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亚来

✍ dations ◷ 2025-11-05 10:09:07 #1837年出生,1885年逝世,马来西亚佛教徒,马来西亚政治人物,吉隆坡,马来西亚客家人,惠阳人,叶姓

叶亚来(1837年3月14日-1885年4月15日),又名德来,字桂轩,号茂兰,原籍中国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周田乡、客家人,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是吉隆坡的开埠功臣。

叶亚来出生于贫苦的佃农家庭。幼年时曾进入学塾读书,仅两年便因家贫而辍学。之后,叶亚来在家乡替地主牧牛,编织竹器以帮补家计,但因当时清朝政府正和太平天国作战,导致民不聊生,于是17岁的叶亚来选择离开家乡,下南洋去寻找生计。

在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叶亚来跟随同乡下南洋。刚开始时他来到马六甲投靠族叔叶国驰,协助他养鱼种菜,之后叶国驰安排他到榴莲洞加(Durian Tunggal)的一家锡矿工作。4个月后,因该锡矿生意欠佳,叶亚来被转介到附近的吉山镇(Kesang)的一家杂物店做伙计,店主叶五也是叶亚来的族叔。虽然叶亚来勤奋工作,但沉迷于赌博,使叶五对他很失望,叶五给了他100大元,把他遣回中国。可是,当船行驶当新加坡停泊时,他把钱赌光了,他觉得没有脸目回去家乡,便继续留在马来亚工作。

1856年,他来到当时采矿业非常发达的卢骨(英语:Lukut),他在当地同乡张忠经营的矿场当厨师,工作三年后存了一点积蓄之后,便自己做生意,包括贩运猪只和收购锡米,也开始接触社会各阶层人士。

1859年,叶亚来来到了双溪乌戎,他结识了当时双溪乌戎甲必丹盛明利的手下刘壬光和当地商界领袖叶致英,并受到他们的赏识。

1860年8月,双溪乌戎发生大屠杀惨案,当地两个马来集团因争夺华人锡矿税收等利益发生冲突,而当地两大私会党华人帮派,即海山派和义兴派,也因本身利益而分别支持其中一方。在短短半年内,双方死伤惨重,华人在此事件死伤人数估计6000人,马来人也为数不少,这事件被称为双溪乌戎械斗(马来语:Perbalahan di Sungai Ujong)。盛明利在败退时遭敌方所擒被杀,刘壬光和叶亚来也在战争中受伤。叶亚来协助将盛明利安葬在马六甲,并建庙供奉,尊称他为仙师爷。后来他又在吉隆坡和芙蓉等地多处兴建仙师爷庙记念盛明利。

1861年,24岁的叶亚来在继盛明利、叶致英之后,被众人推举为芙蓉的第三任甲必丹,他虽然只在任一年,但双溪乌戎当时太平无事,这增强了他的声誉及地位。1862年,叶亚来在当时吉隆坡甲必丹刘壬光的邀请下来到了吉隆坡,以协助管理当地。当时的吉隆坡还是个人烟稀少的乡村,后来在叶亚来等人的经营下开始蓬勃发展。1868年,刘壬光因年老体弱,叶亚来从他手中接过吉隆坡第三任甲必丹的棒子,并获得雪州苏丹和当地马来领袖的允许,这期间他也被称为“吉隆坡王”。

1866年吉隆坡爆发一场由雪兰莪州王室诸侯间的内战,叶亚来无可避免被卷入了这维持了8年的内战。

1869年2月,嘉应州人张昌到达吉隆坡滋事捣乱,煽动当地嘉应州人反抗叶亚来,谋杀叶亚来好友叶四。对此,叶亚来率领一千人在万挠截获张昌之妻儿,但被张昌逃脱。

同时期,雪兰莪州王室诸侯之间的内战在巴生和彭亨打得如火如荼。巴生土著拉惹马哈迪在彭亨打了九个月的仗,后攻取了瓜拉雪兰莪,并自立关卡,征收税银,坐地称王。

1870年,张昌与马来民族英雄赛逸马梭携手合作,动用了2500名民兵,向吉隆坡进攻,叶亚来与曼特宁人的领袖也阿沙耳合作抗敌,成攻打败张昌的攻势。之后张昌再次和赛逸马梭率领1000名民兵来袭也同样失败告终,张昌死于第二次吉隆坡战役,赛逸马梭则逃到乌鲁雪兰莪。

叶亚来认为赛逸马梭是一大威胁,于是决定劳师远征,围攻赛逸马梭的坚强堡垒3个月,但还是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双方进入了无限的拖拉战。1872年4月,叶亚来遭到同伴拉也阿沙耳背叛,同时雪兰莪军队也协助赛逸马梭,促成吉隆坡在同年8月陷落。

叶亚来和他的追随者逃亡到巴生,向彭亨苏丹阿都拉(Raja Abdullah)求助。同时招募从中国募来的新兵,这些新兵多数是从太平天国招来的游勇散兵,个个都是战场老手。叶亚来也颁布奖励士兵的赏金条例,凡斩获敌军队长赏跟100大元、士兵赏10元,阵亡义士家属,可获恤金300大元,此例也提高了叶家军的士气不少。1873年3月,叶亚来一鼓作气发动攻势,成功把吉隆坡取回来,但战争并未就此结束,吉隆坡郊外立刻成为战场,叶家军在半山芭、间津、万挠、瓜拉古布,甚至在更远的丹绒马林继续作战。延至11月3日,叶家军攻克瓜拉雪兰莪,历时8年的内战才告终。

