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核膜
✍ dations ◷ 2025-05-10 16:50:28 #核膜
核膜(英语:nuclear membrane 或 karyotheca),又称核被膜或核封套(nuclear envelope)是包围真核细胞细胞核,分隔开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生物膜。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厚度共约20-100nm。其中两层磷脂双层膜分别称作内核膜(英语:Inner nuclear membrane)和外核膜(英语:Outer nuclear membrane),其中的空隙称作核周隙(核周腔,perinuclear space),其与内质网空腔是共通的。外核膜向细胞质的一侧有核糖体附着,同时也可见到外膜与内质网膜有相连接的部位,因而使核周隙(perinuclear space)与粗面内质网腔相沟通。由于核膜与内质网膜是连续的,核膜可通过与内质网的流动而得以生长,迅速扩大或收缩(详见流体镶嵌模型) 。而这种内膜系统,磷脂双层膜的共有共通性正是将细胞核膜(或称核封套nuclear envelope)、内质网、高基氏体、溶体、液泡和细胞膜归类于内膜系统的原因。这些胞器的磷脂双层膜是可以较轻易共通的,且磷脂双层膜都是由内质网所制造的,而叶绿体与线粒体不被归类于内膜系统,即是因为膜来源不是来自内质网,且和其他的膜系统少有共有共通的现象。核膜围绕细胞核,其外层与内质网的相连接。核膜控制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或氨基酸等)的进出。但因有核孔的存在,这些物质也可以自由进入细胞核内。核膜上的核孔控制大分子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在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进出,使得这些物质无需通过内吞作用便可进入细胞核内部,参与细胞核内的物质反应。同时核孔也是信使RNA(m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相关
- 开放式目录计划开放目录项目(英语:Open Directory Project,又称Directory of Mozilla,简称DMOZ),是网景(Netscape)所主持的一项大型公共网页目录。它是由来自世界各地志愿者共同维护与建设的全球最
- 声带囊肿声带囊肿(Vocal fold cysts)是膜质声带的良性肿块。这些囊肿是通常为黄色或白色的封闭的囊状结构。他们通常单方面的在声带的中间边缘处之中点形成。然而,它们也可以在声带的头
- 疟原虫疟原虫属(Plasmodium)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囊泡虫。本属生物通称为疟原虫。本属生物中有五种疟原虫会使人类感染疟疾,包括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
- 草药学草药医学(英语:Herbal medicine,Herbalism),研究与使用植物于医疗用途的学问。它的范围除了植物之外,通常也可扩展到真菌、昆虫、甲壳类、动物及矿物。对所有由自然产生的药物进行
- 生物医学工程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 细胞器细胞器(英语:organelle,或称胞器)是细胞的一部分, 是细胞中通过生物膜与细胞中其他部分分隔开来的、功能上独立的亚细胞结构,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骨架统称为“细胞质”。细胞器可依
- 噬菌体噬菌体(英语:bacteriophage)是病毒的一种,其特别之处是专以细菌为宿主,较为熟知的噬菌体是以大肠杆菌为寄主的T2噬菌体。跟别的病毒一样,噬菌体只是一团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的遗传物
- 破伤风破伤风(英语:Tetanus/Lockjaw),俗称四六风、脐带风、七日风,因为在婴儿出生后4至6天,少数早至2天或迟至14天以上发病。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被感染,或新生儿由于切断脐带时被感染,破伤
- 磷壁酸磷壁酸(Teichoic acid)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多糖,主要成分是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由磷酸二酯键相连而成的多聚物。可以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细菌疾病 · 科莱
- 脂多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是一大型分子油脂和多糖由共价键相连组成的。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主要组成部分,提供并保持细菌结构的完整性,保护细菌的细胞膜抵抗某些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