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

✍ dations ◷ 2025-08-29 04:32:16 #催化
催化(catalysis)是利用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工艺。许多化学工业要利用催化作用来获得需要的反应速率。催化也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催化剂本身在反应中不会被消耗,但催化剂会改变反应速率,一催化剂亦可能参与复数的催化反应。正催化剂可加速反应;负催化剂或抑制剂则会与反应物反应进而降低化学反应。可提高催化剂活性的物质称为促进剂;降低催化剂活性者则称为催化毒。相较于未催化的反应,同温度的催化反应拥有较低的活化能。催化剂可以借由结合反应物达到极化的效果,如酸催化剂之于羰基化合物的合成;催化剂也可产生非自然的反应中间物,如以四氧化锇催化烯烃的双羟基化中产生的锇酸盐酯;催化剂亦可造成反应物的裂解,如制氢时产生的单原子氢。很多物质都可以做催化剂,在无机物反应中,通常利用酸、碱、金属或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在有机物反应中多用有性的蛋白质分子——酶作为催化剂,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都依赖酶来进行的。催化反应可以发生在单相和多相中,也可以发生在复相中:在均相反应中,催化剂和反应物处于同一相中,一般发生在液体状态中。催化剂可与反应物生成中间体,使反应机理转变为另一个拥用较低活化能的新机理,故反应速率得以提升。以过二硫酸根离子(S2O82-)与碘离子(I-)的反应为例:加入铁(III)离子可催化以上反应,机理如下:又例如以Δ代表催化剂,反应过程如下:所以最终结果为:本来A和B之间不能直接反应或反应速率太慢,Δ的存在促进了A和B之间的反应,生成了新的产品K。多相反应中催化剂一般是固体,催化反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原理较复杂,不同的催化剂的作用原理不尽相同,酶的催化作用更为复杂,而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只能对某种特定的反应进行催化,在食品工业和药物合成中,经常利用酶来进行催化。另外,由于d栋元素原子具有不同数目的价电子及低能阶的空电子能阶,故能使反应物吸附在d栋金属表面。因此在一些反应中,包括以哈柏法生产氨气,d栋金属可以提供一个适当的金属表面,进行多相催化反应。此外,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之反应亦为多相催化作用。复相催化是一独立的化学反应。它兼有均相催化的温度和多相催化的速度。同时具有可控的方向性。对固液气均可进行催化且用量极少。在反应时,全方位的进行催化,致使反应速率加快数千倍。由于催化能力倍增,使其可从碳水化合物中移动氢氧,而这正是把工业和生物废弃物“一步法”转化为标准汽柴油的科学基础。列如:既解决了空中环境堵塞,又将地面废弃物转化为能源;既解决了地面的污染问题,地面生态通道的堵塞,和煤排出的二氧化碳问题,又将煤、地面废弃物转化为急需的汽、柴油基础油,它产生的可燃气体和天然气的低碳排放是一个水平:排出的可燃气体,碳排放量为16%,天然气的碳排放量12%优化化石能源的产业结构。用先进的催化技术和仿生能源的工艺方法,将 炼油工业转化为资源节约型的工业结构。以高科技手段,打破垄断,形成资源节约型产业,把地下化石能源成本降下来。 相比于传统炼油,设备成本为(1/5) 生产成本为(1/2)且更多的产出来源于石油中的生物质复相催化具有广泛的用途。它可替代多相和均相催化。同时,它也会从本质上改变燃烧动力,因而对动能机械影响很大,像飞机,火车,轮船及其它大型运输工具。因为它可解决加速度和长距离巡航问题。另外,它可降低多种物质的临界点。这将极大的有利于核反应炉,超临界萃取,地下油砂的开采。

相关

  • 兔热病兔热病(拉丁语:Tularemia),又称野兔病(rabbit fever)、鹿蝇热(deer fly fever)、大原病(Ohara's fever)、法兰西斯氏病,一种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通传染病。病原为土伦病法兰西斯氏
  • 先天性碘缺乏症候群先天性碘缺乏症候群(又称矮呆病、克汀病、呆小病)是指因产妇对碘的摄取不足,使得婴儿先天性缺乏甲状腺激素(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而导致严重阻碍身心发展的一种症状。一般通过
  • 外生殖器生殖器官是指在复杂生物体上任何与有性繁殖及组成生殖系统有关的组织(严格意义上,不一定都属于器官)。另外有相关的性器官一词,广义地说是指会带来性快感的器官。生殖腺是指产生
  • 克里斯汀·德·迪夫克里斯汀·德·迪夫(法语:Christian René de Duve,1917年10月2日-2013年5月4日)),出生于英国的细胞学家与生物化学家,是比利时移民的后裔。1920年,他与家人一起回到比利时。他主要
  • 鹈鹕鹈鹕科(学名:Pelecanidae),又称鴮鸅(音同“乌哲”),俗称塘鹅,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属于鸟纲鹈形目。鹈鹕科下只有一个属鹈鹕属(Pelecanus),包括8种。鹈鹕是分布在除南极以外所有大陆的大型
  • 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俄语: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1849年9月26日-1936年2月27日),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他因对狗研究而首先对古典制约作出描
  • 条码条形码或称条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
  • 李必氏冷凝管利氏冷凝管(德语:Liebigkühler,又译为李必氏冷凝器、直型冷凝管),是一种在实验室中常见到的器材,在很早以前即被发明,不过由19世纪时的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 自噬体自噬体是在自噬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囊泡,它由细胞内的粗糙内质网或高尔基体膜包裹细胞内源性物质(如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损伤的细胞器及其他细胞结构或过量储存的营养物质等
  • 类型水体(英语:body of water或waterbody) 是一个译自英文的外来词,指各种明显具水的累积之处;通常位于地表或其他星球。水体一词,通常指的是较多水所累积之处,例如河海湖泊等,但也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