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

✍ dations ◷ 2025-11-21 19:05:39 #变色效应,光化学

光致变色是指通过吸收电磁辐射使化学物质在两种形式之间进行可逆的转化,且两种形式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通常,这可以描述为暴露于光线时颜色的可逆变化。

光致变色不具有严格的定义,但它通常用于描述经历可逆光化学反应的化合物。光化学反应被称为“光致变色”,其所需的变化程度是可由肉眼观测的,但实质上光致变色反应和其他光化学之间没有分界线。因此,虽然偶氮苯的反式 - 顺式异构化被认为是光致变色反应,但是二苯乙烯的类似反应并不是。

光致变色反应被广泛地应用于太阳镜的变色镜片。光致变色技术的最大限制是材料在承受数千小时的户外暴露后不够稳定,因此目前此类产品不适合长期的户外使用。

光致变色染料的转换速度受染料周围环境的刚性大小影响。因此,它们在溶液中转换最快,在刚性环境中转换最慢。 据报道,在2005年,研究人员将具有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柔性聚合物(如硅氧烷或聚丙烯酸丁酯)附着到染料上使得它们能够在刚性透镜中更快地切换。

光致变色技术已广泛用于超分子化学中 。它已被证明是分子开关的组成部分。

使用光致变色化合物进行数据存储的可能性最初由Yehuda Hirshberg于1956年提出。 从那时起,各种学术和商业团体进行了许多调查。特别是在3D光学数据存储领域,其前景十分被人看好。

可逆的光致变色材料也可以应用于玩具、化妆品、服装等领域。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通过让光致变色材料与永久颜料结合使其在所需颜色之间变化。

哥本哈根大学化学系太阳能开发中心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一种用于收集太阳能的富集系统。在该系统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光致变色材料。

光致变色是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发现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 以色列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Yehuda Hirshberg才提出“光致变色”一词。

相关

  • 舍曲林舍曲林(英语:Sertraline)(商品名:左洛复、彼迈乐等)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1991年由辉瑞制药公司发明。舍曲林主要用于治疗成人重度抑郁症(MDD),也用来治疗
  • 人口学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
  • 固氮生物固氮生物(英语:Diazotroph)多为细菌及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为较有用的形式,例如︰氨。固氮生物是能不透过外在资源而固氮的有机体。举例来说,这样的有机体包含︰根瘤菌及属于放射
  • LoveLive!LoveLive! School idol project(日语:ラブライブ! School idol project)是由日本动画公司日昇动画、唱片公司Lantis、以及ACG月刊杂志《电击G's magazine》共同合作推出的读者
  • 桂西僮族自治区 (1952–1956)桂西僮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省旧行政区划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1952年置(副省级),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南宁市。辖柳州、宜山、百色、宾阳、崇左5专区。1953年,撤销宾阳、
  • 夏尔·罗贝尔·里歇夏尔·罗贝尔·里歇(法语:Charles Robert Richet,1850年8月25日-1935年12月4日),法国生理学家,是许多研究的早期建立者,例如神经化学、消化作用、恒温动物的体温调控,以及呼吸作用。
  • 胡友信胡友信(1516年-1572年),字成之,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学者,隆庆戊辰进士,官顺德县知县。胡友信为经学大家,与归有光并称“归胡”。浙江乡试第五十三名。隆庆二年(1568年)戊
  • 戴凯之戴凯之,字庆预,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人,中国南北朝刘宋时期的植物学家。官居南康(今江西省赣州市)相,所有着《竹谱》。《竹谱》以韵文为纲,用散文逐条解释竹子的类别特性。他指出竹“
  • 气旋帕万气旋风暴帕万(英语:Cyclonic Storm Pawan,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编号:06A,印度气象局编号:ARB 05)是2019年北印度洋气旋季第8个热带气旋和第7个获命名的风暴。12月3日上午8时,联合台风警
  • 徐太志徐太志(韩语:서태지,1972年2月21日-),韩国男歌手、作词家、作曲家。1989年出道,初次使用徐太志这个名号。1992年创立组合“徐太志和孩子们”,演出活动获得巨大成功,为韩国乐坛注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