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郡

✍ dations ◷ 2025-11-24 21:46:45 #朔方郡
朔方郡,中国古郡名,于西汉朝时设置。其地原有林胡、楼烦与白羊国活动,秦代蒙恬西击胡人,占有此地为新秦中,属九原郡。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卫青破匈奴楼烦王与白羊王,占有河南地,置五原郡、朔方郡。朔方郡治所在朔方县(县治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北)。隶属于朔方刺史部。东汉时移治临戎县,属并州,后侨置于五原郡内。建安二十年(215年)废。北魏、隋于夏州(今陕西境内)复置朔方郡。唐废。朔方,北方之意。《尚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蔡沈传:“朔方,北荒之地。”《诗经》小雅:“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尔雅》云:“朔,北方也。”朔方郡所在的内蒙古河套地区,战国时称为河南地以及北假,原为古国楼烦与白羊国所在地,后赵国扩张势力,并吞楼烦在山西的领土,并侵入此地。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赵国“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置九原郡,此为河套地区建置之始。在此时,楼烦与白羊国仍然拥有部分河套领土。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号为“新秦”,即汉代之朔方、五原二郡。秦末战乱,边地戍卒被调回中原,河南地又为楼烦与白羊国等胡人取回。秦代后期所置郡名不可考,可能领有渠搜、临河、昫衍道、朐衍、高望、富平六县。汉武帝时国力转盛,开始收复秦代边地。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侵入渔阳、上谷,杀千余人。武帝令车骑将军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主父偃进言朔方土地肥饶,宜屯田驻守,“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武帝从其言,遂“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西汉时,朔方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及后套一带(鄂尔多斯西部及巴彦淖尔西南部),即秦代九原郡的西半部,时称“新秦中”,郡治在朔方县。其东为五原郡,西、北与匈奴为邻。郡西有鸡鹿塞(今巴彦淖尔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太阳庙山哈隆格乃山口),北有高阙塞(今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狼山大巴图沟口),是阴山一带汉与匈奴来往的重要通道。昭君出塞的故事就发生于此。汉成帝竟宁元年(前33年),王昭君出鸡鹿塞北入匈奴。汉武帝曾多次徙民移居朔方、五原、上郡、北地诸郡,并穿凿河渠,屯田戍守,修筑长城、要塞。元朔二年,迁十万人于朔方。三年(前126年)秋,苏建修复秦代蒙恬所筑要塞,筑朔方城。五年,筑临戎城。元狩二年(前121年),徙数十万贫民居朔方以南“新秦中”一带。三年,又筑沃野城、三封城。元鼎六年(前111年),“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巡游北边,亲至朔方。四年,“遣拔胡将军郭昌屯朔方”。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导致河套地区的汉民人口迅速增加。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朔方郡有34338户,136628人。汉成帝元延、绥和之际(约前8年),朔方郡领十县:王莽改朔方为沟搜。东汉建武初年,朔方、五原、云中等郡为卢芳所据。建武七年(31年),卢芳所置朔方太守田飒、云中太守乔扈降汉。十一年,省朔方刺史部入并州。二十六年,南匈奴内附,并、朔边郡居民迁回本土。自此南匈奴徙居于幽、并诸郡内,右贤王部屯戍朔方。其后,以西河郡大城县属朔方郡,又徙郡治于临戎。明帝永平中,多次征发囚犯至朔方、五原屯戍。永和五年(140年)之前,朔方郡领六县:临戎县、三封县、朔方县、沃野县、广牧县、大城县。修都、临河、呼遒、窳浑、渠搜五县当于东汉初省并。由于南匈奴内附,北匈奴对朔方等边郡的威胁大为降低,故“朔方以西障塞多不修复”。和帝以后,鲜卑占据漠北,常南下钞寇,并杀南匈奴渐将王。顺帝时应南单于要求,增兵边郡,修复障塞。永和五年(140年),南匈奴左部句龙吾斯、车纽叛乱,杀朔方、代郡长史及上郡都尉,寇略幽、冀、并、凉四州,边郡残破。乃以朔方郡侨置于五原郡内。《续汉书》郡国志载朔方郡有1987户,7843人,未知为何年之数。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春,因胡羌侵扰,曹操“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割太原郡北部设立新兴郡,以安置四郡人口。四郡各置一县领其民,原朔方郡民被安置于新兴郡广牧县。魏青龙三年正月己亥日(235年2月24日),魏明帝曹叡复置朔方郡。十六国后赵于汉代朔方县故地复置朔方郡、朔方县,前秦以后废。北魏始光四年(427年)灭夏,以其都城统万(今陕西榆林靖边县白城子)置统万镇。太和十一年(487年),改统万镇为夏州。后于夏州南部置朔方郡,治魏平县(在今陕西延安一带),领魏平、政和、朔方三县。延昌二年(513年)属东夏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诸郡。大业三年(607年),改夏州为朔方郡,治岩绿县,领三县:大业五年,有11673户。大业十三年(617年),梁师都据朔方郡反隋,建国号曰梁。唐贞观二年(628年)灭梁师都,置夏州,改岩绿县为朔方县,为夏州治所。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夏州为朔方郡,领朔方、德静、长泽三县。天宝年闲,有9213户,53104人。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夏州。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以其最后使用的名称为准,并括注曾用名称。郡、国同名者,只列出最后使用的名称。 注3:汉初尚存的

相关

  • 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英文:Avitaminosis)是由维生素缺乏或者代谢转化(例如色氨酸转烟酸过程)缺损所引起的一系列慢性或长期的疾病,这类疾病根据与其有关的维生素的字母进行定名。与此相反
  •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英语:Catabolism),又称作分解代谢,是生物的新陈代谢途径,将分子分解成更小的单位,并被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或用于其他合成代谢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将大分子(例如
  • 嗅觉嗅觉是一种由感官感受的知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和味觉会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觉是一种远感,即是说它是通过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相
  • 心因性暴食症神经性暴食症(英语:Bulimia nervosa)又译心因性暴食症或者神经性贪食症,一般简称为暴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其特征为患者会尝试在暴饮暴食(英语:Binge eating)后试图进行净空行为。暴
  • 日德兰语日德兰语(Jysk,宽式IPA:/ˈjysg̊/)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北日尔曼语支-丹麦语,是通行于丹麦王国西部日德兰半岛的方言,也零星通行于德国境内的部分地区。日德兰语发音与标准丹麦
  • 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语文艺复兴拉丁语(英语:Renaissance Latin),又称为人文主义拉丁语(法语:Latin humaniste),为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使用的拉丁语。时间为14世纪至18世纪之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作者模仿了古
  • 负氧离子洞负氧离子洞(英语:oxyanion hole)能够稳定去质子化的氧或醇盐上的过渡态负电荷,其通常由骨架酰胺或带正电荷的残基组成。稳定过渡态会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促进催化作用。例
  • 重庆温泉重庆市北温泉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小三峡温汤峡畔,缙云山麓。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至今仍在使用的温泉之一。1982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定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
  • 赫希艾尔弗雷德·第·赫希(英语:Alfred Day Hershey,1908年12月4日-1997年5月22日),美国细菌学家与遗传学家,出生于密歇根州奥沃索(英语:Owosso, Michigan)。1940年,他与萨尔瓦多·卢里亚以
  • 干燥剂干燥剂是指能除去潮湿物质中水分的物质,常分为两类:化学干燥剂,如硫酸钙和氯化钙等,通过与水结合生成水合物进行干燥;物理干燥剂,如硅胶与活性氧化铝等,通过物理吸附水进行干燥。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