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 dations ◷ 2025-05-18 04:10:58 #药用植物,地黄属,中药

地黄(学名: Rehmannia glutinosa),又称作芐、芑、生地、生地黄 、芑,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

地黄在传统纺织业中用作黄色染料,故得名。地黄的块根则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又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

株高15-30厘米,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

主要产地为中国北方,以河南省焦作市一带,如温县、博爱县、武陟县等地最为著名,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焦作市在古时为怀庆府,因此地区出产的地黄功效最佳而颇负盛名,称为“怀庆地黄”。

鲜生地即为采集新鲜者,可榨汁用,称地黄汁。

干生地为采集完后晒干者。

熟地黄则是与良酒、砂仁拌炒,并经九次蒸、晒而得。炮制目的可使地黄的副作用(如:味苦、滋腻感、与服用后肠胃不适等情形)明显的降低。

按炮制不同,性味、用途也不同。

新鲜地黄称为鲜地黄或鲜生地。

性寒,味甘苦。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因温病或热毒而吐衄、发斑,可以清火、解热、凉血而止血。

经干燥后的地黄称为干地黄或干生地。

性凉,味甘微苦。

可以滋阴、凉血,治消渴、温病入血分。主治阴虚内热、虚烦不眠、月经过多等症。

《神农本草经》云:“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古方亦用在补肾药,在《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中皆以干生地入药,如【肾气丸】即采用干生地、桂枝,配黄酒服;而不如后世相近的复方【桂附地黄丸】(又称【金匮肾气丸】)是采用熟地黄、肉桂皮。

经加工蒸制后的地黄称为熟地黄或熟地。

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

用于补血滋阴(尤其是肾阴)、益精填髓。主治肾虚阴亏、头晕目眩、腰酸、遗精、崩漏等症。

肝经调血用的知名复方——【四物汤】,寻常是以熟地黄入药;除非病者有血热、上火情形才改用干生地。

相关

  • 唐纳德·威尼科特唐诺·伍兹·温尼考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1896年4月7日-1971年1月28日),英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对客体关系理论有一定贡献。他在40年的时间里研究人类成长,希望阐明
  • 西北联邦管区西北部联邦管区(俄语:Северо-западны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округ,罗马化:Severo-zapadny federalny okrug)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是目前俄罗斯的联邦管区之一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英语:Methylene diphenyl diisocyanate),通常缩写为MDI,是一种芳族二异氰酸酯。 三种异构体是常见的,随着环周围的异氰酸酯基团的位置而变化:2,2'-MDI,2,4'-
  • 常绿阔叶林照叶林(laurilignosa)又称副热带常绿阔叶林或月桂林,是副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植被。高温多雨,全年没有明显干季的热带地区者,称为雨林,是生物种类最多的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
  • 时差问题由于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和地球的自转,使得生活在不同经纬度的人们处于不同的时区。因旅行的缘故,改变了人们所处的时区,出现时差,使身体产生了各种不适,最主要的后果是睡眠障碍
  • 核辐射电离辐射(英语:ionizing radiation)是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粒子或波的双重形式)。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以从原子或分子里面电离过程(Ionization)中
  • 大君日本国大君,简称大君,是日本江户时代征夷大将军在外交文书(国书)上使用的一个称号。最初在对朝鲜王朝的外交上使用,后来对琉球和欧洲列国的外交上亦使用日本国大君的称号。明治维
  • 翻石鹬翻石鹬(学名:Arenaria interpres)为鹬科翻石鹬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 英雌英雌(英语:heroine)指品格优秀、做出超越常人事绩的女性。“英雄”一词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但有时为了作区分,也可以用“英雌”、“女英雄”、“巾帼英雄”等词特指女性英雄
  • 四碘化碳四碘化碳、四碘甲烷(分子式:CI4),是四卤甲烷的一种,室温下为亮红色晶体,是少见的深色甲烷衍生物之一。其分子中仅含碳2%。四碘化碳分子为正四面体型,C-I键长为2.12±0.02Å,分子内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