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间诂

✍ dations ◷ 2025-05-19 19:17:42 #墨子间诂

《墨子闲诂》,凡十四卷,孙诒让(1848年—1908年)著,乃集清代《墨子》校勘大成之作。

《墨子》一书在中国长期备受冷落,乾隆年间汪中为墨子说了几句公道话,即被斥为“名教之罪人”。《墨子》书中保留有大量科学知识,如:力学、几何、光学,到了清朝中叶,迫于时局艰难,才开始有大量的学者考据。孙诒让写《墨子闲诂》把《墨子》校注推向高峰,在这之前,《墨子》长期以来“传诵既少,注释亦稀,乐台旧本,久绝流传,阙文错简,无可校正,古言古字更不可晓”。他吸收王念孙、王引之、洪颐煊、戴望、俞樾、黄绍箕、杨葆彝等人的研究成果,集众家之大成。

孙诒让甚至还参考西学。例如《经上第四十》:“仳,有以相撄,有不相撄也”便引用《几何原本》的“所云两线于同面行至无穷,不相离亦不相远而不得相遇为平行线”原理。又如《经上第四十》:“无久之不止,有久之不止。”一句,孙引牛顿之言,“二语似即力学永静永动之理,而与奈端(牛顿)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之例亦复冥契。”作者认为墨子不仅论述了“辩”、“名” 的涵义以及方法和作用,同时还提出了“明故”“知类”说。黄绍箕称《墨子闲诂》:“先生此书,援声类以订误读,采文例以移错简,推篆籀隶楷之迁变,以刊正讹文,发故书雅记之晻昧,以疏证轶事。”俞樾叹此“自〈墨子〉以来,未有”之书。

此书校正形讹之字多达六百四十余处,《墨子闲诂·叙》中说:“间者,发其疑忤;诂者,正其训释”。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高度评价孙诒让的成果。他说:孙诒让“覃思十年”,“集诸家说,断以己所兴,得成《墨子闲诂》十四卷,复辑《墨子篇目考》、《墨子佚文》、《墨子旧叙》,合为附录一卷;复撰《墨子传略》、《墨子年表》、《墨子传授考》、《墨子绪闻》、《墨学通论》、《墨家诸子钩沉》,各一篇,合为《墨子后语》二卷。俞荫甫序之,谓其‘自有《墨子》以来,未有此书。诚哉然也!……盖自此书出,然后《墨子》人人可读。现代墨学复活,全由此书导之。’”缺点是当时孙诒让所见版本较少,重点还以是毕沅校版为主,辅于“吴匏奄残抄本”、“道藏本”、“堂策槛本”等(后二书还不是原书,仅取顾广圻等人的校记),承袭了毕校版的错误,甚至是刻错之字。吴毓江撰《墨子校注》更正了《墨子闲诂》的一些错误。

相关

  • 瘿(英语:Gall)是指植物组织受到昆虫或其他生物刺激而不正常增生的现象。该刺激可能是昆虫所释放出的化学物质,或是单纯的物理刺激。其他可产生瘿的生物包括真菌、细菌、蜱或是螨
  • 警句语录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把特定人物说的话纪录成书,一般不会附上任何关于背景的解说。名言汇集本如:维基语录也是语录的一种,也包括是指一些政权特别收集出版的某一政客的一些名言
  • 什切青什切青(波兰语:Szczecin.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
  • 骑士蒂朗《骑士蒂朗》(巴伦西亚语:Tirant lo Blanch;现代正字法:Tirant lo Blanc)是一部由巴伦西亚骑士朱亚诺·马托雷尔所著的骑士小说,于他去世之后的1490年,才由马蒂·祖安·德·加尔巴(
  • 铯的同位素铯(原子量:132.9054519(2))铯有40个已知的同位素,连同钡与汞是拥有最多同位素的元素。目前已知的铯同位素原子量范围从112到151,其中只有铯-133是稳定的。寿命最长的放射性铯是铯
  • 黄克孙黄克孙(英文名:Kerson Huang,1928年3月15日-2016年9月1日),生于中国广西南宁,在菲律宾马尼拉长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翻译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出版统计力学的著作。他是
  • 杰罗姆·克拉普卡·杰罗姆杰罗姆·克拉普卡·杰罗姆(Jerome K. Jerome,1859年5月2日-1927年6月14日)是英国幽默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幽默游记《三人同舟》。杰罗姆出生在英国沃尔索尔的卡德摩尔村(Caldmor
  • 苏文茂苏文茂(1929年2月24日-2015年5月3日),出生于北京,满族。曾拜常宝堃为师,开始了相声生涯。出师后,苏文茂常在京津等地演出。1949年后,参加天津市曲艺团,先后与朱相臣、马志存等人合作
  • 新正站新正站(日语:新正駅/しんしょうえき  */?)是位于三重县四日市市新正四丁目,近畿日本铁道(近铁)的名古屋线车站。车站编号为“E22”。车站为高架车站,建设路堤上,设有2面2线的相对式
  • 莫友芝莫友芝(1811年6月24日-1871年10月27日),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独山翁奇兔场上街布依族人。与郑珍并称为“西南巨儒”。精于文字训诂之学。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五月初三时生于贵州独山州(现独山县)城北三十里的兔场(现名为影山镇)上街。嘉庆四年举进士莫与俦第五子,三岁识字,七岁读《毛诗》、《尚书》。道光八年(1828年),考取秀才。道光十一年(1831年)举人,后屡试不第,客居曾国藩幕府。与遵义郑珍齐名,并称“西南巨儒”。张裕钊说:“子偲之学,于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靡所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