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头海雕
✍ dations ◷ 2025-09-18 14:34:53 #白头海雕
Falco leucocephalus Linnaeus, 1766白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英语:Bald eagle),成年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是北美洲的一种猛禽。这种海雕有两个亚种,与白尾海雕是隐存种。它们分布于加拿大、美国全境以及墨西哥的北部。它们的活动区域通常在开放水域,因为有着很丰富的食物资源。它们一般会在老树上筑巢。白头海雕是大型鸟类,身长达71到96公分,翼展168到244公分,重3至6.3公斤,雌性体积比雄性大25%左右。成年的白头海雕的身躯呈棕色,尾部和头部均呈白色,其虹膜呈鲜黄色,脚呈爪状,嘴部呈钩状。白头海雕的食物主要是鱼,但它们亦会因应不同的环境而捕猎不同的猎物,因此有时它们亦会进食腐肉、小型的哺乳动物和其他鸟类。它们要捕猎鱼类时,会突然从高空往下俯冲,然后用爪抓住鱼,把鱼从水中拉出。它们是飞行的能手,在抓着猎物飞行时时速为30英里,滑翔时的飞行速度则可达时速35到44英里。白头海雕在4到5岁时就踏入性成熟的阶段,会常常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进行繁殖。白头海雕的巢是北美地区所有鸟类中最大的,深度可达4米,直径可达2.5米,重达1吨。在20世纪,白头海雕几乎在美国本土区域性灭绝(那时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却刚好相反),但现时它们的数量已相当多,并正式从美国联邦政府的濒危物种列表中被移除。1995年7月12日,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管理局正式把白头海雕的状况从“濒危”改为“受威胁”。白头海雕是美国的国鸟,也是代表美国最主要的标志之一,在各类和美国有关的广告、宣传图片、电影中都有他的出现;另外,白头海雕也是美国国徽最中心的组成部分。成年白头海雕的羽毛呈棕色,头部和尾部呈白色。尾部颇长,形状像楔子。白头海雕属于两性异形的动物,雌性的体型比雄性约大百分之二十五。它们的喙、脚部和虹膜均呈鲜黄色。它们的脚部没有羽毛,脚趾短而强有力,其尖端有长而尖锐的钩爪。前一部分的爪是用来把猎物抓牢,而后面的爪则是用来穿透动物的身躯致之死地。它们黄色的喙大而呈钩状。未成熟的白头海雕的羽毛呈棕色,且带有白色斑驳,直到4到5岁踏入性成熟时才消失。白头海雕身长68到100公分。成年的雌性翼展长约7尺(即2.1米);成年的雄性翼展长约6.5尺(即1.95米)。成年的雌性体重约5.8公斤,成年的雄性体重约4.1公斤。不同地区的白头海雕的体型均不同,而体型最小的是佛罗里达州的族群,成年的雄性仅逾2.3公斤,翼展仅长6尺(即1.82米)。体型最大的是阿拉斯加的族群,较大的雌性体重可达7.5公斤,翼展可长逾8尺(即2.4米)。白头海雕较喜欢栖息在海岸、河流、大湖泊附近,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鱼类,对它们来说是极丰富的食物资源。研究显示它们较喜欢周长超于7英里(11公里)的水源,而面积大于3.8平方英里(10平方公里)的湖泊就最适合要繁殖的白头海雕。白头海雕会在较老的松柏或硬木树栖息和筑巢。它们会选择结构开放和方便捕猎的树木,但选择的树木的高度或种类并不及水源的重要,若环境许可的话,它们宁可选择在水源附近的大树。白头海雕对人类的行为极为敏感,也许是因为人类有时对它们作出骚扰的行动,才会令它们如此不安。它们会选择距离少量人类骚扰的地方的0.75英里(即1.2公里)之外的地方,若该地人烟稠密的话,刚距之1.2英里(1.8公里)之外。白头海雕分布于北美洲的大部分版图,包括加拿大大部分地区、整个美国大陆及北墨西哥。白头海雕有能力自己生存于北美洲的多种不同栖息地,从路易西安纳州的海湾到索诺拉沙漠及东部每年落叶的魁北克森林和新英格兰的森林。白头海雕可以是一种会迁徙的鸟类,但至今仍未听到过一对正在筑巢的白头海雕夫妻会在繁殖区过冬。白头海雕会在很多地方进行繁殖,但这些繁殖区都一定是在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加拿大北部和东部,以及佛罗里达州。
有一次,一只白头海雕被发现于爱尔兰共和国,显然它是离开了白头海雕的分布地,流浪至此;这只白头海雕是由爱尔兰一个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发现的。白头海雕在冬天时亦一定会留在数个越冬地。从11月到2月,一至二千只的白头海雕会前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斯挂密斯(Squamish)越冬,路程约相等于从温哥华到惠斯勒的那一段路的长度。它们会沿着斯挂密斯河(Squamish River)和切卡穆斯河(Cheakamus River)飞行,因为那里有很多鲑鱼卵吸引着它们。白头海雕的俗名及学名均是源于雄性白头海雕的头。俗名中的“bald”其实是源于一个英语的旧词“piebald”,意为“黑白相间的”,表示了它们白色的头部、尾部和黑色的身躯。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中的“Haliaeetus”是新拉丁语,意思是“海雕”(源自古希腊语中的“haliaetos”),而“leucocephalus”一字是拉丁语,意思是“白头”,源自古希腊语中的“leukos”或“λευκος”(白)和“kephale”或“κεφαλη”(头)。