吉隆坡也于这第二阶段的内战中变为废墟,当时内战令叶亚来负逾10万元的战争债务,加上经营的矿场积水,一度面临破产。叶亚来向英商和新加坡、马六甲华商借贷,以维持矿业生产,当时的借贷缴付高达18至20%的利息。

1873年11月内战结束后,叶亚来成为吉隆坡华侨侨领,并正式被雪兰莪州苏丹册封为甲必丹。叶亚来开始召集中国移民重建吉隆坡、开发雪兰莪州土地。他开设新矿场、修建道路,恢复社会生产。他也鼓励马来人迁到吉隆坡近郊,种植农作物。他开设了安老院,为贫苦无依的老人提供生活和医药的照顾。他更创办了吉隆坡第一所华人私塾,教育华人子弟。1879年,叶亚来一跃成为吉隆坡首富,在全盛时期,他一共雇用5000名锡矿工人为他工作,成为拥有最多锡矿的商人。当时吉隆坡市内的土地,有三分之二也是属于他的,英国政府于1883年颁给他地契时,还特别允许他不必偿还地值。在1881年时,吉隆坡市曾遭火灾光顾,整个市镇化为瓦砾,叶亚来出资建立新屋,全部使用砖块砌造,使得市容为之一新,获得英国人的赞美及推崇。

然而这场内战,英国政府开始干预雪兰莪州的内政。英国人与雪兰莪成立条约,取得吉隆坡的行政权之后,叶亚来非但没有反对,还把行政权力全部交出。对此,英国驻雪兰莪时任参政司瑞天咸撰稿颂赞叶亚来的成就和贡献。1885年5月,叶亚来在吉隆坡病逝,并葬于吉隆坡广东义山。叶亚来去世后,吉隆坡甲必丹职位由叶家军的将领叶致英和叶观盛继承,但两人都没有叶亚来的雄才奇略,其特权也逐渐被削减取消,之后吉隆坡再也没有华人甲必丹的职位。

英国驻雪兰莪时任参政司瑞天咸(后来的海峡殖民地总督)在1882年及1885年的政府报告中对叶亚来治理吉隆坡的贡献诸多肯定,赞其“执法如山,使吉隆坡及附近地区治安良好,未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罪案”。

1999年,第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吉隆坡举行,当时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为大会主持开幕时说,如果没有把客家人的事迹写入历史,没有把华人甲必丹的贡献纪录在案,吉隆坡的历史将不完整的。他说,吉隆坡三位客家领袖,叶亚来、叶亚石及刘壬光,为吉隆坡的现代化发展建设奠下基础。最终叶亚来对吉隆坡的贡献终于获得当代马来西亚官方的认可与赞。

英国殖民政府为了纪念叶亚来的贡献,特别将吉隆坡市中心叶亚来故居前的道路命名为“叶亚来街”(Yap Ah Loy Street),马来西亚独立后改称“叶亚来路”(Jalan Yap Ah Loy),延续至今。

相关

  • 帕博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中文商品名为可瑞达、吉舒达)是用于癌症免疫疗法的人源化PD-1单克隆抗体。FDA批准该药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肺癌、头颈癌、霍奇金淋巴
  • 生殖腺指数生殖腺指数(英语:gonadosomatic index,简称GSI),又称性腺指数,是生殖腺重量相对体重的比例,是性成熟度的一个指标,其公式如下:生殖腺指数是用卵巢发育或睾丸发育来量测动物的性成熟情
  • 泛甲壳动物泛甲壳动物(学名:Pancrustacea)是甲壳类及六足亚门的总称。这个分类与缺角类有矛盾,因缺角类只包含多足纲及六足亚门,并认为甲壳类是较为疏远的。截至2010年,泛甲壳动物已被广泛接
  • 德国伞兵空降猎兵(德语: Fallschirmjäger 帮助·信息)是德国伞兵规模最大的一支部队,其“猎兵”原是猎人之意,至普鲁士时期也指轻步兵部队。空降猎兵成立于1935年,隶属空军,希特勒撕毁凡
  • 阿尔伯托·希纳斯特拉阿尔伯托·埃瓦里斯托·希纳斯特拉(西班牙语:Alberto Evaristo Ginastera,1916年4月11日-1983年6月25日),阿根廷作曲家。父亲是加泰人,母亲是意大利人,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早年在
  • 大方县大方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毕节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西北部,是面积3502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为99万。邮政编码551600,县政府驻大方镇。大方县是对外开放县、国家扶贫开发
  • 徐淳刚(1975- ),中国当代诗人、翻译家、摄影人。徐淳刚共出版诗集、小说集、翻译集十多种。其中《月亮与六便士》中译本大陆畅销250万册。港澳台马来西亚新加坡出有繁体版。2003年 《
  • 黄宗江黄宗江(1921年10月-2010年10月18日),男,祖籍浙江瑞安,生于北京,中国剧作家。200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兄弟姐妹有黄
  • 鸡麻属鸡麻属(Rhodotypos Sieb.et Zucc)为植物界之一植物属。该植物于植物分类表上,归于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蔷薇亚纲(Rosidae)蔷薇亚科(Rosoideae),同科者尚有棣棠花属(Kerria DC.)、悬钩
  • 川流不息《川流不息》(日语:川の流れのように/かわのながれのように ),是一首由日本歌手美空云雀主唱的歌曲,于1989年1月11日公开发表,本曲是美空云雀生前最后一首发表的单曲,同时也被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