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喷嚏

✍ dations ◷ 2025-11-18 11:54:13 #打喷嚏
喷嚏,又称喷嚏反射,是一种人和动物的生理反射行为。反射的感受器在鼻黏膜,由三叉神经传导到脑部。打喷嚏前,鼻子变得发酸、发痒。过程一般为急促吸气,张嘴,然后高速(可达每小时50公里)通过鼻腔和口腔同时排气,产生响亮的“阿─嚏”声音(粤语中以“乞嗤”形声表示)。打喷嚏时,唾液会形成1000-40000粒飞沫随空气高速喷出,速度达每小时177公里(即每秒约49.2米),所以是很多传染病的传染媒介。一般打喷嚏的同时还会闭眼,可能是为了避免飞沫污染。直径大于100微米的飞沫很快落地,小粒飞沫水分部分蒸发后,形成气溶胶,可以悬浮几个小时或更长。在公共场合,因为喷嚏是一种本能反射,难控制。但出于礼貌和公共卫生,应该不要把飞沫溅到别人身上。最好是用手帕、面巾纸即时掩口,实在来不及用手背或袖子肘弯处也可以。紧捂口鼻打喷嚏,会对中耳和鼓膜产生压力,不利于健康。另外,喷嚏时上身有激烈的运动,要注意避免因此扭伤腰部。如果喷嚏还是持续不止,为避免伤害黏膜,可以用手指按住人中,舒缓三叉神经。鼻烟的作用之一是引起打喷嚏以提神。另外,中医一种传统给药途径是将药材研成细末,吹入鼻腔,同时引发打喷嚏。很多国家的文化中都有和喷嚏有关的民间信仰。中国古代传统认为打喷嚏是因为被别人想念,《诗经·终风》中有“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民间俗语亦有“喷嚏鼻子痒,有人背地想”。欧美人士见人打喷嚏后,则有说“愿主保佑你”、“耶稣保佑你”的习俗。由来则有两说:一是在公元590年,瘟疫蔓延欧洲时,人们为了祈祷打喷嚏者健康而说;二是民间相传,打喷嚏是因魔鬼掐住喉咙,故人们为此而祈祷。机关枪式打喷嚏(machine gun sneezing),患者会不由自主不停打喷嚏,可能源于一种由压力所致的“心理性障碍”(psychogenic disorder),全球病例少于40宗。有医生认为这种“不停打喷嚏”的怪病可能属于“顽固心理性喷嚏”(intractable psychogenic sneeze),由压力引起,但该病极其罕见。有其他医生指出,这属于一种由焦虑引发的心理障碍。

相关

  • 发冷发冷,是人体在发烧期间感到寒冷的感觉。在人体体温因发烧而上升的过程中,在体温停止增加前,会使患者感觉到寒冷,同时身体为了增加体温,会产生发抖的现象,称之为冷颤。通常会产生发
  •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英语:malnutrition)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是指由不平衡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产生热量的蛋白质、脂质与糖类,还有不产生热
  • 前置胎盘前置胎盘(Placenta praevia)是指胎盘有植入于子宫壁内,但是位在子宫颈管开口(英语:Cervical canal)处或是邻近位置。症状包括在怀孕后半段的出血,血液多半是鲜红色,流血时不会疼痛。
  • ESR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也称为Biernacki反应,简称血沉,是指血红细胞在1小时内沉降的速率。红细胞沉降率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血液学测试,是炎症反应的非特
  • 羊肚菌羊肚菌属(学名:Morchella、英语:morels),是子囊菌门羊肚菌科的一个属,形态特征为子囊果的外表呈蜂窝状。本属最早于1794年由克里斯蒂安·亨德里克·珀森描述发表,模式种为美味羊肚
  • 细胞素细胞因子(英语:cytokine,又称细胞介素、细胞激素、细胞素、细胞活素),是一组蛋白质及多肽,在生物中用作信号蛋白。这些类似激素或神经递质的蛋白用作细胞间沟通的信号。细胞因子多
  • 核糖病毒域核糖病毒域(Riboviria)是指病毒的域,也是至2019年3月唯一被定义的病毒域。 核糖病毒域包含RNA病毒及类病毒等项目,但不包含逆转录病毒项目。 核糖病毒域名字的第一部分(ribo-)指
  •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英语:Amphotericin B,商品名:Fungizone),一种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抗霉菌剂。对新生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酿母菌均具抑制作用。其所产生的药效端
  • 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SF)是一类分泌型的糖蛋白,其与造血干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蛋白结合,从而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其可导致细胞增殖并分化成特定类型的血细胞(通常是白细胞,对于红细胞形
  • 千禧高峰会千禧高峰会(英语:Millennium Summit)是于2000年9月6日至9月8日在纽约市联合国总部大楼举行,由世界各国领袖参与、为期三天的会议,旨在讨论21世纪以后联合国的地位和角色。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