白头海雕是其中一种在卡尔·林奈于18世纪出版的Systema Naturae中有被描述的海雕物种。现时所知,白头海雕有两个亚种,它们分别是H. l. alascanus(即北方白头海雕)和H. l. leucocephalus(即南方白头海雕)。北方白头海雕的体型比南方白头海雕大,分布于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等地。它们首先是在哈特拉斯角(Cape Hatteras)地区被发现的。而南方白头海雕与北方白头海雕分隔于纬度38度,粗略点来说,大约是分隔于旧金山,南方白头海雕分布于美国南部和下加利福尼亚州等地。白头海雕跟欧亚大陆的白尾海雕是隐存种,它们的身体颜色大致相似。白头海雕的头是白色的,而白尾海雕的头是黑色的,是海雕中常见的复合种。科学家相信它们原是同一物种,并于中新世早期或早于渐新世的早期或中期时开始分裂,亦有人认为是在二千八百万年前开始分裂,确实时期并未能确定,但科学家找到一些二千八百万年前的化石,若能确定此化石属于它们的话,则可确定它们是于那段时期开始分裂。这两种海雕大概是在北太平洋分裂的,白尾海雕向西方伸延至欧亚大陆,而白头海雕则向东方伸延至北美洲。白头海雕是飞行的能手。它们在滑翔和鼓翼时的飞行速度可达时速35到44英里(时速56至70公里),若飞行时抓着鱼,其飞行速度仍可达时速30英里(时速48公里)。它们并不常迁徙。若它们的领地接近水源的话,它们就不会迁徙,而会整年待在那里,但是如果它们的领地不接近水源的话,它们就会在踏入冬季时往南迁,或往海岸的那一方迁徙,让自己在冬季期间仍可方便觅食。白头海雕选择的迁徙路线要视该路线的暖流、上升气流(updraft)及食物资源是否有利。在迁徙期间,它们会靠暖流往上攀升,而后往下滑翔,就这样使用暖流前进,而当遇上断崖和一些峭壁时则使用上升气流,掠过这些地带。一般而言,它们会在日间进行迁徙,因为那时太阳才能造成暖流,帮助它们飞行。白头海雕一般只会吱吱嘎嘎地叫,而不会像电影中那般大声尖叫,因为很少鹰会像电影中那些鹰般大声尖叫,只有红尾
相关
- 变异突变(英语:Mutation,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
- 凝血酶1a2c, 1a3b, 1a3e, 1a46, 1a4w, 1a5g, 1a61, 1abi, 1abj, 1ad8, 1ae8, 1afe, 1aht, 1ai8, 1aix, 1awf, 1awh, 1ay6, 1b5g, 1b7x, 1ba8, 1bb0, 1bbr, 1bcu, 1bhx, 1bmm, 1bmn
-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治疗(英语: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 CBT)是一种心理治疗的取向、一种谈话治疗,以目标导向与系统化的程序,解决丧失功能的情绪、行为与认知问题。不同的治疗方式
- NP核蛋白是指与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或者核糖核酸,RNA)有关的任何蛋白质。譬如,组织蛋白类型的蛋白-染色质。端粒酶,核糖核蛋白和精蛋白都是核蛋白。典型的核蛋白包括核糖体,核小体和
- 尤比克语尤比克语(Ubykh)是西北高加索语支的一个语言,直到1990年代早期为止,一直都为尤比克族人使用。尤比克这个词来自.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
- 治疗药物监控治疗药物监控(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是临床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检验药物血浓度以确保药效与预防毒性产生。治疗药物监控主要关注那些治疗浓度与毒性浓度非常接近的药物
- 神经质神经质(英语:neuroticism,又译为情绪不稳定性),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基本的人格特质。情绪不稳定性测验得分高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情绪化、情绪波动大、且更常有以下这些情绪:焦虑、
- Blumenbach约翰·弗里德里希·布卢门巴赫(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1752年5月11日-1840年2月22日)是一位德国医学家、生理学家、人类学家。他是首先把人类当做自然史研究对象的人之一,
- IPCC AR5 WG1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英语: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缩写IPCC;又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等)是一个附属于联合国之下的跨政府
- 锡耶纳主教座堂锡耶纳圣母升天主教座堂(意大利语:Duomo di Siena)是天主教锡耶纳-埃尔萨谷口村-蒙塔尔奇诺总教区的主教座堂。黑白两色为其标志。雕塑侧面坐标:43°19′05″N 11°19′44″E /