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 dations ◷ 2025-04-26 12:35:07 #药用植物,地黄属,中药

地黄(学名: Rehmannia glutinosa),又称作芐、芑、生地、生地黄 、芑,为玄参科地黄属植物。

地黄在传统纺织业中用作黄色染料,故得名。地黄的块根则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又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

株高15-30厘米,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

主要产地为中国北方,以河南省焦作市一带,如温县、博爱县、武陟县等地最为著名,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焦作市在古时为怀庆府,因此地区出产的地黄功效最佳而颇负盛名,称为“怀庆地黄”。

鲜生地即为采集新鲜者,可榨汁用,称地黄汁。

干生地为采集完后晒干者。

熟地黄则是与良酒、砂仁拌炒,并经九次蒸、晒而得。炮制目的可使地黄的副作用(如:味苦、滋腻感、与服用后肠胃不适等情形)明显的降低。

按炮制不同,性味、用途也不同。

新鲜地黄称为鲜地黄或鲜生地。

性寒,味甘苦。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因温病或热毒而吐衄、发斑,可以清火、解热、凉血而止血。

经干燥后的地黄称为干地黄或干生地。

性凉,味甘微苦。

可以滋阴、凉血,治消渴、温病入血分。主治阴虚内热、虚烦不眠、月经过多等症。

《神农本草经》云:“干地黄,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古方亦用在补肾药,在《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中皆以干生地入药,如【肾气丸】即采用干生地、桂枝,配黄酒服;而不如后世相近的复方【桂附地黄丸】(又称【金匮肾气丸】)是采用熟地黄、肉桂皮。

经加工蒸制后的地黄称为熟地黄或熟地。

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

用于补血滋阴(尤其是肾阴)、益精填髓。主治肾虚阴亏、头晕目眩、腰酸、遗精、崩漏等症。

肝经调血用的知名复方——【四物汤】,寻常是以熟地黄入药;除非病者有血热、上火情形才改用干生地。

相关

  • 甲基绿煌绿(英语:Ethyl Green 或Brilliant Green)也称为甲基绿,分子式C27H35N3ClBr,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绿色微结晶(英语:Microcrystalline)或亮绿色粉末。溶于水,显蓝绿色。稍溶于乙醇,不溶于
  • 三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英语: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是在生物化学里指蛋白质整体几何形状,亦称为其折叠。蛋白质分子是一连串的氨基酸一条线地接结,基本上假定其会有一可作用其生物
  • 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无线能量传输或称无线电力传输是一种不经由电导体将电力能量从发电装置或供电端转送到电力接收装置的技术。无线能量传送是一个通称,当中可使用多种不同技术达成,包括
  • 公权力公权力分为广义及狭义两种。广义指的是政府所拥有,片面决定改变相对机关或相对个人权利义务的力量;例如拥有核发许可执照或强制驱离的权力。除此,狭义公权力基本架构与广义相同
  • 觉罗庆颐觉罗庆颐(?-?),满洲正蓝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觉罗庆颐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第三甲进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兵部郎中改任左庶子。
  • 西昌市西昌市(彝语北部方言:ꀒꎂꏃ Op Rro shyp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何容何容(1903年6月1日-1990年7月5日),原名何兆熊,字子祥,号谈易,笔名老谈,以何容之笔名行世。籍贯河北省深泽县。《国语日报》创办人之一,知名语言学家、文法学家。曾任国语推行委员会副
  • 八大胡同八大胡同指的是北京前门外大栅栏附近相公堂子、青楼妓馆云集的八条胡同,是一个总称,而非某条胡同的名称,由于八大胡同这个说法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相公、娈童、优童、歌童密切相关
  • 第6大这里有三个列表是有关美国各州的,它们分别以总面积、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排列。所有的这些数据来源于美国人口调查局,2000年。请参看:美国各州人口列表、美国各州首府列表总面积
  • 东方战线二战初期,苏联为了应对来自西线的可能的战争威胁、争取备战的时间,于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间,以保卫“西部边界安全”为借口与目的,陆续侵略东欧诸国所建立的战争防备缓冲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