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

✍ dations ◷ 2025-08-09 09:28:06 #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英语:The Times),英国的一份于全国发行的综合型日报,是一张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挥巨大影响力的报纸。昔译《太晤士报》,又称《伦敦时报》。《泰晤士报》隶属于鲁珀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视为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泰晤士报》在英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扮演了针砭时势的角色。在被默多克收购后,《泰晤士报》风格渐趋保守。该报在政治立场上倾向支持英国保守党。《泰晤士报》的原名“The Times”中文直译为“时报”。《泰晤士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Times”命名的报纸,但因现在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名为“Times”的报章,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与《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等等,为了清楚起见,英语使用者通常将《泰晤士报》称为“伦敦时报”(The London Times)(但《泰晤士报》是英国全国性报纸,不是伦敦城市报)。“The Times”的中文旧译是音译的“太晤士报”,后来由中文同音的“泰晤士”取代。后者来自与“The Times”读音相近但毫无关联的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的名称。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泰晤士报”此译一直沿用至今。《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创始人为约翰·沃尔特。诞生之初这张报纸的名称为《世鉴日报》(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为现名。约翰·沃尔特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的第一位总编。他于1803年辞职,将发行人和总编之职传给其子小约翰·沃尔特。约翰·沃尔特虽然曾因诽谤罪而入狱16个月,然而正是在约翰·沃尔特职掌时期,《泰晤士报》最先将新闻采访触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作为一张综合型日报,《泰晤士报》关注的领域包括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等,并几乎在每个领域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泰晤士报》在创立初期都是有获利的,而且利润空间非常之大,几乎没有另外一份报纸能在品质或财务上与之抗衡。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泰晤士报》的从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的收入皆高于任职于其他报纸的新闻从业者。19世纪早期,《泰晤士报》历任三位总编辑约翰·斯托达特、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撒迪厄斯的励精图治,其影响力再次得到增强,尤其是在英国政治和伦敦事务领域。《泰晤士报》是第一张拥有驻外记者的报纸,也是第一张派驻战地记者的报纸。W·H·罗素曾经被《泰晤士报》派驻到克里米亚战场,他所撰写的一系列战地报道曾经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记者声名大噪。在19世纪的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泰晤士报》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内战中,该报就公开反对蓄奴制。《泰晤士报》会依自己的价值取向而公开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却从不迎合公众的观点。美国总统林肯(亚伯拉罕·林肯)曾说:“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拥有《泰晤士报》那样强大的力量。”。1847年,约翰·沃尔特三世接任他的父亲成为报纸的发行人。尽管沃尔特家族在政治上越来越保守,《泰晤士报》的言论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然而1850年前后,廉价的“便士报”的迅速崛起对《泰晤士报》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主要威胁主要来自两张成功的廉价报:《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1880年,北岩爵士取得了该报的所有权,加以革新,使之重有起色。1922年,约翰·雅各·阿斯特从北岩爵士手中收购了《泰晤士报》。1930年代是《泰晤士报》发展史上极不光彩的一段时期,因为该报秉承“绥靖政策”,公然纵容德国的侵略活动。其时,《泰晤士报》的主编乔治·杰弗里·道森和英国首相张伯伦结成政治同盟,公开支持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1966年,阿斯特家族将《泰晤士报》出售给来自加拿大的大出版商罗伊·汤姆森。也正是在这一年,《泰晤士报》开始在报纸的第一版刊登新闻报道(在此之前,《泰晤士报》的第一版一般主要刊登小型的奢侈品广告,对象为英国的富人阶级)。这时的《泰晤士报》已经不堪重负。发生于1979年的一起工业纠纷使得《泰晤士报》停刊将近一年。直到1981年,新闻集团的鲁珀特·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收购了该报。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同时还拥有英国发行量最大、以三版女郎而闻名的通俗报纸《太阳报》。收购《泰晤士报》后,默多克立即撤换了原来的总编辑威廉·李斯-摩格,并委任哈罗德·埃文斯担任新总编。埃文斯对《泰晤士报》做了较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对新的采访和传播技术的采用以及引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统。1982年,《泰晤士报》开始采用当时电脑排版和激光照排印刷技术。这一举动导致《泰晤士报》的一次大幅度裁员,其印刷部门的员工总数从375人缩减到186人。然而此时记者们还不能直接通过打字输入来撰写稿件。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86年。2005年,英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泰晤士报》日均发行量为68.8万份。这一销量已经是《泰晤士报》近年来最好的发行水平。同属综合性品质报纸的《每日电讯报》在销量上要高于《泰晤士报》,其日均发行量约为92万份,订户总数也超过30万。《泰晤士报》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的优秀大学指南(英语:The Good University Guide)被视为英国大学教育的权威指南,然而不少人误将制作全球大学排行榜的泰晤士高等教育视为《泰晤士报》一部分,然而两者早已于1971年分家,两公司自此并无关系。《泰晤士报》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但纵观其200多年的历史,可见该报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保守派的,在历史上历次重大国内及国际事务上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泰晤士报》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一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报道风格十分严肃,报道内容也很详尽。其读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后,曾一再强调自己不会干涉报纸的编辑方针,不降低其历史积淀的品质和风格,但《泰晤士报》仍发生一些变化:编辑风格上,图片新闻更多,社会新闻的比例增多;政治上,渐渐亲近美国政府。

相关

  • 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症候群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Chromosome 5q deletion syndrome、5q综合征、5号长臂染色体单体症(monosomy)、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症)是一种后天性血液疾病,特征是人类5号染色体
  • 性别重置手术性别重置手术(英语:Sex reassignment surgery,缩写:SRS),也称为性别还原手术、变性手术、性转换手术(英语:Transsexual surgery)等等,是一项外科技术,也是一种阉割手术,通过这种手术程序
  • 七氟醚七氟醚(英文:Sevoflurane)为一种非易燃、气味香甜的卤代醚麻醉药,可以诱导和维持全身麻醉状态。其药力起效和消退速度甚快,仅次于地氟醚。本药通常和笑气和氧气混合后以吸入形式
  • HIOsub4/sub高碘酸,也称过碘酸,是碘(VII)的含氧酸,有两种形式,化学式分别为HIO4及H5IO6。高碘酸的稀溶液中存在H+和IO4−离子。随着浓度的上升,高碘酸开始以正高碘酸H5IO6的形式存在,可以从溶
  •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英语:World Heritage;法语:Patrimoine mondial),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
  • 强尼·艾萨克森约翰·哈迪·“约翰尼”·伊萨克松(英语:John Hardy "Johnny" Isakson;1944年12月28日-),是一位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现任乔治亚州美国参议院议员、前乔治亚州美国众议院议员及前乔
  • 除夕除夕,又称大年夜、年夜、年三十、过年前夕、除夜、岁除、大晦日,是过年前夕的最后一天。这天的确实日期会因为历法而有所不同。传统上汉字文化圈以农历作为历法,由于农历十二月
  • 万博省万博省位于安哥拉中部,与本吉拉省、比耶省、南广萨省、威拉省等省份相邻。
  • Ⅳ类抗心律失常药(英语:Antiarrhythmic agents)是一类用于抑制心脏非正常节律(心律失常)的药物,这些情况例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性心搏过速以及心室颤动。很多人试图将此类药物
  • 蔡英文政府蔡英文政府可以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