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树胶
✍ dations ◷ 2025-01-23 06:07:01 #树胶
在高分子化学和材料科学中,树脂是植物或合成来源的固体或高粘度物质,通常可被转化为聚合物。 树脂通常是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本文重点介绍天然树脂。植物分泌树脂以保护其对受伤的保护作用。 树脂保护植物免受昆虫和病原体的侵害。 树脂会混淆各种各样的食草动物,昆虫和病原体,而挥发性的酚类化合物可能会吸引诸如拟寄生虫或食虫动物的食肉动物等害虫。树木生产树脂有不同的原因,因此科学家为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较多科学家认同的是,植物以树脂密封伤口,以杀死昆虫及防止真菌入侵,以及消除生产过多的代谢物,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为了提取树脂,一般也要在树皮切一刀,并要浅浅的割出一条旋转向下的管道(称为树脂道)。树皮被割后,树脂会沿树脂道往下流动,直至滴到收集处为止。假如树皮太硬的话,可能要使用醇类(如:甲醇和乙醇等)把树皮的杂质溶解、将纤维组织软化,才能收集树脂。
树脂滴下后,会和空气产生化学反应,而逐渐硬化,形成固体。
而树脂容易硬化的特性,使它一直应用在乳胶漆及胶合剂之中。树脂是一种黏性的液体,其主要组分为较容易挥发的萜烯类物质,使得树脂具有特殊的味道。还含有溶解在萜烯中的不挥发的黏性固体,所以当树脂暴露在空气中,萜烯类物质挥发掉,使得树脂黏度增大,形成固体。当中,它组成的烯中,以双环状的烯化合物为主。如α-蒎烯、蒎烯(β-蒎烯)、蒈烯(δ-3-蒈烯)及桧烯(sabinene);其次为单环状的烯化合物,如柠檬油精及香油脑;含量更少如三环倍半萜长叶烯(tricyclic sesquiterpene longifolene, caryophyllene)和杜松烯(荜澄茄烯,δ-cadinene)。使用分馏法可以分开分子量不同的馏份,以作不同的用途。如一些馏份的树枝酸含量较高,可作其他用途,便以分馏法分馏出来。合成树脂是一种与天然树脂十分相似的材料——也是能硬化的黏性液体。以酯化作用或含脂肪酸的碱金属盐的皂,再用一些有机化合物,能量产人造的树脂。最优秀种类是环氧树脂,透过聚合物重合反应或者聚合作用,作为胶合剂和混合物的一个热固性聚合物使用。其中一个种类,便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它占我们日常使用的树脂中的75%。而离子交换树脂(Ion exchange resin)是另一种重要的树脂,其应用范畴包括在水的净化及催化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相关
- 雷迪帕韦雷迪帕韦(英语:Ledipasvir,亦作GS-5885)是吉利德科学(英语:Gilead Sciences)研发的治疗丙型肝炎的药物。在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后,吉利德于2014年2月10日向美国联邦政府申请报批了固
- 衣原体属衣原体属(Chlamydia)原包括多种衣原体,现在分别划到衣原体门的几个科中,本属仅保留沙眼衣原体等两个种。
- 隶定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德语:Hämatokrit,英语:hematocrit 源于希腊语:αιματοκρίτης,简写 HCT / Ht)又称血比容、红血球容积比、血容比,旧名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简写PCV)指
- 有色体有色体(英语:Chromoplast,又称杂色体),是植物、藻类等能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质粒体,通称含有色素的质粒体,常和没有色素的白色体比较。有色体因含有胡萝卜素、类胡萝
- 伍德兰期疏林时代(Woodland Period)是一个专门名称,指称美国中东部地区前哥伦布时期的古代印第安人文化位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1世纪之间的阶段。北美洲中东部是一片广阔平坦的大平原,
- 制海权制海权(英语:Command of the sea, Thalassocracy),是一种军事理论及地缘政治理论,指海军兵力在一定时间、一定海域内所掌握的控制权。自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濒临海洋并利用海
- 约瑟夫·班克斯约瑟夫·班克斯爵士,Bt,GCB,PRS(英语:Sir Joseph Banks,1743年2月24日-1820年6月19日),英国探险家和博物学家,曾长期担任皇家学会会长,参与澳大利亚的发现和开发,还资助了当时很多年轻的
- 盖杜谢克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Daniel Carleton Gajdusek,1923年9月9日-2008年12月12日),美国科学家,具有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血统。由于在苦鲁病上的贡献,他与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一
- 环鸟苷单磷酸环磷酸鸟苷(cGMP或cyclic GMP或3'-5'-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跟环磷酸腺苷(cAMP)一样,是一种具有细胞内信息传递作用的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但两者的生物效应却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