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

✍ dations ◷ 2025-07-21 08:34:05 #三商企业集团,1989年建立的组织,台湾基金会

财团法人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英语:Foundation for Chinese Dietary Culture)成立于1989年11月8日,是由台湾的三商企业集团的翁肇喜先生创办的,是一个以研究、传承中华饮食文化为宗旨的民间财团法人。其宗旨在唤起社会人士对传统饮食文化之珍视,提升饮食文化之学术地位,推展国际间学术及技艺交流。

1989年,三商行成立财团法人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2005年,中国饮食文化基金会改名为财团法人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英文名称不变。

中华饮食文化图书馆是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成立的前身,于1987年着手筹画,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它的成立是三商企业集团秉持着对社会大众回馈的理念,免费提供社会大众使用的专门图书馆。馆藏现有与中华饮食文化相关之中外图书约二万五千余册,资料类型有图书、期刊、博硕士论文、影音光碟、剪报资料、菜单、古书、小册子、期刊论文、照片等。

收录范围有食经论著、历史典故、杂文、药膳、食疗、食补、食谱、地方菜系、食材、食器、餐饮管理、各式饮品、饮食风俗、器皿、茶、酒等。

图书及视听资料均采用“中华饮食文化图书馆分类法”分类;中、日、韩文图书采“中国编目规则”编目,西方语文图书采用“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编目。现期期刊置于馆内期刊架,中、日、韩、西文期刊按刊名笔划顺序排列。过期期刊置于馆内期刊装订区。

为了提升国人的饮食至文化层次,并使其自成为一个体系化的学问,基金会于1989年第一次举办“中华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希望经由研讨会的举办,各领域学者得以共聚一堂,透过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汇集各方意见与共识。最终的目标则在于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研究风气,鼓励世界各地学者从事相关研究,提升中华饮食文化之学术地位。

自1989年举行第一届,之后每二年举办一届,2011年已举办十二届。会议中曾邀请数位国际知名学者与会发表,如中研院李亦园院士、张光直院士、日本石毛直道教授、美国Sidney Mintz教授及其他英、法、德、美、加、日、韩、澳洲、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近20个国家知名学者共同参与,每届均有约20-30篇论文发表。在会后则集结出版论文集,总计收录相关主题论文302篇,有效保存中华饮食文化之研究并传播研究成果。

为将中华饮食文化的演变及时代风潮留下记录,基金会每年举办“饮食文化系列讲座”及“餐饮管理系列讲座”,邀请产学界分享发展和研究的经验,以期提升饮食文化研究之社会风气。2012年合并系列讲座举办“台湾饮食文化暨餐饮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关

  • 性别比性别比(英语:Sex ratio),在生物学中又称性比,是指族群中雄性(男性)对雌性(女性)的比率。在人类中,出生男女的性别比大约为105:100。性别比有以下几个种类:人类可能会无意间影响其他生物
  • 维罗纳维罗纳(意大利语:Verona)是位于意大利北部威尼托阿迪杰河畔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200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莎士比亚的名作《罗密欧与茱丽叶》以此城为背景,有“爱
  • 北爱琴海诸岛北爱琴海诸岛,又称东北爱琴海诸岛,指爱琴海北部海域的一系列互不相连的岛屿。北爱琴海诸岛大部分隶属希腊,其余属土耳其。北爱琴海诸岛以南为基克拉泽斯和佐泽卡尼索斯群岛(南斯
  • 试衣间试衣间(fitting room),又称试身室,是服装店、百货公司的设施之一,供客人试穿店内售卖的衣服。通常有提供镜子和挂衣勾,但不会提供沐浴设施。有些试衣间是位于店内固定位置,而百货公
  • 日本核研究日本核武器计划(Japanese nuclear weapon program)起始于1930年代终结于1945年,由当时的大日本帝国陆军和帝国海军主持,目的是研制核武器。1940年,时任日本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所
  • 陈松勇陈松勇(1941年7月1日-),出生于台湾台北市,台湾男演员。1970年代出道,为金马影帝,2000年后逐渐息影,之前居于台北市通化街一带,目前居住于新北市林口区。他多在电影中出演黑帮老大或者
  • 赫伯特·威廉·康赫伯特·威廉·康 (Herbert William Conn,1859年1月10日-1917年4月18日)是美籍的细菌学家及教育家。赫伯特·威廉·康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菲奇堡,是 Reuben Rice Conn和Harriot El
  • 黄毛峰黄毛峰,日本称千岁山(ちとせやま),是位在黄尾屿(日本称久场岛)的一座山峰,位置在岛上的中部。黄毛峰是岛上的最高峰,也是黄尾屿的主峰,海拔高度为117米。该山峰的中文名由中国在2012
  • 斑点派斑点派,亦称斑点主义或滴色主义,是在法国兴起而1940年代和50年代流行的艺术流派。此派名字来自法语的,意指点。斑点派着重色点和色块,并感觉上认为颜色是色泽偶然着色到画布的。
  • 江泽佳江泽佳(1920年11月15日-2013年11月10日),安徽人,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和麦吉尔大学,中国共产党党员,电工理论专家,教育家,曾担任重庆大学校长。1920年,出生于湖北省汉口市。原籍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