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

✍ dations ◷ 2025-04-29 07:56:13 #自March 2013需要澄清文字的条目,袜子

丝袜是一种尼龙薄袜,属于现代袜子的一种,有中长短的分别,多数丝袜是连身的,皮肤色的,透明感高的。据知丝袜是1938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美国先发明的,当初是深色半透明的材质。追溯丝袜的早期历史,其实可追查到16世纪的欧洲,当时男性喜着白色紧身裤袜,也就是今日丝袜最早的造型。

今日的丝袜多为尼龙织成,有些有强调腿部线条的装饰花纹,有些则以不同织法强调腿部曲线的呈现与调整,而有些丝袜可带来诱惑(如:网袜)。由于丝袜有“光滑”、“秀丽”的成分,故多数人认为今日的丝袜主要用以展现女性双脚线条秀丽感(尤其在市场定位方面),而其展示形式用于展现男性双脚线条粗壮感与多数男性的性格(一般是社会期望男性应有的性格)则被认为不甚匹配(个别情况例外),所以男性穿丝袜(尤其双腿外露的穿法)一般被认为是不合宜的。但也有少数地区男性也习惯于穿着丝袜,例如苏格兰地区。因为穿着连身的丝袜,而导致上厕所时不方便,因此有了所谓的大腿袜,大腿袜通常搭配上性感的蕾丝,和各式各样的花纹作陪衬。有些没有松紧带的大腿袜,则需要吊袜带勾住,这种丝袜称为吊带袜。

丝袜的包装则经常是扁平式的,内衬有纸版,正面可能有透明的设计,让顾客可看到里面丝袜的颜色,包装上通常会注明长度、丹尼数,及一些特色。今日的丝袜五花八门,除了添加香味、果酸之外,日本还发明了一种喷雾式的丝袜,喷在腿上看起来有丝袜的光泽。

由于尼龙易燃,部分航空公司的飞机火灾处理标准程序会要求女性空服员在火灾发生时需先脱下丝袜。

历史上,袜子(sock)这个词已在欧洲历史上由来已久,当时男性穿着的袜子通常指长袜(Hose)。 袜子(stock)的原意为身体的下半身最末端。15世纪时,此类指的是穿着在下半身的服装,类似的词包括紧身裤袜(Tights),意思是“上层袜”(upper-stocks)(之后演变为及膝的马裤(Breeches))以及 “上空袜”(nether-stocks)(之后演变成现代的袜子(stockings))。

在1590年代之前,袜子是纺织产品。第一个纺织机制造的产品就是袜子。 袜子主要使用棉花,麻布,羊毛以及丝绸等原料制造。

1920年代之前,穿袜子通常是为了保暖用。1920年代时,由于礼服的裙䙓缩短,美国女性为了遮掩暴露的脚而开始穿着袜子。这类袜子通常都很薄,使用丝绸或是嫘萦制造,1940年后改使用尼龙制造。

1939年,化学科技公司杜邦企业开始引进尼龙,并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制造袜子原料。在美国,一天就可以制造400万双袜子。尼龙袜相当便宜,耐用,透明度跟嫘萦以及丝绸相同。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杜邦企业将尼龙袜工厂改成降落伞,飞机绳以及一般绳索的工厂。由于袜子减产的缘故,因此袜子在黑市相当抢手。当二战结束后,杜邦企业宣布重回袜子事业时,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杜邦能够增产之前,美国市场曾经发生暂时的“尼龙风暴”(nylon riots)。

裤袜的前身出现于1940到1950年代,电影以及剧场的制作公司将袜子与短裤缝制在一起让女演员以及舞者穿着。根据已故女演员Ann Miller(英语:Ann Miller) 以及她曾经参与过的电影作品长腿叔叔()可以看的出来。一直到今天,丝袜通常使用棉花,丝绸,羊毛以及尼龙缝制而成。1959年,商业化的裤袜进入市场并取代了丝袜,丝袜的需求急遽下降。造成市场急遽转变的原因是迷你裙的大量流行。到了1970年,裤袜的市场首度超过丝袜。 1987年开始,由于大腿袜的发展,使得裤袜的销售开始稍微降低,不过裤袜依然是最受女性欢迎的袜子类产品。

丝袜偶尔会优于裤袜包含许多原因。由于吊袜带,蕾丝的使用,时尚感不同,丝袜上的花样,美观以及裸露大腿的性吸引力等等,使得丝袜比裤袜更受欢迎。通常穿着丝袜也被视为较干净以及健康。因为穿着裤袜时,会使跨下部位造成湿热,造成排汗的增加以及真菌或细菌的滋长等等。丝袜由于不会造成上述的问题,所以不会有真菌或细菌的滋长。由于丝袜以及裤袜都使用尼龙材质,因此拥有快干的优点。如果丝袜或裤袜损坏,也可以轻易更换携带备用品。而且价格低廉,甚至可以使用一次即可抛弃。

然而,丝袜跟裤袜相比,由于皮肤暴露的地方较多,因此在寒冷的天气穿着丝袜会感觉较为寒冷。裤袜也不需要吊袜带,所以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调整。穿着紧身服饰时,穿着裤袜会比穿着丝袜更显得平滑。

可以使用下列三种道具支撑丝袜:

相关

  • 启示录《启示录》(希腊语:ΑΠΟΚΑΛΥΨΙΣ ΙΩΑΝΝΟΥ;天主教《思高圣经》汉译作《若望默示录》;东正教译作《约安之启示录》;唐朝景教译作《启真经》),东正教汉译作《约安之启
  • 时间箭头物理学在微观的层次几乎完全是时间对称的,这意味着物理学定律在时间流易的方向倒转之后仍然保持为真。但是在宏观层次却显得并不是那么回事:时间存在着明显的方向性。时间箭头
  • 松尾芭蕉松尾芭蕉 (生于宽永21年(1644年),卒于元禄7年10月12日(1694年11月28日)),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一位俳谐师(日语:俳諧師)的署名。他公认的功绩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时代,芭
  • 周震荣周震荣,字青在,号筤谷,嘉善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举人,授官青阳、合肥、永清知县,官至直隶永定河南岸同知。著有《筤谷诗稿》。清代仁和县人赵佑有“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
  • 内藤直树内藤直树(1968年5月30日-),前日本足球运动员。
  • 卡米耶·克洛岱尔卡米耶·克洛岱尔(法语:Camille Claudel,1864年12月8日-1943年10月19日)是一位法国雕塑家。其弟保罗·克洛岱尔是法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她与比其年长24岁的雕塑大师罗丹
  • 山本二三山本二三(1953年6月27日-)是出身于长崎县的日本动画美术监督、导演,及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的客座教授。对于天空浮云的描绘具有个人风格,日本动漫界将山本二三绘制的云朵特别以“二
  • 八月的星期天《八月的星期天》(法语:Dimanches d'août)是法国作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一部长篇小说,伽利玛出版社出版于1986年。通过寻找、回忆和探索,将小说的视
  • 教父 (小说)《教父》(英语:)是由意大利裔美国作家马里奥·普佐所写的犯罪小说。于1969年由G. P. Putnam's Sons(英语:G. P. Putnam's Sons)出版商所出版,小说描述有关在纽约市的虚构黑手党教父
  • 戴敏非戴敏非,马来西亚本土导演,歌手戴佩妮的哥哥。1984年在昔加末大港小学毕业,1990年毕业于新山宽柔中学。毕业后任职于星洲日报摄影记者。自资出版DIY个人音乐创作专辑《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