰刀,是一种剪裁物件的工具,有双刀刃。剪刀是约公元前1500年时由古埃及人发明的,最早在古埃及人的废墟中找到,这些剪刀都是用某一种金属制成
- 高井反应Takai反应(高井反应),又称Takai烯化反应(Takai olefination)、Takai烯烃合成,由 Takai Kazuhiko(高井和彦)首先报道。醛与偕二卤代烃在二价铬催化下形成碳-碳双键,在醛基碳上延长碳原
- 美国哲学会美国哲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是美国现存最古老的学术团体。于1743年在美国著名发明家富兰克林的推动下成立。美国哲学会的总部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要成为
- 鞘氨醇鞘氨醇(Sphingosine)又称神经鞘胺醇,学名2-氨基-4-十八烯-1,3-二醇,是一种含有不饱和烃基链的十八碳氨基醇。鞘氨醇属于鞘脂类,为细胞膜组成成分之一。鞘氨醇在体内可在两种激酶
- 金元四大医学家金元四大家或称金元四家,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即刘完素的火热说、张从正的攻邪说、李东垣的脾胃说和朱震亨的养阴说。宋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